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四章:腹黑李元吉
書迷正在閱讀:這O怎么這么A呀[穿書]、被渣后我掉進了大佬的日記里[重生]、被穿書反派龍退婚后、我竟是修仙大佬、我在恐龍世界當團寵、山窩里的科技強國、重回氣運被奪后我名滿天下、首金大神是我的錦鯉女孩、庸俗愛人、逃婚一年后總裁又來追求我了
對于皇帝老爹的套路,李承光可謂是早就摸的一清二楚了。 不過說來說去,話題回來之后又要扯回到一句老話上了,攤上這么個好爹,真的是無比幸福啊。 為什么這么說呢? 原因很簡單,看看李承光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就知道了。 李元吉從不會去限制他做某些事情,甚至在一些大局方面,還總會提前替他鋪好路。 反正,李元吉現在的任務只有兩個,一是讓大唐得到穩定持續的發展,二是幫助太子樹立威信,提升自身的能力,為將來以后的接班做準備。 事實上任何一個皇帝要做的都是這兩件事情,但李元吉做的卻特別的干脆,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一些利益,也要把李承光給抬起來。 所以,其他皇帝那里對太子也有三分戒備的情況,在李元吉這里是完全不存在的。 什么?你說太子的野心? 抱歉,李元吉都已經做到這一步了,只要李承光敢表現出半點的野心,必然會遭天下之唾棄。 再說了,一個國家的接班人,一個皇帝,又豈是那么容易糊弄的不成? 李元吉給的,更多的是政治方面的幫助,然而想要掌控一個國家,僅僅依靠政治是不行的,還得有兵權,這才是最重要的。 而在現在兵役制度的改革后,造反?抱歉,除非朝廷自己作死,不然任何人造反成功的幾率都不會大。 不是看不起人,而是高層軍官頻繁的調動,不利于他們長久的去控制一支部隊。 在加上調動與指揮權的分離,這也就造成了另一個原因,沒有調動權,指揮官是指揮不動部隊的,而沒有指揮權,統帥是調不動部隊的,兩者缺一不可,這也就使軍權更加傾向了皇帝。 現在是個人都能看出來,李元吉是一心撲在了李承光身上,為了能夠讓他擁有成為帝王的能力,可以說是不遺余力的在培養他,甚至不惜為他掃清一切的障礙。 為了防止玄武門事件再次發生,李元吉甚至定下了規矩,一但確立太子,其他諸皇子必須進行冊封,冊封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從現在開始,他們接收到的教育,將與治理國家沒有任何的關系,他們已經失去了任何從政的機會了。 而身為皇子,身為貴族,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權力,既然剝奪了他們在政治上的權力,那就該在經濟上給予一定的補償。 除此之外,李元吉還特意給這些皇子制定了一個豁免權,即除謀逆,殺人二罪之外,不得判處死刑。 在這么多的保護性措施之下,李承光需要做的就是一件事。 看到機會就往自己碗里劃拉就是了,沒有機會也可以創造機會,前提是不要違反原則。 王玄策這件事情,違不違反原則呢? 這個還要看李承光具體的怎么去cao作,但不論如何,李承光是絕對不會放棄這個收攏人心的機會的。 王玄策固然有他的劣勢,但是在開疆拓土這一塊,他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加之年紀不大,正是李承光需要拉攏的對象。 還是那句話,因為沒有其他的皇子有資格對太子之位發起沖擊,特別是在李承光被冊封為太子之后,所有人都失去了這個資格,這也就意味著,李元吉對李承光去拉攏朝中的大臣,是不設防的。 不僅不設防,反而通過對皇子的限制,給李承光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機會。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因為沒有了其他皇子的競爭,太子在拉攏人手方面就可以從容的去布置,去慢慢的觀察,看看到底哪個才是自己所需要的。 當然,身為皇帝,李元吉雖然不制止,還提供了這個環境,但是在暗中,他也是要對太子的每一個舉動進行監視的,并以此來給出評價,看是否應當叫停。 常言道沒有競爭便沒有動力,而在現在,太子的壓力更多的來自于皇帝,這樣也就解決了他沒有競爭的尷尬。 所以,李承光很快的便找到了破解問題的辦法。 …… 就在李承光打算前往太極宮的時候,外面傳來了消息。 “父皇,兒臣聽說父皇欲取消對王玄策的封賞?”李承光當即問道,作為兒子,李承光對李元吉的脾氣摸的還是很透徹的。 知道李元吉最煩的就是那些彎彎道道的,他是那種有事說事,沒事睡覺的性格,直來直去,哪怕說錯了話,也不會無意間得罪了皇帝。 當然,也沒人敢接二連三的在皇帝面前干這事,一次兩次不要緊,三次四次那就是沒腦子了。 “之前是,現在不是了?!崩钤呛且恍?,繼續道:“太子的面子,朕還是要給的?!?/br> “父皇……”李承光有些無語的看著自己的老爹,話說能不能別這么直白? “朕與你父子二人之間,有何可隱瞞的?難不成還要像平常時候說上一通再來說正事嗎?”李元吉倒是不以為意,雖然他這個舉動有些讓人措手不及。 李承光來這里的目的都還沒說呢,僅僅只是問了句關于王玄策的事情,李元吉便直接說了要給太子面子。 給什么面子?這還用問嗎? 如果太子不來,王玄策的冊封肯定是沒了的。 因為在半個時辰之前,李元吉已經讓宋忠去通知下去了,取消對王玄策的冊封準備,而古代冊封是有儀式的,冊封不同的爵位,儀式的規模也是不一樣的。 讓宋忠去說的不是降低規格,而是取消,意思還不明顯嗎? 就是你讓老子不高興了,老子不冊封你了,不服玩蛋去。 但是現在太子來求情了,這個面子老子的給,不然怎么能讓你對太子感恩戴德呢? 好吧,從一開始,這件事情就在李元吉的算計之內。 “從吐谷渾到吐蕃,從海州到濟州,又到朝鮮,六七年的時間,王玄策所立下的功勞,冊封國公是綽綽有余的,但是他太年輕了,才三十歲出頭,這個年紀便冊封為國公,加之大都督之位,再往后,便到了無官可封的地步?!崩钤换挪幻Φ恼f著。 而李承光則是一副受教的姿態,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顯然,李元吉是在親身教導李承光為什么這么處理這件事情的原因。 對于李承光來說,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他日后犯這類錯誤的。 有功就該賞,就該冊封,但冊封也要悠著點來,一但過了頭,對誰都不是好事。 “程知節那憨貨的套路,倒是被不少大臣都給學了去,只可惜王玄策學藝不精,只學到了皮毛,而沒有學到精髓……” 李承光滿臉的震驚,他感覺到了深深的惡意,同時,也為王玄策感覺到了一丟丟的悲哀。 因為在此之前的幾年內,王玄策在能力范圍之內,幾乎把所有事情都做的很好。 是的,做的很好。 除了在治理地方上,但那個最多也就是沒有太大的進展,去挑毛病的話,其實也挑不出來多少。 而從一開始,王玄策就在李元吉的算計之內,而這貨竟然一無所知,一無所知也就罷了,竟然還不按照劇本去走。 因為知道他可能沒學會程知節的精髓,所以李元吉已經提前替他找好了理由。 那些魚為什么會死? 鯰魚為什么會最先死掉? 還用問嗎?當然是鯰魚的問題了。 鯰魚分為兩種,一種是淡水鯰魚,一種是海水鯰魚,就是生活在不同環境的兩種鯰魚。 跟隨著王玄策一起回來的,裝的是海魚,但是鯰魚卻是淡水鯰魚,淡水鯰魚進到海水中之后,要不了多久就會死掉。 而沒了鯰魚的刺激,那些海魚自然也就懶了,懶了不要緊,密集度那么高,氧氣肯定是不夠用的,那些魚又不動,那還不被憋死還能咋滴? 其實按照劇本走的話,應該是在歸途中魚死掉,然后有人站出來告訴王玄策,到了海州在買二百石相同的海魚就行了,因為也有漁民會隔三差五的從朝鮮半島回海州,這船上的海鮮并不罕見。 恩,就是掉包,魚還是出自朝鮮半島的魚,但卻換了一批,并不影響正常的計劃。 但是魚的確被換了,這屬于隱瞞不報,然后就可以拿這個不痛不癢的問題來說事了,趁機給王玄策的爵位降一等,這樣剛好合適。 結果沒想到這貨完全不按劇本走,直接拉著一個無辜的船員暴打了一頓。 他以為他挺聰明的,借著這個機會給自己挖了個坑,卻不知這個坑早就挖好了,他只是把這個坑挖的更深了一些。 恩,除此之外呢,還有一些事情李元吉并沒有說。 比如說,馬周是李元吉安排去跟王玄策聊天的,讓王玄策去找太子求情,也是李元吉暗中安排的。 而在王玄策離開之后,太子那邊的反應立即被傳到了李元吉這里。 然后就有了讓宋忠去通知取消王玄策的冊封準備一事,接著就是等太子過來就好了。 然后,王玄策的爵位被定為了縣侯,從郡公直接降了三級,不過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太子來求情了,王玄策又有了爵位,雖然不高,但總算是貴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