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以立場論這孩子夭折對平州大有益處,可他畢竟是個無辜孩童、又在這緊要關頭去世,承平不由惋惜,更憂心京中有變,立時召開同行的孫明揚一起商議,還沒理清頭緒、明武堂急報又到:皇帝危急。 第138章 離開 “熹兒怎么樣?” “陛下怎么了?” 承平和孫明揚同時發問,信使一一解釋:“我所知有限,消息只說陛下極可能為公孫所困、生死不明,我出京時京中兵馬已有調動;四娘娘由平園護衛護送至西山農莊躲藏,裘公子有韓哥保護;大君要救皇帝,暫無消息?!?/br> 孫明揚急立而起:“大君既如此安排定是京中危急,李大人,你留在行宮護衛大殿下,學生立刻趕回京都,無我消息萬萬不要入京!” 承平反對:“不可,不能入京!” 信使也道:“此時您回去豈非羊入虎口?” “可陛下情形不明,學生怎能茍安!” 承平雙目赤紅、筋脈崩立:“熹兒臨盆在即、被困宮中、毫無消息,老師,我難道不急!我難道安心!我恨不能飛回京中去!可咱們若是亂了,里面的人還能依靠誰!” “可,可我們總得知道京中消息吧!” 承平道:“老師,您是急胡涂了。若京中無事,明日一早明武堂定有消息送來;倘或陛下出事,翊羽軍一定已動身來行宮,掐指一算,今夜便至?!?/br> 信使急道:“既然如此,大人快請隨我們離開這里,萬一大軍抵達,咱們兄弟武藝就是再高雙拳也難敵四手??!更何況行宮護衛還有許多是公孫的人!” 孫明揚此時也慢慢冷靜下來,舒了口氣:“還需留人在此等候消息?!睂O明揚看承平,“三公子,您帶大殿下先行躲藏,明日正午無消息再回來;若見異動,一切由您安排!” 承平不忍:“老師……” 孫明揚拍拍承平肩膀:“學生潦倒半生,幸得郡公賞識至州府任西席,與三公子結下師徒緣分,能做三公子的老師,學生驕傲得很。只是忠君守義、禮教之先,陛下乃有為之君、英明之主,學生苦讀數載所為不過立心行道,為陛下謀、安定天下、踐行儒道,不負先賢。誰知……” 孫明揚喟然長嘆:“承平,老師知你心有大志,老師一直希望你能全心輔佐陛下,以你之才、以陛下之明,天下太平不遠矣!然,陛下果真……那就是天意難違!大殿下年紀尚幼、叫你聽從太過為難,至少保他性命,留下陛下血脈……” 承平答應道:“大殿下亦我李家血脈,我定護他周全!” 孫明揚頗為欣慰,又道:“我還有一不情之請……以往只覺舍身取義何不快哉,可有了妻兒,總是有些牽掛……承平,我有一兒一女,兒子大些,女兒還尚在襁褓之中,還請承平日后多多照拂……” 承平目中含淚,笑道:“若我兒平安,倒與貴千金年紀相當,不如就定個小親!若京中太平無事、咱們平安回去,老師,您可不能嫌棄我兒頑劣、反悔不認??!” 孫明揚感激道:“多謝三公子!三公子帶大殿下去吧,若見火光沖天,不必回頭、只管前行!” 承平向孫明揚深鞠一躬,出門叫敬德召集明武堂及平園諸人,自己將李睿以出門狩獵之名抱了出來,一行人分為三批,潛行出行宮。 半夜,火蛇蜿蜒躥行、伏奔行宮,行宮守衛聞叩門之聲、聽是公孫昌,竟不報而開。公孫昌帶了五千翊羽軍將行宮團團圍住,進門便問:“大殿下和李承平在何處?” 守衛見公孫昌著甲持兵知道不好,恭敬答道:“大殿下住聽聲殿,李尚書住金鳳閣,現在皆已休息。將軍請隨小人來,小人為您帶路!” 公孫昌點點頭,隨守衛從主殿入寢殿,一路護衛見他皆拜。至主殿前院,遠遠便聞酒香凜冽,跨入院中,院子里架起一巨大的柴堆、柴堆旁倒伏層層酒壇,孫明揚著官服率護衛、仆役等凜然而立。 公孫昌察覺異樣,一揮手,身后翊羽軍直沖入殿散開搜尋,他看著孫明揚,假意笑道:“孫大人,怎么一個人站在這里,李承平沒陪你么?” 孫明揚斜目看他:“公孫將軍,何事深夜闖宮!” 公孫昌鎖眉:“你果然得了消息,是趙熹?他又如何知曉!” 孫明揚輕蔑一笑:“以爾等之能,哪敵李尚書和大君!” 公孫昌冷笑:“趙熹和李承平謀害皇嗣、皇帝授命翊羽軍緝兇,孫大人口口聲聲李承平和趙熹如何如何,你又是李承平師父,怎么,這事你也有參與不成??!” 孫明揚伸手:“你說奉命緝兇,圣旨何在?” “口諭,無旨?!?/br> 孫明揚一聽無圣旨心里涼了一大半。若陛下為公孫氏所俘偽造圣旨豈是難事?除非圣旨所需玉璽不在公孫氏掌控!掌印太監王仁對皇帝忠心耿耿,公孫氏以皇帝安危為威脅王仁定然妥協;皇帝亦能屈能伸,若能自己做主定不會因此抵抗惹怒公孫氏,既然如此,皇帝…… 孫明揚冷目橫指:“謀害皇嗣罪大惡極,又事關朝廷高官、強州公子,遠行至行宮緝捕竟無圣旨,公孫昌,你太狂妄了吧!此乃李唐天下,豈容你胡來!公孫昌,你雖為公孫氏之子卻處處在公孫宣儀之下,陛下不計較你身份有意用你,你卻囿于愚孝而失大義!公孫昌,我現今只問你,陛下可安!” 公孫昌握緊鐵矛:“你既已知曉,何必多此一問!孫大人,我父對你甚為賞識,你說我居于宣儀之下、可你看看你自己,陶太傅去世陶希仁接任,儒門、朝堂,哪里有你的位置!可如果你肯投靠我們,儒門執掌非你莫屬!棄暗投明,為時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