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有人進來秦英置若罔聞,趙熹先笑道:“呦,這不是秦英秦將軍么!木泉一戰就再未見過將軍,粗粗算來已有十年了吧!今日淮烏重逢,可喜可賀!” 秦英這才抬起頭,看了看趙熹,目光避開承平,繼續低頭讀書。趙熹豈容他無視自己,走上前一把將書卷奪過,翻了兩頁:“光這么暗還看,秦將軍也一把年紀了,不怕老眼昏花?《營造法式》?將軍閑時原來看這個!是為守城修筑工事么?可惜看晚了吧,不然也不會敗軍丟城、變階下之囚了!” 秦英冷冷瞥他一眼:“小趙將軍、不對,該叫李夫人才是!咱們數次交手你又沒勝過,不過憑著你爹撿了條性命,如今本將時運不濟為爾父所擒、又非才力不及,就是爾父也不敢在本將面前囂張,你竟還逞起威風!有種你將我放了、咱們再戰,看看誰勝誰??!” 趙熹哈哈笑道:“我聽爹爹說了,那幾日忽降大雨、秦將軍所備火藥潮了大半,爹爹乘機攻城,終得大勝。爹爹準備萬全方可抓住戰機,將軍自矜自傲這才葬送城池,雖說時也命也,可也是性格使然,怎么能說非才力不及?至于我,我可不敢自比武侯,區區孟獲也絕不能比將軍,將軍還是安安心心在跟我們去平陽做客吧!” 秦英聽趙熹暗里夸贊自己,面色雖還冷淡,眉毛已高高揚起:“小趙將軍年少成名、京都一役更是名聲大噪,這年紀武侯方才出山呢,小趙將軍怎會不抵武侯?何況將軍素來驕傲,這次怎的未戰先言敗了?” 趙熹笑道:“西北天旱、縱然今年雨水多些、畢竟還是干燥,稍不留神就有山火,放了秦將軍出去、秦將軍用那火藥狂轟濫炸,兵士百姓全要遭殃,我趙熹雖驕縱頑劣,卻從不拿軍民性命玩笑?!?/br> 秦英冷了語氣:“呵,小趙將軍是諷秦某濫殺嘍!一將功成萬骨枯,小趙將軍當真仁愛當初何必死守衛寧,如今將軍已為夫人,若能說得李國公投降青平止戈,那才是功德無量呢!” “豈敢豈敢,馬革裹尸、隨波逐流,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亂世人如草芥,誰都說不得什么,不過是取舍罷了。秦將軍,咱們為敵一場,你的能力我佩服得緊,我不愿軍民為咱二人一時意氣白白送命,更不愿將軍英才命隕,將軍真想與我一較高下不如咱們比比武藝,我若贏了你就投入我麾下!” 秦英呵呵笑了兩聲:“老夫已近五十,小趙將軍才不到三十歲!老夫本就非以兵刃見長,小將軍不同我比攻城、老夫難道肯與你比刀槍?呵呵?!?/br> 趙熹扁扁嘴,沉下臉來:“我父與將軍交手數次,與您算得上惺惺相惜,故而待您禮儀周全,但將軍可想過到了平陽之后的情形?青州三番兩次挑起戰火、平州上下早已不滿,將軍還有屠代惡名,沒有我們為將軍說話,將軍性命難保!” 秦英從容道:“小趙將軍想要如何?” “請將軍棄暗投明?!?/br> 秦英哈哈大笑:“我還以為小趙將軍是來跟我這個老頭子說說話聊聊天,沒想竟是勸降!我秦英在小趙將軍心中竟是貪生怕死之輩,小將軍,你可真叫我傷心??!” 趙熹問:“將軍難道不怕死?” 秦英笑聲更大:“小將軍難道怕死不成!咱們此等人,只怕死得不夠壯烈!” “死在平陽可無壯烈可言?!?/br> “總比叛將好?!?/br> “可秦將軍并不服氣,”承平忽然開口,“秦將軍不服、不忿、還想一雪前恥,若是以濫殺無辜的罪名死去,秦將軍留給后世的只有屠城敗將之名了?!?/br> 秦英偏過頭、不去看承平:“真英豪爽快一生,哪管身后姓名!秦某問心無愧,庸俗小人焉能評我!” 承平從趙熹手中拿過書冊,放到秦英身前:“將軍真不在乎也不會在這時還讀書了。承平也上過戰場,也算得上武將,當初北抗胡蒙也與將軍并肩作戰,咱們是敵也是友,老相識了。元豐城下將軍還欲天下揚名,如今平青都未定、將軍真的甘心殞命么?” 秦英閉上眼,緘口不言。承平嘆道:“哪個武將不愿功成名就,不然如何面對身后累累枯骨?將軍攻城之法屠城之舉多為人詬病,然亂則傷、戰則死,保全百姓一等之辦法就是速戰速決,只有無戰才無犧牲。將軍看《營造工事》不單是為了戰,更是為了看看盛世天下吧!” 秦英面頰聳動,卻仍未開口。承平繼續道:“將軍與熹兒說話還頗有興致,怎么到了我反而不視不言了?將軍是害怕吧?!?/br> 秦英撩開眼皮,今日第一次看向承平:“怕你?你不過毛頭小子,老夫豈會怕你!” “你怕,你怕自己動搖,你怕自己被我說服,因為你知道,世上只有一人能實現你的抱負,那人就是我!” 秦英低笑:“大言不慚!” 承平笑得輕松:“我有平州、又有猛將,我自己如何將軍在元豐之戰早有體會,一統天下不過時間早晚?!?/br> 秦英緊抿雙唇、死死盯著承平,承平面色不改、胸有成竹。許久,秦英嘆道:“你說得不錯,不提年輕一代、便是我們一輩,你二人也是佼佼??赡怯秩绾??青州是我的家鄉,我絕不會幫你們打青州,你們死了這份心吧!” 承平笑道:“我怎會如此不近人情?平青之戰我本就未放在眼中。蒙將軍五年前因連坐入獄、自戕而死,王將軍也年老體衰、此次未能出征,如今雖有您和張、楊幾位將軍,都已年近五旬,青州武將早已青黃不接。再說秦國公,秦國公是性情中人、剛猛爽直,但喜怒由心、愛則生惡則死,蒙將軍便是因直言進諫為其所厭、落得棄尸荒野的下場,大家雖不肯說,豈不心寒?秦國幾公子只想著爭寵盾權,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秦尉寧也因長居京都為青州排斥。青平開戰不過是青州希望借公孫氏和吳氏之力一起打壓平州,但公孫落敗、吳氏內斗,青州焉有希望?將軍被俘雖是意外,可平青之戰的勝負卻早已注定。我本以為將軍是智勇之人,沒料將軍眼界竟還在平青一方之地!投了我吧,未來有江山萬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