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八章:風波起
書迷正在閱讀:這O怎么這么A呀[穿書]、被渣后我掉進了大佬的日記里[重生]、被穿書反派龍退婚后、我竟是修仙大佬、我在恐龍世界當團寵、山窩里的科技強國、重回氣運被奪后我名滿天下、首金大神是我的錦鯉女孩、庸俗愛人、逃婚一年后總裁又來追求我了
見了下侯君集就要被撤職? 這玩笑開的也太大了些吧?在場的這些人,不說全部,起碼也有一半以上都見過他。 不是他回長安的時候,而是之后特意前往大理寺見的,而且當時侯君集也曾憤憤不平的說過一些埋怨的話,只不過大家都沒將其當回事。 看他,只是出于以前的那些情面而已,僅僅如此。 但是緊接著,眾人卻反應了過來。 李元吉也不是什么小氣的人,侯君集犯了軍紀,打了皇上的臉,哪怕就算是處置,也不可能不讓人去見。 況且房玄齡功高勞苦的,見上一面也不至于如此。 所以說,房玄齡肯定是在皇上面前跟侯君集求情了,不然的話,皇上是不會去動房玄齡的。 只是…… 雖然大家都覺得程知節這貨挺二的,但是在這時候,大家卻不得不感嘆一句,這二貨說的對。 原本以為作死是程知節的特長,沒想到房玄齡竟然也能將作死進行的如此完美。 侯君集…… 那可是侯君集??! 侯君集是誰? 那可是敢公然違抗軍令,硬生生將軍紀言明的唐軍帶成土匪的家伙,雖然沒有造成更壞的影響。 可唐軍職業化以來,皇上對唐軍的期望是如何的?這一點還用去多說嗎? 文武分治,他們這些以往手握軍政大權的大佬們,現在都只能選擇其一,而不敢去觸碰另外一個層面。 即便是在內閣會議上,很多問題也都是點到為止,或者天馬行空的提出一些想法,真正的cao作,沒人敢去伸出那個手。 連朝廷這個接觸不到軍隊實權的地方,對于軍隊都是如此的忌諱。 侯君集這個掌握軍權的副將,卻愣生生的將朝廷傾力打造的唐軍給帶歪了。 老實講,侯君集能活到現在,并且沒有牽連到他的家人,大家都已經覺得挺意外了,別說去替他說情,就是去見他一面,其實也是冒了很大風險的。 “行了,都散了吧,該干啥干啥去……”得到了答案,程知節滿心佩服的驅散了眾人。 雖然這幅姿態很是讓人生厭,恨不能上去給他兩腳。 但是很遺憾,并沒有多少人能打過他,而真正能打過他的尉遲敬德,現在正在太極宮門口呢。 禁軍統領,嘖嘖…… 問題到了這里,基本上也就算是到了結束。 大家心里都明白,這事到此也就沒有后續了,若是陛下不念及舊情,怕就不是只罷免吏部尚書這么簡單的事了。 同時,得到了答案的眾人,也在心中給自己提了個醒。 以后別什么事動不動的就去替人求情,特別是這種觸碰到底線的事情。 侯君集若是犯了別的事情,那么大家拼著危險也會求個情,可他是要帶亂軍隊風氣的。 一但陛下同意了,那其他的將領該怎么看?以后唐軍的軍紀還要不要了?又拿什么去威懾那些軍人? 求情只是個小問題,但是這事卻是個大事。 …… 眾人離去之后,皇甫無逸倒是沒有走的那么快。 稍稍慢了兩步,登上了同樣不慌不急的馬周,低聲道:“你說房相怎會犯這樣的錯誤?難道他不清楚侯君集都干了些什么事嗎?” “房相跟侯君集的關系可沒那么好,連張亮都沒站出來替他求情,房相又怎會做這種糊涂事呢?”馬周緩緩的搖了搖頭,對于這事他卻并不緊張。 在鎮北的時候,馬周就跟著李元吉了解分析了不少當時朝廷的重臣,包括了他們的過往以及性格,做事的習慣以及手段。 房玄齡可不是程知節那種大智若愚,深藏智慧的人。 他是那種擁有大志向,卻懂得隱忍,始終將自己的弱點暴露在眾人面前的那種人。 說白了就是要用這種人,就必須在他身邊放一個互補型的人才,房謀杜斷就是這么來的。 難道將兩個人拆開來用就不行了嗎?當然不是,拆開來用,那就是兩個絕頂的天才。 一個擁有如此大智慧的人,又怎會看不清如此嚴重的問題所在? “你是說他是有意跟程知節學的?”皇甫無逸愣了下,但又有些想不明白。 “不排除有這種可能,但在我看來,他根本不用這么做?!瘪R周點了點頭,同樣也想不明白。 “是啊,房相負責的是文官,跟那些武將有著本質的區別,而且房相遇事不是召開內閣討論,就是去找陛下匯報,所有的事情從未有過自己做主,更未出現過決斷的做法,他的確不用像程知節那樣給自己找麻煩來自保?!被矢o逸想不明白的地方就在這里。 如果房玄齡是那種過于積極表現自己的人,那么這么做倒是可以理解。 畢竟這種人時間久了,是會有野心的,為了打消皇帝的猜忌,只能用一些別的方法來進行自救。 