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趙熹道:“我看相比衛寧、黃平縣才更危險。青軍攻克咱們雖不容易,可要繞過咱們前去黃平、咱們也是無力阻攔的。聽爹爹說黃平縣城在平衛交界、按理說比衛寧更安全,可因離黃江更近受災更重、縣城更加破敗、城門都搖搖欲墜,若無重兵難以守城,可那里的守軍比衛寧還少……青軍若是兵多大可先放棄衛寧去攻打黃平、以其為據點對前來衛寧支持的平州軍進行埋伏阻擊,這樣才是對咱們最為不利的情況!” 承平深覺無力:“我也想救黃平,但總覺得無力回天……我同孔舒說叫他去了以后先組織百姓撤離,然后整軍等待我們消息,時刻準備撤退,不必強行防守……” 趙熹安慰道:“必敗之戰打來何益,不如保全性命以留后用,何況黃平畢竟遠青近平,只要咱們守得住、取回黃平易如反掌!” 承平問:“若青軍奪下黃平,你覺得他們會如何?” 趙熹道:“會埋伏援軍!” 承平搖搖頭:“我倒是認為青軍此來衛寧所為不是平、而是衛。青、平皆是大州強番,一旦開戰非三年五載難平,屆時其他州趁虛而入、青平兩敗俱傷。青州方并代州,完全沒有必要為區區兩座城池同晉州開戰。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恐怕青軍不愿平衛同盟,這才搶下衛寧、黃平,所為就是警告衛州、叫衛州不敢輕舉妄動。因此黃平陷落我猜青州不會攻我,他會攻——” “木泉!攻下木泉,再攻托縣,打斷平衛連接!”趙熹接道,“裘蘊明草包一個,對自己安危倒是敏感得緊呢!”趙熹瞧承平面有憂色,問,“這樣衛寧不是更安全么,你怎么不開心呢?” 承平道:“我如此想,父親、平州諸官自然也這么想,青州不愿與平州開戰,平州又豈愿與青州交惡!不援衛寧平州無恙,來援衛寧平州反有禍患,我不敢告訴大家,可平州援軍,未必能至……” 趙熹沉默。 第26章 出戰 承平繼續道:“此戰非平之戰,是我之戰,為平州計我們大可就此撤退、別人不知我來、青州也不會有畏戰的名聲,只是衛州無能而已;可我為了自己能有軍功傍身、能在平州立足強行留下守城、以將士百姓性命為我籌碼,我……”承平抿緊了唇,像個做了錯事、惶惶不安的孩子。 趙熹與承平相識并不算久,卻覺得極為投契,分明是個十五歲、比自己還小的羞澀少年,總是寵辱不驚、鎮定自若,沉穩威嚴比自己哥哥、爹爹還甚,藏巧于拙卻算無遺策,似乎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 他是如此出眾,不因自己的身份有所偏見、初見就接受并尊重自己的任性,認可并贊賞自己的“出格”,甚至在自己向命運妥協時領自己走上了一條自己一直想又不敢走的路,他是知音、是伯樂、是漩渦中的砥柱,但他也害怕,他也像我需要他一樣需要我。 趙熹身子前傾,試探著拍了拍承平的肩,承平瞬間繃緊,卻沒有避開。 趙熹溫聲道:“你記得你是怎么勸說王才的么?若是為了平州自然不必守衛寧,可若是為了霸業,衛寧就是起點!宏圖霸業誰人不想?征伐之欲是私欲不假,可分裂戰亂苦的還不是百姓生民么?江山一日不統,天下一日不寧!長痛不如短痛,不如就此亂戰、計高者勝!何況先說要守城的人是我,沒這一戰你還是平州三公子、你才智無雙總有一日會大展拳腳,倒是我,回平陽只有嫁給大公子然后老死深院……這戰說是為你,實則為我,可我覺得我配得上、擔得住,你不必替我擔著?!?/br> 承平猛然抬頭:“不,不是你……” 趙熹又拍拍他的頭、止住他的話,繼續道:“你也不必擔心援軍,你可是郡公三公子啊,郡公就算不要衛寧,也一定會來救你!” 承平苦笑:“我并沒那么重要……” “怎么會呢?”趙熹注視承平,溫柔而傾慕,“你是最好的,連我都知道,何況李郡公?他是你的父親,他必不會棄你不顧!況且你已將衛寧托付給了我,我絕不會輸,為了你我!” 承平深深看向趙熹,這次二人誰都沒有回避。 當夜承平歇在軍營,沒有回縣衙,第二天還未天亮,斥候攜青州軍情復命。據斥候查探,此次青州軍有五萬人眾,領兵者乃青將秦英,臨時駐扎沛村,今晨已準備收營、今日傍晚就能到衛寧城下。 趙熹與承平畢竟涉政未深,聽著秦英的名字很是陌生,詢問諸軍也只知道對方是青州郡公同族,為攻代將領之一。正在疑惑,有報平州趙家親兵求見。趙熹忙將人請進營來,果是蘭英和趙家家人。那趙家家人叫趙老六,跟隨趙將軍多年,雖謀略有限但忠勇可嘉,且看著趙熹長大,趙熹對他頗為敬重。趙將軍知道趙熹吃軟不吃硬,特命此二人前來勸說,不過如今兵臨城下、趙氏又是武將之家,皆知軍情大于天,勸趙熹回家之事自然只能擱置。 趙熹對他二人的到來甚是歡喜,忙向趙老六詢問是否知道秦英。趙老六嘆道:“青州攻代,半年下六城,可謂神速,但彼時趙將軍往衛州平亂、平州對衛州關注遠甚于代,因而代州戰場發生了什么,咱們并不清楚。后來將軍凱旋,也曾詢問過從代州逃來的難民,可他們皆驚懼過度、語焉不詳,說是什么地動山搖、天火墜世,將軍推測,青州是用了火藥之類?!?/br> “火藥?”承平疑惑道,“我在平陽見過火藥,黑乎乎一團,威力雖猛但也不至于開山裂石,天火……難道他們把火藥當煙花、綁在箭上射進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