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趙熹站起身走到羅必身邊,從佩囊里拿出粒圓滾滾的金豆子,“我們漢人常說‘四海之內皆兄弟’,其實我們不愿漢夷有別、也不愿與胡蒙為敵,我們只想要天下太平、各族百姓都能安樂無憂。你我如今看似同與胡蒙為敵,其實我們共同的敵人是這不公的世道!保家衛國不過第一步,四海一家、各族祥和、人人有衣穿有飯吃辛勞而能有得,這才是我們最終的宏愿!漢人、夷人、胡蒙人,只要肯和平共處,都是一家兄弟!你家為三族血脈,正是三族和樂之希望,這顆金豆子就贈給你家小孫,愿他長大之時各族為一族、再無戰亂之苦?!?/br> 燕無異、吉爾泰、陳玉聞言皆望向趙熹,羅必更是驚訝不已,瞪著眼看了趙熹許久,后跪倒在地磕了數個頭,這才高舉雙手接過那顆金珠:“元帥胸懷壯闊,有您平定胡蒙是三族之幸!從紅山到開平府的路小人熟悉得很,冬天也走過許多次,小人一定安安全全將您帶到開平!” 趙熹向羅必道:“我也會力保你安全。好了,你先回去歇息吧,等我們定下出發時間再通知你?!壁w熹眼眸一轉看向陳玉,陳玉立即來到羅必身邊,用胡蒙話道:“請起來隨我來吧,我帶你下去休息?!?/br> 羅必并未猶豫,得吉爾泰點頭后向趙熹告辭,隨陳玉走了。趙熹這才滿意點頭。吉爾泰很是得意:“如何,我這向導找得不錯吧!其實你也不必問他那么多,他的妻兒子孫都在我們族中,他哪里敢不聽我呢!” 一件大事解決趙熹輕松不少,笑答:“自己愿意幫忙和被迫前去區別可大了!我看這羅必也是重情之人,得他誠意相助、保不準能有大用!” 吉爾泰問:“你怎么知道他重情呢?” “不重情又怎會在逃跑時將胡蒙妻子一并帶來?” 吉爾泰也很意外,想了想,問:“就因為他的繡囊?那繡囊要是路上隨便買的呢?” 趙熹答:“我聽人說在胡蒙蒼狼象征力量、白鹿象征平安,他的繡囊粗布所制、上面的白鹿卻異常生動,這繡囊看著已用了許多年、但上面幾處草木卻新的,鹿角也補過,這還不能說明么?何況母子被虜、母親死于胡蒙,一般人提及必是咬牙切齒憤恨難當,他卻憂傷難過、義憤有缺,說明他對胡蒙感情復雜。兩者相加,我若還猜不出,怎敢帥軍入草原!” 吉爾泰沉吟不語,片刻才嘆:“英雄出少年,難怪你要對他說三族和樂之話,吉爾泰佩服?!?/br> 趙熹則道:“我說那話雖是為得他忠心、但也都是心里話。別說三國,就是如今九州島,征伐戰亂、民不得安,唯有天下一統、四海共主才能平息止爭;唯太平無戰,才談得上休養生息、繁衍人口,才有民旺族興、太平盛世。這些首領心里應該也很清楚吧?” 吉爾泰冷下臉:“怎么,胡蒙還未滅元帥已經惦記我族了!” 趙熹搖搖頭:“本帥本就沒想滅胡蒙,不僅不滅、假以時日我還要他繁盛昌隆呢!不過是在我治下罷了!至于乎登部,首領放心,只要乎登不負我、我趙、我李承平絕不向乎登用兵!” 吉爾泰得了承諾并不開心,他只覺眼前之人志壯才高、指點江山如揮毫潑墨般輕松自如,仿佛天下早在他手中、他就是天下之主!如此恢宏氣度叫人見之折服,別說自己的兒子,就是自己、與他相較怕也要遜色些許。 這天下終究還是漢家不成! “還請李元帥謹記今日誓言!祝元帥旗開得勝,我先告辭了!哼!” 吉爾泰板著臉憤而離去,趙熹揉揉腦袋,懶得追究,轉身向燕無異和懷章道:“如此咱們大事可定,聽吉爾泰說未來幾日都無風雪,我們明天再休整一日、后天就出發吧!無異,你就留在這里!” 燕無異看了看懷章,沒有回答。趙熹了然,叫懷章回去先收拾東西,屋里只剩下趙熹與燕無異兩人,燕無異這才道:“這與咱們先前商議的不同,是不是因為我們找來的胡蒙軍服不夠才被迫削減?若請吉爾泰首領再幫我們找尋呢?” 趙熹解釋:“并非如此,我也是在路上才決定的,本想同你說,只是人多口雜沒有機會。咱們本說帶一千人進開平,可我想來想去,開平府雖說有七千守軍,但一個門也就二三百人而已,五百人足矣。咱們本就是偷襲,人少精簡、沖入城中散入人群,他們反而難以抵擋;一千人同行太過惹眼,可若說多、戰七千還是不足。偷襲五百能成;被發現一千也是妄然,既然如此,何必多帶那些人?” 燕無異道:“那就我去!我去開平,你留在這里!” 趙熹自然不肯:“無異你武藝不凡、謀略過人,這些將士又是燕州士兵,由你領兵好處頗多,可要說險中求勝、非悍勇不讓者不可,此功非我莫屬,不然陶太傅也不會捏著鼻子寧讓我假冒承平也叫我來了,你就不要同我搶了。而且你在這里我還另有事托付你,待我出發七日、若無我消息,你就領兵去攻阿莫城!” “去攻阿莫?” “不錯!哪怕我事不能成、也定要在開平大鬧一番,胡蒙大軍在外、他們要重開平守衛必從周遭他城調兵。你帶五百人到阿莫擾之即退,他們定派人尋你蹤跡,到時候乎登不打也得打了!乎登大軍怎么也有一萬,胡蒙人心不定、只要戰略得當攻城輕而易舉,再往西占希林、宜城,就可向北策應元豐!再同承平雙向夾擊,元豐何愁不??!到時候胡蒙內部必有紛爭,該怎么做,就看你和承平商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