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氣運被奪后我名滿天下 第51節
書迷正在閱讀:首金大神是我的錦鯉女孩、庸俗愛人、逃婚一年后總裁又來追求我了、她的演技也說謊、白月光丞相的千層套路、穿書后她們對我欲罷不能、老婆是個氣人精、我的道士女友是影后、暴力護筐手、重生之最強劍神
她有些感慨,出來一趟,竟尋了個這樣嬌美的女娃兒做徒弟。 沈大伯已經在前面等著沈糯,沈糯過去跟她說了聲。 說是路上救下永環村的仙婆,仙婆身體不太好,她送仙婆回家,讓沈大伯自己趕車先回家。 沈大伯有些意外,“仙婆?” 沈糯點點頭,“大伯不必擔心,我送仙婆回去后自己走回去就好?!?/br> “好?!鄙虼蟛疀]再多問。 等沈大伯趕車離開,沈糯才回了鏡心身邊。 鏡心的奴仆已經回來了,是個三十歲左右的婦人。 婦人看見沈糯也不多問,等鏡心做了個手勢,婦人就趕著馬車朝著鎮子口駛去。 路上時候,鏡心才告訴沈糯,“我這個奴仆叫靜娘,天生的聾啞人,從小到大一直被轉手發賣,我遇見她時,她才五歲,后來就買下了她,她也就一直陪伴著我,陪伴了快有三十年了?!?/br> 以前她還想給靜娘尋個婆家,靜娘死活不同意。 而她觀靜娘面相,也是個孤寡之人,若真的成親,恐怕也會夫死子無,不得善終。 后來她也就讓靜娘一直這么的陪伴著她。 沈糯聽得有些唏噓。 人世間,個人的命運當真是千奇百態。 馬車要比牛車穩的多,靜娘又是個趕車的好手,一路上都沒什么顛簸之感。 很快就到了永環村。 沈糯把人送到家。 這也是她第一次來永環村,都是在彌山的山腳下,跟水云村沒甚區別。 師父的家是普通的小院,里面干干凈凈,沒有院中插著大香,也沒供奉什么祖師爺。 只供奉著一張牌位,上面只刻著六個大字。 “鏡無名之牌位?!?/br> 鏡心道:“這便是你的師公的牌位,你師公叫鏡無名,他也是個孤兒,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的,甚至連姓都沒有,這是他自己給自己的取的名字,阿糯給師公磕三個頭吧?!?/br> 沈糯恭敬跪下,給師公磕了三個頭。 鏡心面色平靜,但眼眶都是紅的。 沈糯拜完師公,鏡心讓在她院中等著。 沈糯等師父給她提了個籃子出來,她掀開看了眼,都是連山,歸藏,易經,道德經這樣的書,還有些雜記,應該是師父這些年自己寫的。 鏡心道:“你先看著吧,若是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來尋我?!?/br> 天命之人,學東西應該很快的。 這么入門書籍對她來說,定是不難的。 沈糯跟鏡心告別,這才提著籃子離開。 之后沈糯走了半個時辰,回到水云村。 第37章 回到水云村已經是未時初, 沈家人都吃過午飯,沈母給女兒留的有飯菜。 沈糯吃過飯食,就回了自己房間, 打開籃子,把幾本書籍和師父的筆記取了出來。 其實這三本書,沈糯在仙虛界就看過了。 仙虛界有生氣,也有玄門道門。 玄門道門都是沒有靈根的凡人。 但他們能感受生氣,所以可以入玄門或道門。 三本書里面的內容, 沈糯都已看過, 她記性好,里面的內容也都記得很清楚, 所以她先翻開的是師父的筆記。 師父的筆記上所記載的東西都是零零散散的。 師父也沒有正統的門派,只是跟著師公學的。 筆記上的東西雖然寫的很雜亂, 但沈糯全都看得懂。 對她也有很大的幫助,原先一些不懂的地方也能得到梳理。 她才知道, 原來畫符很難。 師父畫符時, 需要沐浴后再去設壇行祭禮。 也就是上香跪拜, 告訴天道,把將要畫符的事情先表達出來。 祝告完成后, 就要取出墨和朱砂跟黃紙,端正跪坐, 靜下心來,開始畫符。 畫符必須用朱砂跟黃紙,還得念咒,畫符也需一口氣化成。 