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九章:大戰,一觸即發
書迷正在閱讀:這O怎么這么A呀[穿書]、被渣后我掉進了大佬的日記里[重生]、被穿書反派龍退婚后、我竟是修仙大佬、我在恐龍世界當團寵、山窩里的科技強國、重回氣運被奪后我名滿天下、首金大神是我的錦鯉女孩、庸俗愛人、逃婚一年后總裁又來追求我了
“李靖的目的很簡單,而根據老夫對他的了解,就算是唐軍改制,也很難改變一個將領的作戰思想,所以,他搞出這么大的動靜,無非就是想吸引我們調集主力前來應對此事,如果老夫沒有猜錯的話,對面一定準備了另外一支精銳的部隊,打算從其他的地方突入進來,然后直插我們身后,兩面夾擊,縱然我軍調集大量部隊,使唐軍在人數上處于劣勢,但在大量手雷,投彈車的輔佐下,人數反而會成為我們的劣勢?!睗h人男子只能放棄自己以往的風格,一言一句的解釋著。 有這么笨的隊友,自己還能說啥? 但不解釋又不行,連隊友都不明白,還怎么繼續下去?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有兩個,那個有可能藏在暗中的軍隊到底在哪?人數有多少?又是何人統兵?另一個,上面會不會給我們援軍,又會給多少?”解釋的差不多了,漢人男子這才說出自己考慮的問題。 這一戰,吐蕃人的確不占什么優勢,地理優勢已經被對方給抹除掉了,現在兵力又處于劣勢,一旦唐軍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吐蕃人所面臨的,必然是必不可擋的潰敗。 阿贊松土面色沉重的點了點頭,現在,他終于是明白了對方先前說那些話的意思了。 雖然他也知道自己處境不妙,但那更多的是憑借著一種直覺來判斷的,而對方則是給自己列出了很多個問題,讓這些問題直接告訴自己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雖然這樣說的確很直白,也更容易理解,更能清晰透徹的看到問題的所在。 但問題在于,自己不是唐人,也不適應他們那種彎彎腸子似的談話方式。 我們該怎么辦? 這樣掉粉的話,阿贊松土自然不會說出來。 “雖然吐蕃與唐朝相鄰的地方有很多,但很多地方都不適合大部隊挺進,且道路崎嶇,就算是進來了,后勤補給什么的也完全跟不上?!?/br> “莫慌,就算是對方適應了這里的環境又能如何?這里畢竟是吐蕃的領土,是我們的主場,所以我們還是占據著很大優勢的?!睗h人男子微微一笑,難度很大,但不代表沒有活路,繼續道:“當下的首要任務是向上面求援,如果我們無法拿出足夠的軍隊,到時候李靖這邊即便是真的佯攻,怕是也會直接改為主攻,我們擋不住他們,另一個,撤退……” “撤退?”阿贊松土眉頭涌動,心中一萬匹草泥馬呼嘯而過。 “對,撤退,以空間換取時間,然后……” …… 大量偵察兵被放出去,就算吐蕃人的斥候無法進入唐境刺探虛實,但至少也能感覺到戰爭的烏云正在朝著他們襲來。 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只要偵察兵的出動頻率明顯異常高于其他時候,那么基本上就可以肯定,戰爭真的要來了。 李靖之所以這么搞,就是為了要告訴對方,我要進攻了,你趕緊做好準備。 半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不至于讓大后方的援軍趕到,但卻能讓對方將附近的兵力集結起來。 而半個月,就算是對方集結起來了,也會因為沒有得到休整而戰斗力大降。 可以說,從長安回來的路上,李靖就在盤算著這一仗該怎么打? 沒有援軍,或者說援軍遠在千里之外,這就促使李靖必須要小心謹慎,每一個決定都必須要思慮再三,因為一旦損失過大,他將會徹底的失去此戰的機會,到時候攻不成,守不就的,很是尷尬。 沒人想在這么大的一場戰爭中去充當那片綠葉,李靖不想,蘇定方也不想。 至于最終由誰去當綠葉,這個就只能看天意了。 “什么?撤了?”正在視察部隊準備工作的李靖,忽然間接到了前線斥候傳回的情報,驚訝的嘴巴都有些合不攏。 準備工作很枯燥,用糧食去造干糧,蒸餅,炒面什么的,凡是能做的,省事的,都要準備一些,能帶多少帶多少,畢竟到了那邊,補給就很困難了。 另外就是熟練投彈車與火箭炮,至于其他的,該訓練的早就訓練過了。 士兵們最短的也在一起過了一年的時間,默契度是不成問題,也沒必要臨時抱佛腳,現在要做的,就是搞好后勤。 