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李公子說他先行一步,隨行官員和軍隊仍按期啟程?!?/br> 趙熹也很驚訝,他以為承平會隱藏身份在衛寧四處走走、看看官吏民生,沒想這么快就來到縣衙,難道,他是擔心自己?眼看裘蘊明已交代下人準備宴席,趙熹也隨他起身:“大公子,現在賊寇橫行、都膽大包天,我是平州人,爹爹也在平州府供職,不如我隨你同去、看看他的腰牌驗驗他的身份!” 裘蘊明連連點頭:“君弟說得極是,那就拜托你了!” 趙熹和裘蘊明走到前堂,果見承平領著朱鶴、孔舒等人立在堂前。裘蘊明先上前道:“吾乃衛州縣公大公子裘蘊明,不知閣下是?” 承平叫朱鶴遞上印信腰牌,向裘蘊明還禮:“我是平州李郡公三子李承平,此乃我父手書,上有印鑒,另有我私印和牙牌?!?/br> 裘蘊明瞧了瞧,手書印信與先前平州書信上相同,信了八分,又將印章和腰牌給趙熹看。趙熹瞧了瞧,李家腰牌雕有山月,一面字“李”一面字“三”,這是李家通用,沒什么意思;承平私印為燈明石制,方方正正,周遭無雕花、只在一端穿了流蘇絡子,簡簡單單,古樸雅致;印章端刻楷書“李承平”三字,筆畫遒勁、一絲不茍。趙熹對這枚印章很是喜歡,拿在手中稍作把玩才依依不舍還給裘蘊明,向他點點頭。 這印章是承平新手制作,承平見趙熹拿了它查看心里竟緊張不已,見他素手長指握住章體,只覺那普普通通的燈明石變得潤澤無比、光彩照人。裘蘊明見承平一直看著趙熹,以為他不喜自己私印被不知名者拿去,確定承平身份后將東西還與承平,向他解釋道:“這位是吾小友,亦是平州人士,因仰慕三公子,特自請前來相見?!?/br> 趙熹上到前來,向承平抱拳作揖:“在下趙君,見過李三公子!素聞三公子英名,如今一見果真儀表堂堂、名不虛傳!” 承平被他說紅了臉,忙垂眸說不敢。諸軍有些摸不著頭腦,不知這二人又鬧得哪出。不過二人既裝作不識,他們也不敢多言,只當從沒見過趙熹罷了。 裘蘊明一邊同承平說話、一邊命人將衛寧守軍要員請來為承平接風。承平來得突然,但畢竟身份貴重,不多時暫駐衛寧的平州軍將領許康、衛寧縣縣丞杜元、縣尉唐立均到縣衙。諸人相互引薦、寒暄幾句,宴席備好,裘蘊明便請了諸人前往園中夜宴,另有衛州使團幾人作陪?;▓@里桌案燈臺已陳設整齊,樂師歌伎也已準備,承平與裘蘊明一入座便絲竹聲起,舞女隨韻律飄入園中,盡展婀娜。 裘蘊明親自為承平斟酒,道:“不知三公子今日到訪,準備倉促,未能盡地主之誼、讓賓主盡歡,好在咱們機會還多著,衛寧雖是窮鄉僻壤但也有一二美人、三四美景,定叫三公子盡興!” 承平道:“衛平兩州交好、裘李兩家親如兄弟,承平斗膽喚大公子裘大哥,大哥也只管叫我承平便是。大哥《離人賦》哀婉動人,承平有幸拜讀、很是仰慕大哥文采,聽聞大哥已至衛寧,便稟明父親、先行一步,好向裘大哥討教!” 裘蘊明得承平吹捧很是歡愉,對這個看著古板無趣的小弟弟好感倍增:“原來承平也喜歡詩詞文章!《離人賦》不過我信手所做、得幾位好友高看散播了出去,也算不得什么。寫文章不過筆隨心至,簡單的很,你還小、聽說總在家中,外面的風情世界還未見識,自然無從下筆,既然你喜歡,改明兒哥哥帶你去綠蟻樓,那里凄婉動人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聽不完,保你詩興大發!” 裘家雖不善治民理政,但都是博學之士,裘縣公的書畫備受追捧,裘大公子的詩賦也清麗動人,他那《離人賦》寫得就是綠蟻樓歌伎遇人不淑的故事,凄婉哀絕,很受風流公子和紅粉佳人喜歡。趙熹也曾弄來和蘭英一起偷看,確實感人至深,還騙了他幾滴眼淚,可如今聽說裘蘊明要帶著承平去看那東西,不由皺了皺鼻子扁了扁嘴:yin詞艷曲,學來何用! 第21章 沖突 好在承平對風月事并不感興趣:“‘筆隨心至’,此話有理。承平從平陽一路走來看到百姓疾苦,心里很不是滋味,想一抒情懷卻總無從下筆,裘大哥來衛寧數日定也感生民辛苦,不知可有佳作叫承平觀摩一二?” 裘蘊明自來衛寧就是吃喝玩樂,挑選百姓進貢的財物、訓練衛寧府里的歌伎就是他的“正事”,哪有閑心感懷世道艱難!裘蘊明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這,這……” 縣丞替他解圍:“大公子自來衛寧后一直忙于公務,未能抽身其他。三公子一路風塵辛苦,可得好好休息休息!今日酒菜都是衛寧特色,雖無甚珍饈卻也有鄉野滋味,三公子快嘗嘗!” 承平看著滿桌酒菜,嘆道:“我來時路過一座村落,村口坐著位老大娘哀嚎大哭,詢問之下得知她的家人全喪命在水災匪患之中,如今她孑然一身無依無靠,卻還要捐獻財物給縣衙??h內征捐定然迫于無奈,可百姓如此,我又怎能吃得下酒rou呢!” 裘蘊明哪還不知這李三公子來意,不過一來他對承平心有好感,二來裘家想與李家結親、日后好有所倚仗,便道:“縣內征捐?我怎么沒有聽說,杜元,可有此事?” 縣丞杜元忙道:“應是征納今年田稅吧!” 承平道:“原來是田稅??!不過今年衛黃兩縣受災嚴重,還如往常一般征稅對百姓而言負擔太重……不如征稅暫緩,等平州使團到達、咱們再商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