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趙熹點點頭,這才回屋。 第100章 請封 諸人乃得勝之將、有功之臣,離開時多落魄,回來時就有多得意。當初京都百姓看著寥寥三百人匆匆出京都,雖敬他們為國之心卻也深覺螳臂當車怕是一去不返,誰料天佑我朝、胡蒙內亂,真叫他們得勝而還了!大家蜂擁至街上,簞食盛漿迎候英雄歸來。 皇帝早早派文武官員在城門外迎候,眾人到城門外先下馬見過前來諸官,飲下接風酒,然后入城。入城后承平為元帥在前、趙熹讓他一馬頭,燕無異和秦尉寧騎馬為將在后,士兵隨其步行,其余人馬墜在隊尾。對四人排位秦尉寧耿耿于懷并不滿意,畢竟趙熹無官無職還是一雙元竟然走在自己前面,可燕無異不說話、禮官早得了皇帝交代對他們并不多問,秦尉寧也只好忍著。 城內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毯一路鋪至皇宮,兩邊百姓夾道,送花的、送酒的不斷,排場又熱鬧,不過這些場景諸人都見了許多次,雖開心得意卻也習之如常。趙熹未穿鎧甲,又英武艷麗,在四人中格外顯眼,不過百姓們還以為他是裘蘊明,只當裘蘊明愛文不愛武、不肯穿鎧甲,故而也沒有多想??旖蕦m,趙熹勒馬,承平回頭看他,他向承平笑道:“你們去吧,我回平園?!?/br> 燕無異很是意外:“你的事陛下知道,他也該知道,論功行賞該有你一份!” 秦尉寧也奇怪:“趙小君臉皮怎么忽然薄了起來?” 趙熹笑了笑,答:“我又不稀罕這些,去時已經說好、我自然是要遵循的,剛剛不過是同你們湊個熱鬧,這大殿我還是不去了,皇帝想見我另召便是。承平,我在家等你!” 承平也不多勸,向他點點頭,目送他離去,這才入宮。 皇帝見趙熹沒隨諸人一起來松了口氣,宣召、嘉獎,定了三日后行賞慶功,叫將士們先行歇息,留下幾位公子說話。承平見了皇帝先跪:“三百兒郎給臣,臣卻只帶回二百零八人,此乃臣之過,請陛下降罪!” 就義的九十二人中六十人埋骨青州、三十二人葬身元豐,這九十二人也只是從京都帶有的士兵,青、平、燕戰死將士更有萬數,死在此次戰亂中的百姓乃至敵軍更是數不勝數,這些沉甸甸的人命全部都要記在北征元帥李承平的頭上。 燕無異跟著請罪,秦尉寧只好也跪,皇帝忙叫三人起身:“戰之罪也,非人之罪,要怪也該怪那劫掠欺凌的胡蒙人,將士們雖身死卻是為保家衛國而死,其志壯、其德高!他們的遺屬朕也會好好撫恤,你們不必憂心。你們都是有功之臣,朕非但不罰、還要大大嘉賞!” 皇帝將三人挨個扶起,并未回到主座、而是站在三人中間,揮退其余人等,這才道:“咱們幾個年紀相仿、同窗許久,又一起做了這么一件大事,不瞞你們說,我已將你們當做自己意氣相投的心腹、好友了!有些話雖有唐突之意、卻是關切之心。先前咱們曾說戰后要重封郡侯,我思量,你們三人雖都為郡侯公子、州府棟梁,但畢竟還有兄弟,這家業未必能到你們手里。我想著,三位郡侯自然要賞,此次北征新得之地不如封給三位、叫十三州外再多三州,各位以為如何?” 自本朝立朝便只有十三州府,各州為各國公所擁,子孫世襲府官之職、爵位次第削減,至今時尚未有一家失爵、也不曾有新侯出現,諸侯公子們明爭暗斗爭搶祖上留下的一畝三分地,雖是榮耀、更是無奈。說起家業,承平上有大哥,燕無異雖是燕樂嫡長但后母母氏勢大、燕樂都要忍讓三分,秦尉寧母親更是卑賤之身,論承業與他們三人幾乎無甚關系,他們積極謀劃北征除忠肝赤膽保家衛國外也是為自己的未來爭些本錢,而皇帝開口便要分封他們三人! 自立門戶雖困難些,難道不比跟別人搶食來得快活么! 這誘惑對三人而言不可謂不大,就連承平都要贊此舉一舉數得:又可封賞功臣、又可招攬英才,還能削弱強州勢力,封的地都是他們仨用家里軍隊打下來的,皇帝不過動了動紙筆就坐享其利了!誰說儒門迂腐,這計謀光明正大,比那陰謀詭計還有用呢! 承平不由有些惋惜,先有父親后有皇帝,若是以前的他一定會就此停步,做一個孝順的兒子、忠心的臣子,幫皇帝安穩朝堂、謀一個中興之治,只是他先一步遇到了趙熹,鯤鵬已乘風,非至九天不能止! 承平沒給燕無異和秦尉寧思考的時間,當即跪在皇帝身前:“陛下英明,但若真要封新侯,承平愿放棄爵位、封地,請陛下改封趙熹!” 皇帝曾想過有人會不同意,也知道承平一向愛美人甚于愛江山,可他萬萬沒想到,承平竟離經叛道至此、能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 給一雙元請封諸侯! 皇帝想了想,倒是可以封趙熹郡主,哪怕是公主也未嘗不可,可趙熹那樣的性子,自己若敢封、他還不知會鬧出什么事來。難道真要封他郡侯?可哪怕就是封他縣公,將其他縣公置于何地?將天下男兒置于何地! 皇帝猶豫片刻,笑道:“趙小君勞苦功高,朕另有厚賞,可出征時無他、面上他未有寸功,無功而封,不妥??!” 承平爭道:“臣還未來得及說,但陛下英明神武,應當已經猜到胡蒙之變乃趙熹一手促成,可陛下許不清楚,胡蒙汗王元希烈,正是死于趙熹之手!” 燕無異本在猶豫,聽到此事忙道:“微臣作證,元希烈確死于趙熹槍下,胡蒙內亂也是趙熹一手促成!趙小君為漢胡兩族日后能融為一家、這才瞞下此功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