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陶希仁松開了拳,長長舒了口氣。承平卻還沒放過他:“可陶兄太軟弱了!你如此這般既對不起皇帝也對不起百姓!陶兄游歷四方,百姓過得是什么日子你該看得清清楚楚!你說我們坑害百姓,可是如此形勢,百姓如何才能安康!不破不立!春秋不滅、戰國不興,秦國不統、天下不一!三國不爭、兩晉不亂,隋唐不立、百姓不安!自亂唐至今已數百年,本朝說是一統、不過空有虛名,不徹底一戰、如何興盛天下!陶兄看到眼下的困局、也知破局的辦法,難道就為了一己之私譽置天下于不顧么!” 陶希仁簡直有口難辯,自己行為有差,怎么反倒是自己不是了! “好,算你們說得都對,天下你們去爭、百姓你們去護,你們說得出也做得到,又何必再來找我?” 承平嘆道:“爭天下用兵用權,治天下用儒用仁。我和熹兒皆是情義之人,從不將禮教放在心上,難受約束,可我們也知道,掌管天下不可無規律,真將天下當做自己掌玩,百姓必遭劫難。陶兄,你既不滿我二人,不更該時時提點、常常勸諫么?我們需以你為魏征、照鑒言行??!你又何忍棄天下而去?” 陶希仁沒料承平會說出這番話。他想了又想,問:“大殿下,你們要如何?” 承平道:“不瞞陶兄,承平還在思慮,不過睿兒與我有血緣之親,我必不會虧待于他?!?/br> 陶希仁嘆道:“我需再考慮考慮……” 承平看向趙熹,趙熹瞧陶希仁已無死志,點了點頭。 第153章 舒妃 送走陶希仁,承平又立即去看孩子。這孩子生于危難、尚未滿月,不過陶家將他與自家孩子一同照看、養育仔細,承平去看時已是白白胖胖一個小娃娃,乖乖躺在乳娘懷中,看著甚是可愛。趙熹笑道:“這孩子可結實呢,我先前去看他、他將陶家孩子欺負得厲害,他白白胖胖、陶家小子還是瘦瘦小小一個,如今把他接來、陶家小子也能安心了!” 承平見孩子安然無恙心中欣慰,看孩子睡了便和趙熹一同離開,出門后回身握住趙熹雙手不住婆娑:“辛苦你了,都沒好好休養就要四處奔波,還要披甲上陣,真叫我這做丈夫的汗顏……如今大事已定,你好好歇歇吧!” 趙熹道:“我本就是閑不住的性子,何況我也養了好些日子、又身子強健,這些天補藥一直沒停,早就不礙事了!如今公孫氏雖已伏誅,膠州還在呢!更難辦是你那meimei和外甥。承平,你心中怎么打算?” 承平牽著趙熹回到屋中,這才道:“丹陽和前皇后都被關在宮中,前皇后已然瘋癲、公孫氏男丁又已伏誅,就留她一條性命、叫她在宮里度過余生;平州正與青州交戰,咱們要徹底收服京都兵馬還需時日,膠州雖在邊界整軍畢竟還未攻來,丹陽的處置還膠州態度?!?/br> 趙熹點頭:“戰為下策,何況腹背受敵,只是不知膠州吳衍是何等人物,若他牟足了勁要跟咱們一拼,京都畢竟只是一城,少不得平燕支持?!?/br> 承平嘆:“父親向來謹慎,平州戰事吃緊、咱們這里未必能求得什么,燕樂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幫忙,唉,還是從膠州著手才是,正好探探吳衍的底。這些其實都不要緊,只要人在,就算丟了地再打回來便是,怕只怕內里出了問題……” “你指黛君?” 承平點點頭:“曾經我想等皇帝出事咱們就擁立睿兒、借少帝正統之名征戰四方,之后再叫他禪位便是,這樣咱們占著大義、行事方便,到時先傳父親、再傳我等,干干凈凈、名正言順;可這些年看著公孫氏我才明白,這一計瞧著容易,實則自毀長城。別的不說,若是擁立睿兒,陶希仁定不會再幫我二人,他身后儒門也會一并擁戴睿兒,等到真的收割成果,他們必然如今日對公孫太尉般以死相抗!他們如是,朝臣亦如是,大義雖好用卻是柄雙刃劍,一不留神就要使自己受傷。倒不如趁此機會了結李唐王朝,咱們另起爐灶?!?/br> “可李睿還活著?!?/br> “陶希仁尋死前我還有些擔心,他既然尋死說明已放棄李睿。李睿不過垂髫小兒,陶太傅孫先生已死,青膠江等州又是害死皇帝的幫兇,只要陶兄肯投靠我們,他再無人可用,又有何可懼?只是黛君想來心高氣傲,有睿兒在手怕會以此弄權,父親又素來寵愛魏氏,萬一為他們所動、犯了胡涂,咱們可就難了?!?/br> 趙熹安慰承平:“郡公身邊還有常、高兩位大人,夫人和承盛也不會看著魏氏坐大,你書信陳清利弊,國公自有決斷,不必太過憂心?!?/br> 承平搖了搖頭,父親太過心軟,未必經得住枕邊風。何況自己與父親十年未見,再親的關系也要疏遠了,以后兄弟間的爭斗還多著呢!最好是父親許自己留在京都好好經營,等燕州徹底歸附,自己也就安枕無憂了。 “我已派人去接黛君,只盼她能看在你對她有救命之恩的份上,些許體諒一二?!?/br> 黛君出宮后便由平園護衛一路護送出城至西郊,那里有承平早早置下的農莊,黛君便一直躲在那里,相較風餐露宿、提心吊膽的舒妃,黛君并未吃什么苦頭??赊r莊畢竟不抵皇宮,黛君在此處生活頗不習慣,經常挑三揀四要護衛們進城替她采買東西,護衛們雖是平園下人卻只聽承平趙熹調遣,對這高高在上的娘娘無甚好感,也從不聽命,反而對黛君多有限制,黛君無可奈何,只得暗暗給承平和趙熹記了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