可這個時候卻接到這么個消息,李靖不得不驚訝。 “撤了,不僅軍隊撤了,連牧民也被強迫著一起撤退了?!鼻閳箢^子徐盛說著,這是接到了多個方向的情報之后才來匯報的結果,這不是個例,而是對方做出的真實反應。 “堅壁清野么?”李靖微微瞇著眼睛喃喃道:“有點意思……” 吐蕃人是什么時候學會這種手段的?李靖并不在意,也沒心思去管這個。 但他知道,這種手段,一定不是吐蕃人做出來的,早就聽說對面有個漢人軍師,如今看來,這手筆也必然是對方搞出來的。 只是,堅壁清野有什么用?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的陰謀詭計都是浮云。 這么做固然可以讓自己的推進速度慢一些,可那又怎樣?自己既可以當主力,也可以當輔助,就算心中不甘,也絕不會在這種時候鬧什么情緒,更不會不去顧全大局。 所以,對方搞不搞什么計謀,對于李靖來說沒什么卵用,隨意的揮一揮手:“繼續探,我要知道他們的大致位置,兵力數量,最好能知道對方到底有沒有增援?!?/br> “諾!”徐盛點了點頭,怎么打他不關心,他有他的職責,其他的并不需要他去考慮。 應下了一聲,徐盛便掉頭回去分派任務,這對于他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或者說,散出去的偵察兵,其實就是去接受暗號的,對面內部的暗子,自會把他們想知道的一切告訴他們。 “這手段,倒是讓老夫覺得很熟悉……”徐盛走后,李靖抬頭看向吐蕃方向,緩緩的開口道。 吐蕃人行事果斷嗎? 很果斷。 但若是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吐蕃人的果斷,其實看起來更像是雜亂無章一些。 但是上一次的偷襲,加上這一次的撤退,吐蕃人選擇的時機都很好。 雖然上一次沒有成功,但那并不能說明對面的計策有問題,只能說自己這邊更勝一籌,無心算有心,那還不是怎么算怎么有? 而自己知道的那位,可正是搞這種手段的能手,說打遍天下無敵手或許有些不現實,但排名至少也是前三。 但僅憑一人之力,又怎會是一國的對手?況且你的隊友又與你不是一心。 不知道怎么滴,李靖的腦中突然間亂入了某一個想法,聯想那件事情,在聯想那位的做事風格,越想越覺得很靠譜,感覺那件事情的確像是他的風格。 “真的是你嗎?”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證明,但有些事情是不需要證據的,李靖有些唏噓不已。 不管是不是自己猜測的那個人,戰爭都要繼續下去,既然對方站到了敵對的一面,那么不管自己是否同情對方,這一次都必須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侵略? 對于一個將軍,一個軍人來說,戰爭根本不存在侵略這個詞語,而是叫開疆擴土。 沒來這里之前,或許李靖還會問自己真的有必要去打吐蕃嗎? 但是來了這里以后,李靖卻清晰的意識到,他們的部署還是晚了一些。 如果李元吉能夠早兩年上臺的話,就能早兩年部署,那么也就能趁著吐蕃內亂之際,一舉拿下整個吐蕃,其花費的代價,也必然是微不足道的。 好在現在還不算太晚,至少吐蕃還沒有完全的整合在一起。 那些老舊貴族雖然敗了,但也只是被壓制了下去,沒有個幾年的消化,松贊干布很難徹底的將他們抹除。 李靖繼續巡視著整個營區,營區很大,分為很多個營區,這里沒有任何一塊空地,是可以容納下四萬人規模的。 在準備后勤的同時,將士們也趁著難得的休閑時光好好的放松著。 此行一去,歸來已不知是何時?更不知是否能夠歸來。 所以,準備后勤,其中也包括了遺書。 士兵們識字的并不多,所以只能通過口述,再由識字的人去寫。 這些遺書并不會被帶在身上,而是會留在雅州,每隔一段時間,輜重隊會帶回一些消息,而那些被確認陣亡的將士,他們的遺書才會上路。 雖然很殘忍,但這就是戰爭。 或許是上一次戰斗的順利,或許是親眼見識的吐蕃人并不強大。 營區內并沒有大戰來臨的那種緊張氣氛,反倒一個個的輕松愜意,談論說笑的,各自搞著娛樂項目的,還有坐在那里發呆,也不知是對未來的擔憂,還是對親人的思念。 總體而言,對于營區的氣氛,李靖是感覺很滿意的。 最后的后顧之憂也沒了,剩下的,就是具體的安排了。 四萬大軍肯定不能擠在一起,對面也沒有那么多的地方可以讓他們去施展,好在他們早已在雅州找到了這里作戰的模式,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