第288章
堂上服侍的都是清俊小廝,各個著棉配錦,奉了茶后端立廳堂四周,一聲喘息都無。堂內正中有銅鼎,屋中只有暖氣不見煙火,淡淡龍涎香繞,甚是雅致。 承盛端起茶碗,未飲先賞,道:“色青潤、型雅致,好瓷;”后又輕嗅淺啜,“香清味淳,回口微甜,好茶,好水!若猜的不錯,這茶是用陳年的雪水煎茶,是否?” 陳平之驚訝不已:“正是去年初雪!” 承盛先喜后嘆:“可惜……” “哦?” “有茶無琴,略有可惜?!?/br> 陳平之連連撫掌:“知己、知己??!不瞞大公子,先前平之只見三公子和三大君英雄豪杰颯爽激蕩,卻不知大公子原是如此風雅清致的人物!平之只恨見公子晚矣!平之府中有一茶室,平之珍藏焦尾也在其中!若公子不棄,不如移步?” 承盛并未答應,推拒道:“承盛不過略懂一二,雖也很想同大人煮茶論琴,但畢竟郡公新喪、燕州舉孝,雖琴茶為論道,終究還是不宜?!?/br> 陳平之忙拍自己額頭:“見友心喜竟忘了禮孝,多虧公子提醒!那等孝過,鄙人再請公子!” 承盛笑道:“如今青州平、燕膠皆臣于朝廷,日后再無戰火,我也就清閑下來,陳兄有邀必然前來,到時陳兄還請不吝招待才是!” “自然、自然,天下太平眾望所歸,各州和平相處,百姓們也安心!” “唉,要天下太平還要禮教昌隆才行,忠孝仁義,大禮不可逆。便如燕州之亂,燕無異身為人子竟謀篡父位,最終身死,可哀可嘆,若他能記忠孝之道、尊君子之行,何至于此!嘗記我與他相交京都,那時我還覺他為人雖冷峻卻方正,我三弟夫妻更與其引為知己,誰知物是人非,他竟落得如此下場,真叫人唏噓……” 陳平之不動聲色,也嘆:“唉,誰說不是呢!無異公子雖自小便與郡公不睦,但父子哪有隔夜仇?年紀漸長漸知事,這些年公子也幫了郡公不少忙。出事那日鄙人在府中休息,忽聞驚變也覺驚愕,等趕去州府已不見了公子身影?!?/br> 承盛追問:“哦,燕無異沒死?” “聽說是重傷逃跑、后來在郊外找到了尸體,已死去多時、被豺狼啃食不辨面容。不過那時鄙人忙于照顧郡公,其余事并不怎么知道?!?/br> 承盛甚是哀傷:“聽聞郡公是因無異之事氣急攻心,郡公一定甚是哀痛!” 陳平之嘆:“郡公也氣也哀,但畢竟父子連心,終究還是牽掛,臣屬報來公子死訊,郡公這才哀絕。無論孩子有多少過錯,為人父母總是不舍的,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更是不計其數,可憐天下父母心??!” 承盛又問:“說道父子天性,無異公子也有兩個孩子,不知他二人現在何處?” 陳平之搖搖頭:“出事后公子家中大小盡入獄中,但兩位小公子不見蹤影、據說是為公子殘黨救走,牡丹夫人已下命追捕,至今還沒消息?!?/br> 承盛頗為失望,仍道:“我家三弟與燕無異相交甚篤,燕無異雖十惡不赦但畢竟稚子無辜。大人所有孩子的消息還請告知于我,只要孩子安好,三弟夫妻也就能安心了?!?/br> “兩位小公子也是燕家血脈,若尋了回來牡丹夫人也會好好照顧的,還請大公子、三公子安心?!标惼街嗣柰?,道,“天氣冷茶涼得也快,不如換碗茶來,再請大公子品鑒?” 承盛點頭,陳平之喚來小廝:“來人,換茶……” 第218章 風雪 承盛與陳平之相談甚歡,甚至還在陳府留膳、到下午才回去驛館,正遇上從外面回來的黃安文。承盛和黃安文只在十幾年前在京都見過兩次,本就不熟識,又過了這么多年、就更認不出。不過貴家子弟排場便是一半身份,再看看年紀、衣著,也就猜出七七八八。 黃安文比承盛年輕許多,先上前來見禮道:“可是平州李大哥哥?” 承盛笑道:“正是,你是黃賢弟吧,咱們上次見面還是在京都,你那時還是個小小少年、如今已成翩翩公子了!歲月不饒人??!” 黃安文也笑:“李大哥哥還是儒雅俊郎,一點都沒有變!大哥哥這是去哪里?” “嗷,陳家平之兄好琴茶香藝,我久聞其名、如今得閑便同他討教一二,剛剛回來?!?/br> “原來大哥哥也愛茶!真是太巧了,此次前來小弟帶了些土儀,正有新制的青茶,大哥哥既精通此道,不如替小弟品鑒一二!” 承盛有些疲累,但黃安文明顯有話想同自己說,雖然不知何事,不過交際應酬本也是此次前來的任務之一,承盛壓下疲憊,向黃安文道:“好啊,外面風大雪大,不如來我屋里,叫他們備些點心,咱們慢慢說話!” 于是二人又到承盛屋里煮起茶來,黃安文接過承盛遞來的茶盞,贊道:“世人只知裘大文李三武,卻不知李大哥哥才是風雅名士!看李大哥哥烹茶,鶴直鵝曲、煙流云散,閑逸雅致比江東茶士明博還甚!”黃安文舉起茶盞,擋住唇角,“大哥哥以后要多多出來才是,不然大家只認識三哥哥了!” 承盛淡淡笑道:“三弟與三弟君文韜武略征戰四方,自然威名遠揚,他們為平州常年奔波、連自家幼子都少能照顧,我能在家中與名士烹茶論道,多虧了他們,對他們,我敬佩感激得緊呢!” 黃安文道:“看大哥哥烹茶小弟便知道哥哥是淡泊名利的君子。小弟此次前來除了茶還帶了酒,本想著若是平哥和大君前來就贈與他們,沒料卻是大哥哥。茶淡酒濃,今人多愛烈酒,其實酒熾而傷身、醉酒又多爭斗,雖看著豪邁爽快,其實最是不利家國;反倒是清茶養人,又陶性練神,才該推而廣之。只是喝茶的從來薄名、倒不如飲酒的顯世,世間人多附庸風雅,喝酒也就成為風尚。圣人教化從來從細微處見真識,賢者仁人雖惜身慎名、也該擔些引導之責才對,大哥哥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