房玄齡雖然表現的完美,可問題的核心也同樣展現的很清楚,從不輕易的,從不獨斷的做下某個決定。 別說什么老麻煩上級會給人一種無能的感覺,其實不然,上級其實就喜歡下屬來麻煩自己,不過不是那種無厘頭的麻煩,該麻煩的麻煩,不該麻煩的不麻煩,能做到這一點,絕對會是一個上級喜歡的下屬,前途無量的下屬。 “不用去管那些,你我只需牢記自己的身份,不忘初心即可,這些事情暫時還落不到咱們頭上?!瘪R周輕輕的搖了搖頭,說道。 皇甫無逸雖然年紀稍微大了一些,但在這些問題上還是很看重馬周的。 畢竟馬周跟皇上在一起的時間更久,有些東西也比他理解的更透徹。 的確,身為皇帝的心腹,他們要做的事情有很多,需要擔憂的事情其實也并不多。 只要牢記兩點即可,自己是皇帝的人,自己要給皇帝掙面子。 …… 關于房玄齡被撤一事,雖然在內閣的風波算是渡了過去,可是在吏部,在各部,這場風波才剛剛開始。 但這畢竟是高層的事情,底下的人再怎么討論,也只能是嚇唬討論,影響不了任何事情。 內閣會議結束之后,房玄齡便在吏部收拾了一番,然后將吏部官員召集了起來,宣布了自己的卸任,以及接任者是誰。 其他的話倒是沒有多說,對于吏部這個待了幾年時間的地方也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留戀,而是直接帶著幾個中書省的屬下,搬著自己的東西就離開了這里,接下來,他將坐鎮中書省。 或許是商議好的一樣,房玄齡前腳剛剛離開,蕭瑀后腳便跟著進了吏部。 雖然正式的任命還沒有下來,但內閣會議已經通過的提案,提前過來是沒有問題的,況且房玄齡已經離開了這里。 進入吏部之后,在兩位吏部侍郎的介紹下,逐一的跟這里的官員們見了個面,算是稍稍的熟悉了下。 想象之中的風暴并沒有到來,見完面之后,蕭瑀便讓眾官員散去,各自干各自的事情。 而他自己,則是讓人調來了吏部近一年以來的工作日志,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從頭看了一遍。 接下來的一個月內,每日早中晚,蕭瑀都會去尚書省一趟,處理一些必要的公務問題,若是有急事,也會有尚書省的官員拿著文件跑去吏部找他解決。 除此之外的所有時間,蕭瑀都會待在吏部。 除了必要的事情以外,他很少在吏部走動,更沒有動不動就去召集各部門的官員開會什么的。 就連例會,也是由兩個侍郎負責主持。 日子過的太清閑了,皇帝僅僅只是一句話,蕭瑀的生活便徹底的改變了。 現如今,從不加班的蕭瑀,也不得不跟著眾多的同僚一起加班,不過人家加班是處理公務,他加班則是看資料。 吏部官員的個人資料,工作日志等等。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事就這么過去了,新來的,在官場中名聲‘并不好’的蕭瑀沒打算大動干戈,也沒打算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時候。 蕭瑀卻出人意料的,在上任一個月后燒起了第一把火。 朝廷改制后最大的改變在哪里? 官員不再是鐵飯碗,只要能力不足,就有被清退的可能性。 現在不是后世,古代也沒有那么多的規章制度,雖然清退一名官員并不容易,所需要經過的流程也很復雜,先是需要部門的負責人寫一份報告,然后由提起人寫一份報告,交由吏部尚書審核簽字,并寫上自己的意見,觀察結果,走完這些以后,在呈交皇上,如果皇上也簽字表示同意,那么就只能說再見了。 再見不是內退,這時候還沒退休那么一說,更沒有買斷工齡之類的,真的是一分錢的補償也拿不到,直接就這么走人的。 當然,流程雖在,但在改制過后,真正被清退走人的是一個也沒有,最終全部被皇帝給打了回來,但是這些人留在原部門也同樣一個沒有,全部被調往了別的地方,算是勉強給了口飯吃,如果表現依舊如此,那就只能再見了。 蕭瑀直接在內部進行了小范圍的工作調整,將一些不如意的,自己認為有能力的人調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講那些自己認為實力不行,或者有明顯缺陷的,調到了其他的位置,雖然沒有進行清退,但所有人都明白,那些被調離的人,如果依舊如此的話,這次怕是要真的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