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 順康五年秋,潮熱的天氣漸漸變得涼快,等到晚秋的清早,牖窗上甚至還凝了一層霜。 而因為圣上龍體再次抱恙,眾朝臣已經有三日沒有去上朝了,朝中太子跟靜王爭鋒相對,局勢已經明朗,等到第四日帝王上朝之后,又下了一道圣旨,那就是封七皇子為翎王。 眾朝臣表情不由有些微妙,若不是因為七皇子殿下還是少年,他們怕是要臨陣倒戈了,但想著圣上此舉肯定是為了平衡朝中局勢,便沒多想。 秋去冬來,這晚,京城也不太平靜,那就是東宮的周側妃要生了,眼下圣上龍體不行,太子跟靜王為了爭那個位置爭的只差“頭破血流”,太子占嫡出這個身份,靜王背后有強大的南疆做倚靠。 皇室子嗣稀薄,若是東宮的周側妃這一胎能順利生下兒子,那這個孩子便是皇室的皇太孫,太子應是能順利登基。 可偏偏就是出了意外。 第七十四章 正文完結下 天色還未亮,宮里的李公公便親自來了一趟謝國公府,請謝承入宮,謝承眸色一片墨色,動作小心的下了榻,誰知這一點細微的動作,便驚動了靠在里面睡著的妻子。 見妻子一臉的迷糊,謝承笑著在她的額頭親了親:“天色還早,夫人再睡一會兒吧?!?/br> 江鸞見他神色匆匆,便猜到是有事要發生,微微點了點頭,等謝承一走,女子便起了身,下人將一道道精致可口的膳食擺上來,可江鸞沒有一點胃口,膳食用到一半,侍琴就匆忙的跑進來:“少夫人,出事了?!?/br> 江鸞連忙問:“出什么事了?” 侍琴在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震驚得不行,愣了許久才弄清楚狀況,急忙回來告訴少夫人,她說:“東宮的周側妃娘娘生產大出血,大人跟孩子都沒有保住,整個京城都已經知道了,現在吳王妃娘娘已經去了東宮,說要為側妃娘娘討回公道呢?!?/br> 周側妃肚子里懷的是太子第一個子嗣,這個孩子的父親是太子,皇祖父是圣上,外祖父是吳王,這身份是何等的尊貴,萬萬沒有想到會出這種岔子。 而且大人跟孩子都沒有保住,若真如東宮所說,周側妃是因為大出血大人跟孩子都沒有保住,那太子殿下頂多只會遭到圣上的斥責,但若是周側妃這場意外是由于東宮的妻妾之爭,那此事肯定不能善了。 “東宮出了這么嚴重的事,已經驚動了宮里的圣上跟皇后娘娘,圣上本就龍體抱恙,聽到這事已經連夜召太子殿下入宮了?!?/br> 再便是宮里早上急召大臣入宮。 江鸞靜靜的聽著,其實這件事前世已經發生過,只是前世四meimei是真正的出事了,而今生…… 女子輕輕的眨了眨眼睫,忽然一點胃口都沒有了,對侍琴道:“你陪我去見祖母吧?!?/br> 皇室出了這么大的事,謝老夫人顯然是一早就知道了,看到江鸞帶著侍女過來,謝老夫人招呼姑娘過來,問她有沒有用膳:“鸞兒來了?!?/br> “祖母?!苯[說自己已經吃過了,隨后朝謝老夫人走去。 “祖母知道你想問什么,但是皇室的事情并非我們臣子家可以干預的,現在東宮出了這么嚴重的事,當務之急肯定是調查真相,若真相不像東宮傳出去的那樣,那肯定要給死去的周側妃跟小皇子一個公道,若真相誠如東宮所說,那肯定是讓周側妃跟皇長孫入土為安?!敝x老夫人是過來人,大概猜到她想問什么,所以直接與她說清楚這其中的彎彎繞繞,其實謝老夫人是不太相信東宮給出的說辭,但究竟是個什么情況還需要調查:“至于子承,子承有輔佐帝王之才,圣上不會輕易動他,所以鸞兒不要擔心,就安心的在府中等著就好?!?/br> 孫兒的選擇,謝老夫人已經看出來了,只是沒有戳破,其實整個皇室之中,可能繼承皇位的就只有三皇子,那就是太子殿下、六皇子殿下、七皇子殿下,因為靜王殿下的生母是外戚,還是南疆的小公主,除非圣上愛靜貴妃如命,圣上才會將皇位傳給靜王,否則根本不可能,圣上顯然也怕這江山有了南疆的份。 六皇子資質平庸,說話都說不利索,圣上怎么可能將皇位傳給六皇子,那顯然就只有七皇子殿下勉強與太子殿下爭一爭了,但太子殿下最近接連犯錯,羅皇后的侄子羅凌也在邊疆出了錯,害得邊疆連丟了三座城池,還真緊要關頭,江國公府的大公子江奕給收回來了,要不然羅家就等死吧。 其實江鸞心中所想與謝老夫人差不多,但她就是心很不安,聽謝老夫人說完,她安心了不少:“鸞兒知道了?!?/br> “之前祖母還盼著你跟子承能早些有個孩子,現在想想,還是晚些好,就讓老身的曾孫出生在盛世好了?!?/br> 正堂只有謝老夫人跟江鸞,還有周mama在,江鸞淺淺一笑,道:“一定會如祖母所愿?!?/br> 謝老夫人這下可以確定自己的感覺沒有出錯,鸞兒跟子承好像關系更加親近了,是真正琴瑟和鳴的夫妻,謝老夫人輕輕拍了拍江鸞柔軟纖細的小手,連說了三個“好”。 后來發生的事情,也如大家所料,吳王妃在東宮大吵大鬧,圣上保證定會給吳王府一個公道,就讓御醫去東宮調查,吳王請求能讓藩地的郎中跟親信去調查,他們調查完再讓宮里的人去調查。 死的人是吳王的女兒跟外孫,吳王一生都在保家衛國,他提的要求合情合理,圣上哪有不應的道理,又或許是因為他信任太子,所以他同意了吳王的請求。 lt;a href= title=target=_blank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