這樣一張符才算畫好。 但是, 就算是這樣畫出來的符, 有些也是沒有符力的, 相當于白費功夫。 師父還說,就算是以前的她,畫十張符,能有一張有符力都算是不錯的了。 看到這里時,沈糯頓了下。 她那日畫符,沒有設壇行祭禮,沒有凈身洗手,也沒有端正態度,更加沒有念咒。 不過她畫符時,除了心誠,咒也倒是在心中默念過的。 甚至沒用朱砂黃紙,用的只是她的幾滴血和普通的宣紙。 沈糯這一坐就是一個多時辰,她一直再翻看師父的筆記。 師父的筆記特別的雜亂,都是想到什么就記些什么,各種符的畫法。 還有說符的力量不僅是可以表現在黃紙上,若是厲害些的奇人,虛空念咒畫符都是可以的,當然,這種都是用在斗法中,或者給人下咒。 這個下咒是為了保人平安,而不是姚莊清那般,用咒去奪走人家的氣運。 沈糯正看的認真,沈小狐唰的一下子竄了進去,鉆進了床底。 “你怎么還是這般膽小?!鄙蚺纯扌Σ坏?。 沈小狐來沈家都快有小半年了,還幫她去軍營送過信兒,但若非必要,它還是不樂意見陌生人。 水云村的人從未見過它。 反而它把快水云村的人都給認個齊全了。 因著它天天蹲在院門縫隙朝外瞅。 沈小狐這般躥逃,表明院外有客人來。 沈糯合上筆記,出了廂房。 她剛走出去,就聽見院外有人敲門的聲音。 沈母正好在院子里,過去開門。 是同村的韋婆婆。 韋婆婆已有六十多歲,家中兒孫滿堂,大兒子在鎮上開鋪子,她就跟小兒子住在水云村,小兒子也是很有孝心的人,幾個子女都很勤快,家中日子過的很是紅火。 韋婆婆是被小兒媳汪氏扶著來的。 汪氏一進院門先跟沈母打過招呼,喊了聲嫂子。 見到沈糯從廂房出來,汪氏趕忙說,“阿糯快幫我婆母瞧瞧看,我婆母頭疼的受不住了?!?/br> 韋婆婆一直有頭疼的毛病,年輕時候就有,那時候頭疼不嚴重,幾個月才發作一次。 年紀大了以后,發作起來就比較頻繁,但也基本都是十天半月一次。 韋婆婆家里常備的有止痛散。 是鎮上郎中給她開的,年輕時候頭疼起來她還能抗一下。 后來年紀大了,那頭疼起來恨不得讓人往墻壁上撞,韋婆婆實在扛不住,鎮上郎中才給她開止疼散,還告訴她,一次只能服用一湯匙的用量,用少量溫水送服,絕不可一天內服用兩湯匙。 韋婆婆也就這幾年頭疼的實在受不住才開始服用這個止疼散的。 她也聽從郎中的囑咐,頭疼時只服用一湯匙止疼散。 效果很好,能夠立即止住頭疼。 但是這個止痛散沒法讓韋婆婆的斷了頭疼的病根,只能夠讓她暫時止疼而已,到了半月后,她的頭疼癥又會犯了。 韋婆婆這會兒頭疼的連路都走不穩了,嘴里一直哎喲哎喲的喊著,臉色都是白的。 “沒吃止疼散嗎?”沈糯問道。 汪氏急道:“吃了,晌午那會兒就吃了一湯匙的止疼散,但是沒多久我婆母就嚷著頭更加疼了,我們還以為是婆母沒休息好,讓她回屋休息了會兒,她就躺在鋪上直哼哼,然后痛的她直往墻上撞,我就趕緊把婆母送過來了?!?/br> 自打沈糯幫程氏落下死胎,村民們對沈糯的醫術才信服起來。 沈糯知道這種止疼散,很多藥鋪都有得賣,配方大同小異。 它里面最主要的藥材是罌粟殼。 罌粟殼作為藥材,來配藥方時用量都是很謹慎小心的,因為這個東西有成癮性。 它用來配止疼散是很常見的配方。 但用量一定要按照醫囑。 韋婆婆半月服用一湯匙,里面也只有很少很少量的罌粟殼,不會成癮。 但若一次服用兩湯匙,就不可以的。 韋婆婆家人也一直遵照郎中的囑咐在給她服藥。 沈糯道:“止痛散只是暫時幫忙止痛而已,它不能斷病根,而婆婆您的頭疼癥是從中年時期開始的,從幾個月發作一次到現在半月發作一次,一開始用一湯匙的止痛散就能止住頭痛,但人對任何藥物都是有抗藥性的,這種藥會慢慢的變得不管用,所以婆婆您服用一湯匙已經沒什么效果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