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二章: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書迷正在閱讀:這O怎么這么A呀[穿書]、被渣后我掉進了大佬的日記里[重生]、被穿書反派龍退婚后、我竟是修仙大佬、我在恐龍世界當團寵、山窩里的科技強國、重回氣運被奪后我名滿天下、首金大神是我的錦鯉女孩、庸俗愛人、逃婚一年后總裁又來追求我了
安南的情況到底有多糟? 說出來可能連你自己都不信。 盡管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可是在面對接連而至的調查結果,一件件深埋在地下的案子被揭發之后的消息,李道宗還是驚訝的合不攏嘴。 “這幫人全特么的都該斃了……不,斃了浪費子彈,全都該拉出去砍了,砍了好像有點浪費體力,就特么扔海里,讓他們自己把自己淹死去求……”安南都督府內,李道宗憤怒的破口大罵道,絲毫不顧及自己總督的形象。 為了配合李道宗的行動,李大亮也將十九軍的軍部暫時的搬到了這里,不過一個軍部的規模挺不小的,也住不下這么多人,于是李大亮就帶著參謀長,通訊兵等在都督府住了下來,其余軍部的人則在總督府周邊安頓了下來,有什么情況,立即過來匯報就好了。 而原本李大亮還覺得自己十九軍莫名其妙的背了個處分挺冤枉的,但是隨著對事件的了解,到現在,李大亮甚至比之前還要提心吊膽了不少。 等這些事情匯報上去的時候,陛下會不會覺得先前的處分太輕了??? 別說是李道宗的憤怒了,此刻李大亮的心情也不比李道宗好到哪去,甚至他都想把一七七師的師長給吊起來抽。 特喵的,你身為駐軍沒有發現那些經濟問題也就算了,畢竟不是你的專業。 但是讓你跟總督聯系的,你特喵的連總督被人弄死一年多了都不知道? 如果不是這一次李道宗強闖總督府,這事怕是還要瞞下去呢吧? 不過想到這里,對于楊彪等人,李大亮也是佩服的很,這些人不錯,挺有膽量的,暗中架空了總督不說,竟然還敢將總督給弄死,然后取而代之。 至于原因,這還用多想嗎? 肯定是安南總督徐記后知后覺的發現了情況不對,要么就是徐記想要通過駐軍來給自己壓場子,要么就是徐記想調查清楚這些事情,然后被這些人給知道了,為了避免東窗事發,干脆弄死他去求,這樣他們可以更安全一些。 事實證明…… 好吧,楊彪,阮小四,阮成三人還沒有承認這件事情,但承認不承認已經不重要了,已經有人交代了這件事情。 這么大的事情,不是他們三個可以單獨去完成的,下面必須要有更多的人去配合才行。 這三個人現在也就是死鴨子嘴硬而已,不過李道宗卻并不打算立即對他們采取措施,他還要將一些其他的東西給挖出來,然后才能處理這三個人。 丁磊已經交代了,關于南安縣的問題,現在也已經水落石出了。 事情是阮小四辦的,畢竟南安縣在驩州治下,但這個主意,應該是三個人商量出來的。 最開始的時候,駐軍找到了剛剛上任不到半年的徐記,而此時的徐記正心有不滿呢,雖說他是從下州都督升上來的,但是來安南這地方,他還是一萬個不滿意的,他寧可繼續呆在他的下州去當都督,哪怕去當個刺史他也愿意。 而駐軍找上門,徐記當然要認真的辦事了,不然豈不是證明了自己能力不行?上任半年,連自己手下都壓不住,那還玩個鳥??? 于是,徐記直接給驩州府下了一道命令,必須將那批人遷徙之周邊縣城,是遷到一處,還是幾處,讓他們自己根據情況而定,一人一石糧食的補助,也要發放到位。 恰巧在此之前,徐記在安南剛好發過飆,嚇住了不少人,驩州那邊一看這情況,得了,還得咱自己出馬,但是范呈等人也不是好惹的,五千人的大勢力,一旦鬧起來,他們是瞞不住的。 然后就有了南安縣這個地方,駐軍不會跑去總督府問你怎么安置那些百姓的,反正事情跟你說了,怎么安置那是你的問題。 后來駐軍說問題解決了,徐記還很高興的表揚了驩州那邊的官員。 但是徐記卻壓根沒有想到,他們是用的什么辦法解決的問題,更不知道,從那一刻起,就為將來的這十年埋下了什么樣的禍根。 南安府并不合法,這事驩州的幾個高層知道,范呈也同樣知道,這也是他為什么不經常走動的原因,就是避免經常出去晃蕩,被人抓住了把柄給捅上去。 而這,也就造成了南安縣的消息很閉塞,所有的消息,都是別人從外面帶回來的,而不是他們親自去帶回來的。 