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沮授的抉擇
書迷正在閱讀:討逆、修羅與天使(黑幫,  強取豪奪、高H,)、[娛樂圈同人] 愛豆治愈所、[歷史同人] 龍鳳豬旅行團、[綜漫] 三流咒術師芙O蓮、[網王同人] 與幸村君適配度100%、[綜漫] 每天都在努力續命、[柯南同人] 和hagi一起成為貓貓、[咒回同人] 夏油莓的哥哥姓五條、[獵人同人] 住手啊那個cao作系
		
		    魏郡,鄴城,浩浩蕩蕩的黃巾起義過后,冀州刺史王芬在沮授、許攸、張郃等人的幫助下,恢復冀州的生產,平定戰亂對冀州的破壞。    冀州之所以可以成為左右天下大勢的大州,與黃巾起義結束后幾年的恢復息息相關。    關東諸侯討伐董卓,其中一路諸侯——冀州刺史韓馥為眾諸侯提供糧草,與冀州的糧食產量不無關系。    王芬還是有些能力,冀州逐漸恢復繁榮。    這個時候,朝廷下令至冀州刺史部,令州別駕沮授上任元氏縣,擔任縣令。    王芬得知這個命令,愣了一下。    沮授的能力,堪稱一流,王芬十分倚重,然而朝廷似乎要將沮授從他的身邊調走。    “朝廷為何會行如此之舉?沮授雖然立功,但朝廷的大人物,應該不會注意到沮授,特意令其出任元氏縣令?!?/br>    王芬身邊的謀主許攸,總覺得有人在背后cao縱此事。    “你猜的不錯。正是新上任的常山相徐子云,他奏請朝廷,調沮授前去常山國,協助平定黑山軍?!?/br>    王芬已經打聽到,要求調走沮授的是徐天,一個憑借巴結大將軍何進當上常山相的異人。    “徐子云想必也知道沮授是大才,所以指名道姓要求調走沮授。如果我們違抗朝廷的命令,將陷于不忠。徐子云用心險惡啊?!?/br>    許攸面對朝廷的命令,也無法拒絕。    “就看沮授的意思了。本官待他不薄,看他是愿意繼續擔任別駕,還是出任元氏縣令?!?/br>    王芬對拉攏沮授深有信心,自認對待沮授不薄。    冀州刺史雖然還沒有變成冀州牧,不過已經開始控制軍政大權,遲早會演變成一方諸侯。    跟著一個刺史還是一個國相,明眼人都知道誰更有前途。    至少王芬是這么想的。    “來人,招沮別駕前來?!?/br>    王芬令人招來沮授。    沮授本人得知朝廷因功任命他為元氏縣令,也有些意外。    他已經猜測出來,背后是徐天在運作。    明白這層因由,沮授無奈,徐天對他志在必得,怎么也要得到他的人。    “沮授,你可繼續擔任本官的別駕,本官可上奏朝廷,找個借口,留你下來。又或者,你前去元氏縣上任。去留由你,我絕不勉強?!?/br>    王芬胸有成竹,對沮授說道。    “這……”    許攸本要提醒王芬不要如此自信,但王芬的話已經出口,無法更改。    沮授臉色平靜,實則內心天人交戰。    最終,沮授說道:“既然朝廷有令,沮授不敢不從?!?/br>    “……”    王芬自信的笑容逐漸消失。    沒想到沮授在冀州刺史和常山相之間,選擇了常山相!    許攸的表情變化不定。    沮授是聰明人,他也是聰明人。    許攸不禁猜測沮授這樣選擇的用意。    難道沮授認為追隨徐天勝過追隨王芬?    許攸和王芬還有密謀廢除漢靈帝的大計……    至于徐天,是否可以徹底平定黑山軍還難說。    王芬被沮授拒絕,頓時不悅:“沮授,將來莫要后悔?!?/br>    沮授答道:“在下遵從朝廷旨意,前往常山國,教化千萬黎民,平定黑山軍,何來后悔之有?”    “你走吧?!?/br>    王芬不悅,甩袍送客。    “下官告辭?!?/br>    沮授作揖,然后離開,回到自己的宅邸,攜家帶口前往常山國。    “老爺,我們這是要前去何地?”    “常山國元氏縣?!?/br>    “元氏可比得上鄴城?”    “很快我們會重新回到鄴城,不必賣掉田地房屋。盡快離開,否則王芬可能后悔。王芬連自保都難,并非明主?!?/br>    沮授令下人快快收拾包袱,然后駕著馬車來到鄴城的傳送陣,前往元氏縣。    在沮授離開半日后,冀州刺史王芬果然后悔,派人來追沮授。    然而,沮授已經來到元氏縣。    元氏縣是徐天的領地,傳送陣有常山國漢軍駐守,因此王芬的兵馬,無法在元氏縣捉人。    徐天已經在元氏縣久等。    “先生,我們又見面了?!?/br>    徐天微微一笑,不管如何,將沮授騙到了常山國,朝廷的命令還真是好用,近水樓臺先得月啊。    沮授抱怨:“子云害我好生狼狽,如被王芬下獄,恐怕我里外不是人?!?/br>    “哈哈哈,王芬,冢中枯骨而已,先生何必要為一具枯骨效力?黑山軍抄掠四方,我正要先生這般人才,助我平定黑山軍,故上疏朝廷,調先生前來相助,不知先生是否愿意?”    沮授幽幽答道:“如我不愿,豈會在此地?”    “得先生,天下可定!先生可別忘了,當日有約,如破黃巾,則痛飲慶功酒。今日我已令人備下酒席,先生不可推辭?!?/br>    “善?!?/br>    沮授也不再掩飾,既然前來常山國元氏縣當縣令,那么和上級交好,再好不過。    “潘鳳,以后定要聽從沮縣令之命令,不得有絲毫怠慢?!?/br>    徐天設法將沮授挖來坐鎮元氏縣,這下完全放心了。    別看沮授只是個謀士,實際上沮授有統帥大軍的能力,畢竟他是袁紹的監軍。    而且,《天下》里的謀士,達到一定程度,也可以毀天滅地。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號可領!    “我聽他命令就是……”    潘鳳大受委屈。    好不容易獨當一面,結果朝廷空降一個沮授下來,潘鳳的地位再次下降。    但潘鳳又不敢小看沮授,畢竟他親眼見識過沮授的“七星北斗陣”,威力巨大。    這下,潘鳳反而成了沮授的部下。    沮授奉命來當元氏縣縣令,還沒有正式效忠。    實際上,多數謀士都在觀望天下大勢。    天下大勢變幻不定。    眾人以為大將軍何進可以開天下霸府,但何進自認為“沒有人比我更懂宦官”,結果被十常侍召入宮,輕易殺了。    董卓入京,優勢最大,卻失去雄心壯志,退守關中。    袁紹雄踞四州,氣吞山河,在官渡兵敗如山。    曹cao統一北方,鐵騎南下,于赤壁折戟沉沙。    正因為變化不定,所以對于謀士而言,選擇大于努力。    如果主公并非明君,任憑如何出謀劃策都無濟于事。    事實證明,豬隊友比敵人更加可怕。    沮授還在觀察。    “公與以為,我若爭天下,該當如何?”    徐天主動向沮授拋出了一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