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陶希仁辯解:“天上只有一日、一山不容二虎,父子兄弟可分,一家之內夫妻怎能同輝呢?趙小君千古一人,可其余女子沒有父兄撫養沒有夫君照付如何能活?要她們種地犁田?要她們挑水負擔?要她們戰場拼殺?她們遭遇歹人又該如何?若是有一朝大道得行、天下為公,倉稟充實人人有德,那不止夫妻男女、就連君臣父子都不必有了,可畢竟此時非彼時??!” 趙熹道:“我又非叫人人如我,龍游于海、豈能困于淺池,鳳棲梧桐、豈能息于枯枝!我才高于人,就該特例待之,你們卻以世俗囿我、以禮教壓我,待我如此還想用我之才?太過無恥吧!” 陶希仁嘆:“我雖知你,但天下人不知你,陛下封你為侍衛已有許多流言蜚語,你強求為將、天下必定不服,到時又一番動蕩。若是太平時候或陛下強權,那就是叫你入朝也不是難事,可如今陛下本就艱難,若引得眾人悖反、陛下如何不說,你征北之事也成泡影。我知道對你不公,可世情如此,只能腆顏求小君體諒了!” 趙熹向來吃軟不吃硬,陶希仁溫聲細語好聲好氣地同他講他便生不起氣來,只鼓著臉不說話。承平此時才問:“這是陛下的意思還是太傅的意思?” 陶希仁忙道:“是、是我、我來問問,陛下自然不愿委屈小君,但身為臣子又怎忍見主上為難?學生知道李公子和趙小君絕非貪名惜譽之人,所作所為只為一顆公心,故才大膽妄言……” “那就是陛下不知此事了?若日后追究趙小君豈非欺君之罪!” “不,怎會!這事雖非陛下心意但陛下也知道內情,往后絕不會追究小君!小君大鬧公孫府之事陛下不也替您擔下了么!請公子、小君相信陛下!” 承平嘆道:“如此一來趙小君要受多大委屈,陛下既然知道難道無所補償么?” 陶希仁猶豫道:“金銀珠寶自不會少,只是怕不合小君心意,不知李公子和趙小君想要什么?” 承平看向趙熹,趙熹大手一揮:“你們早知我不肯放棄北征,說這么多也不過以戰事挾我。若是別人我定不肯、大不了一拍兩散,只是事關邊疆、又是你來請說,區區虛名我也不放在眼中。好,你就告訴你那迂腐老爹,為了天下、我讓了!我也不為他人賺名聲,既要我假他人之名、那我就做李承平好了!至于其他,咱們回來再算!” 陶希仁松了口氣,對趙熹更為感佩。他立刻向二人告辭、轉身去到宮中,將此事告知皇帝和陶太傅。第二□□會,皇帝下令任李承平為平虜大元帥,統領平、燕、衛援助青州,抵御胡蒙,其余各州皆需籌措五萬石石糧草北援前線。朝臣反對者眾,一覺得胡蒙彪悍難以戰勝、萬一激怒后果不堪設想;二則各州松散、未必肯聽從調遣,胡亂命令反而有損君威;三則不服李承平為帥。不過承平等三公子痛陳利弊、陶太傅等文臣鼎力支持,皇帝又主意已定,公孫太尉顧及四州勢力未堅決反對,其余人更不成氣候。 公孫太尉雖不反對卻也不支持,于是李承平、秦尉寧、燕無異三人奉旨離京,李承平為元帥,所率兵力三百。眾人恥笑,承平寵辱不驚,出城后與秦、燕二人兵分三路,各自離去。 奇功偉業,從今日始。 第81章 御使 離開時以為歸期無信,誰料不足數月便得還鄉;離開時父兄相送,歸來時百官相迎。承平此次回鄉是公辦,有欽差元帥身份,郡公都需叩拜行禮。承平到時正是正午,至郡公府宣旨后郡公并未接旨,而是大擺宴席為承平接風,后將隨行官吏及一百軍士安頓,這才請了承平至書房。 房里皆郡公心腹,文有常輝、劉世茂,武有魏平安、高巖、趙招勝,另還有承盛、承泰,郡公高坐主位,面色不愉。承平已換下朝服,著常服向郡公叩拜:“拜見爹爹,孩兒不孝、不能侍奉爹爹床前,遠走他鄉、叫爹爹擔心了!” 郡公坐在椅上俯看承平,重重嗤道:“不敢不敢,小老兒怎敢做李元帥的父親,李元帥飛黃騰達、小老兒可不敢高攀??!” 承平很是意外、更加委屈:“父親,您何出此言!” 承泰連連搖頭:“三弟,你雖去京都求富貴,可畢竟是從咱們平州出去的,你得記得你的家鄉是哪里??!你這出去沒兩日就把咱們平州賣給朝廷換了個一品元帥,你自己是發達了,可你也得稍微替咱們家想想吧!讓咱們出兵出糧替朝廷和青州打仗?你怎么想的!” 承盛維護承平:“二弟此言差矣,承平前去京都非自己所愿、更非去求富貴,他是替咱們去的!朝堂之上刀光劍影,形勢所逼又豈是他能左右!承平怕是為形勢所迫,這才被逼無奈接下旨意,咱們也要體諒他的難處??!父親,依孩兒之見不如派些兵到北邊、鎮住雁門,一來防胡蒙入侵、二來也叫承平好向陛下交代?!?/br> 承平暗暗嘆息,向郡公道:“父親,這旨意是我特地向陛下請來的,求父親派兵十萬、北征胡蒙!” “十萬?”郡公冷笑,“好啊,好啊,李元帥是要掏光我平州家底??!好,除了這十萬兵士,你還想要什么,一并說來讓老兒我聽聽!” “自然還有相應軍需。另有一件事,孩兒想請父親將四妹送入宮中為妃……” “什么?”郡公身子前傾,雙手死死壓在書案之上,“你不光要我兵糧,還要我的女兒?你不如叫我將家業整個奉上!”郡公越說越怒,抄起案上書冊摔在承平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