而范呈還極力的幻想著有朝一日南安縣可以正式被朝廷納入行政編制,所以對于驩州府的那些人也就很是配合。 但是他們哪敢把這事給上報上去???純粹是找死,閑自己的命太長了。 但事情既然做了,后面的事情還是要繼續下去的,所以,稅收,課賦什么的,就必須要收了,但是收了以后,卻不能納入朝廷財政,甚至不能有明確的記載,這也就是他們為什么在有關南安縣的資料記載中,全部都是單獨另起一頁的原因,必要的時候,撕掉這一頁就可以了。 然后,這十年來,按照各個年代不同的物價來計算,稅收,課賦,南安縣十年時間一共上繳了六千貫左右。 很顯然,這六千貫當然是落入了這些人手中了。 對于一個商業幾乎為零,人口只有幾千人的小縣城來說,這個稅收數字其實不算低了。 什么?你覺得這就算完了? 錯了,南安縣的問題雖然不小,但是在整件事情中,這僅僅只是普通的,或者說是稍微嚴重一點的一個而已。 除此之外,近幾年開始,隨著整個大唐商業的發展,安南這邊的商業情況也有所好轉,雖然跟內地比起來還是差得遠,但是跟以前比起來,那可就頂呱呱了。 而在這些商業cao作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走陸路的,所有貨物的目的地必須是古勇縣,而走海路的,目的地必須是河內,雖然不用開到河內城,但是這個時代河內是直接到海邊的,他們特意在那里設置的有關口碼頭。 為什么選擇這兩個地方?當然是別有用心的。 首先,古勇縣之前并不是個香餑餑,但是隨著吐蕃被納入大唐,永昌國日漸衰退,據說永昌國王早就舉國內附的想法,但是其他內附的國家給他提了個醒,所以遲遲沒有做下這個決定。 但這并不妨礙古勇縣的地位,吐蕃沒了,也就意味著,古勇縣這條交通線,已經變的極為安全了,至少不會遭到吐蕃人的搶劫。 而從交州,朝著西北方向走不遠就是交趾,接著就是古勇縣,再往前就不屬于安南了,這里是安南與大唐相鄰最近的一個縣,然后沿通海,拓東,北上益州,經劍州開始向東南走,過興元府后便是長安。 這條路雖遠,但是卻不難走,雖然麻煩了些,但是已經形成了一條固定的通道,而且沿途還有驛站。 這么做的目的很簡單,他們想在稅收上面動手腳。 這幫人在安南手眼遮天,但是出了安南,誰鳥你??? 于是就有了這么一個計策,外面的貨物進入安南的時候,必須到古勇縣納稅,這個是需要兩邊通對的,稅收是要按照比例上繳朝廷的,兩個地方的事情,他們沒那么大能耐去動手腳。 而真正動手腳的地方,在古勇縣之后,到整個安南的其他州縣。 價值一百慣的貨物,從古勇縣離開的時候,就剩下了七十貫的貨物,而到了下一個地方,就按照七十貫去納稅就可以了。 而另外的三十貫,從官府層面來說是逃掉了,但是從商隊方面來說,他們并沒有逃掉,這三十貫依舊要納稅,只不過是給了某些人而已,這部分不會有任何的字據,但是不交,或者不聽話,那么抱歉,安南沒你的活路,而且在這里,這個環境下,死個人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所以說,每個往來的商隊,除非到了古勇縣就交貨離開的,不然到了后面,必須按照這里的規矩走。 而這些商隊,講真,外面的商隊并不多,而且安南這地方都知道環境惡略,商隊一般也不想來這邊,就算有來的,也是在古勇縣交貨匆匆離開了事。 在商鋪動手或許有些太嚇人了,這場面太大,難以控制,所以他們并沒有在這方面動手。 覺得這事就這么過去了?太天真了。 這些商隊繳納了暗稅之后,并不算到頭,然后按照貨物價值,每五十錢,需要在繳納一錢的地稅,同樣沒有任何的字據,交錢就是了。 如果在一個縣這么搞,雖然震驚,但也不止于此,可這幫人偏偏是在整個安南這么搞的。 就算往來的商隊不多,可整個安南這么大片地方,積少成多,一年下來就要被吞掉多少正常的稅收? 通過金錢攻勢,楊彪等人迅速的攻下了一群又一群的官員,在金錢面前,這些官員倒不是沒有耿直的,可耿直沒什么卵用,很快就會發現,你根本適應不了這里的環境,然后兩腿一蹬直接嗝屁。 日子久了,牽扯進來的人就越來越多,日子久了,上了這趟車的,也就想下也下不來了。 之前抓的那一百多人,屬于楊彪三人手下的第一核心集團成員,在此之前,他們相互監督,相互幫助,共同發財。 呵呵,事情還遠遠沒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