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群臣面前放狂言
書迷正在閱讀:唐朝最佳閑王、這O怎么這么A呀[穿書]、被渣后我掉進了大佬的日記里[重生]、被穿書反派龍退婚后、我竟是修仙大佬、我在恐龍世界當團寵、山窩里的科技強國、重回氣運被奪后我名滿天下、首金大神是我的錦鯉女孩、庸俗愛人
今日孝宗趙昚的一反常態,是所有人沒有想到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王朝的興衰,故然是君王的過失較大,但臣子的因素也是不可忽略。 君王是掌控天下之權,但同時也是受制于群臣! 誠如方才趙昚說的那樣,一個個臣子可以一句‘臣等無能’,將所有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而他身為一個國家的皇帝,卻要承受后世之人的惡評。 不過這也無可厚非,因為擁有多大的權力,那就要承擔應有的責任與后果。 趙家的江山屢屢備受金國欺辱,這種多年的折磨已經讓趙昚失去了耐心。他難以想象這一次若是合議,金國又會開出什么樣的苛刻條件。 他,受夠了! 相對于習慣委曲求全的太上皇趙構,顯然孝宗趙昚有著趙家子孫少有的反抗基因。 決定禪位的這個決定,表明了他寧愿讓出九五之尊的皇位,也不愿意就此向金國低頭屈服。 雖是無奈,但也足以表露此心! 而此刻庭下最為窩心自然是慶王趙愷,而最為愕然地卻是提出合議的張說。 此刻的張說真想抽自己兩嘴巴子,因為他知道自己這一次是失策了。方才若不是急于提出合議,也不會將趙昚逼到禪讓的地步。 要真是禪讓了皇位給福王,那他們力保的慶王趙愷又將置于何地? 失策,嚴重的失策! “父皇!”慶王在狠狠地瞪了張說之后,便極力進言勸說孝宗趙昚。 可是話剛一說出口,就被趙昚揮袖打斷:“福王此前不是派了使者前來勸降嗎?如今朕就滿足他的要求,此事就無須再議了!” “范卿家,去吧!” “微臣……” 此時的范成大犯難了,他不知這道口諭是接還是不接。 就在這時,內侍太監前來稟報:“陛下,尚書令葉大人求見!” “他?他來做什么?” 此時此刻,不僅是孝宗趙昚有此疑惑,其實所有人的腦海里有縈繞著這個問題。 因為葉宇自從辭官之后,就一直深居簡出不問世事,如今在這個關鍵時刻突然出現,這顯然讓眾人感到了一絲異樣。 “宣他進殿!” “是!” 內侍宦官離開大殿不久,葉宇就一身簡裝踏進了垂拱殿。 垂拱殿的氣氛本就極其的怪異,而當葉宇踏進大殿的時候,所有人的臉色又添幾份無奈。 顯然葉宇的這身裝束,實在是太隨意,于朝廷禮儀所不符。但是誰也沒有吱聲,因為已經習慣了葉宇不合禮法的行徑。 “微臣葉宇,叩見陛下!” “卿家免禮!” “謝陛下!” 葉宇剛一起身準備說話,就被一旁的慶王趙愷搶了先,趙愷低聲提醒道:“四弟,父皇要主動禪位于叛臣趙琢,你還是快勸一勸父皇!” “哦,陛下要行上古三皇禪讓之舉?” 趙愷說話的聲音很小,但是葉宇回答的卻是聲如洪鐘。說完之后,葉宇還不忘瞥了一眼慶王趙愷,心說這禪不禪位應該是你cao心,似乎與我沒多大關系。 葉宇此言一出頓時引得群臣一陣憤慨,因為這句話顯然是在說趙昚禪讓是對的。 “卿家也覺得朕該當禪讓皇位?” “該當禪讓!”葉宇迎向趙昚的凌厲目光,依舊是斬金截鐵地說出了這四個字。 “大膽葉宇,你可知你在說什么!” “陛下,葉宇有謀逆之心,此人不可留!” “陛下,葉宇與那亂臣趙琢有翁婿之宜,定是禍亂軍心之臣,微臣提議應將其綁到城門斬首,以鼓舞我軍士氣!” “……” 面對群臣的叱責之語,葉宇依舊是神態平靜渾然不懼。 而此刻的孝宗趙昚似乎也冷靜了下來,揮了揮衣袖示意群臣噤聲,隨后擠出一絲笑容道:“朕,相信卿家此來,不會只是勸朕禪位的!” “陛下圣明,微臣此次正是為了替陛下排憂解難!” “哦?何以解憂?”孝宗趙昚見庭下葉宇如此鎮定,他方才混亂的心緒漸漸地得到了平息。 趙昚有時候都不知為何,只要有葉宇出現在他的眼前,他的心境就會得到一份平靜,這也是為什么他一直將葉宇留在朝中的原因之以一。 “上古三皇例行禪讓,是圣賢讓于圣賢。陛下乃是圣賢之君,禪讓并無不妥,然福王趙琢卻并非圣賢而是叛臣,豈能禪讓之?故而陛下行圣賢之舉,是該禪讓,但卻不該讓與不賢之徒!” 一番解釋不僅化解了方才的言語誤會,反而讓孝宗趙昚舒心不已。由此可見這拍馬溜須,也是一種極為講究的學問。 群臣紛紛低頭,對葉宇極力鄙視之后,也不得不贊嘆葉宇的這口才實在是了得。 他們苦勸都是無濟于事,結果葉宇簡單兩句話就讓趙昚改變了本意。 雖然葉宇的這番話讓趙昚心情好了不少,但這根本的問題不解決,那也只是一時的嘴上痛快罷了,于是就問道:“那卿家可有退敵之策?” 葉宇虛拱一禮,鄭重道:“微臣,三日之內可破福王趙琢三路叛軍!” “什么???”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就連孝宗趙昚也霍然站了起來,用不可置信的語氣詢問道:“卿家所言當真???” 趙昚這么一問,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側耳等待著葉宇的回應。 葉宇沒有直面回答趙昚的問題,而是又道:“微臣,三個月,可抵御金兵于淮河以北!” “卿家,你……” 孝宗趙昚與群臣一樣,都不由自主的喉結滾動,愕然地望著一臉平靜地葉宇。 “微臣,半年之內,可讓趙氏祖蔭之地,盡歸我大宋境內!” “……” 一個個豪言,一個比一個狂傲,尤其是最后的趙氏祖蔭之地,就更是讓滿朝文武渾然懼驚。 自從宋室國祚南渡之后,當年的開封東京一直是難以忘懷的傷痛。 當年的大宋是定都東京汴梁,歷代皇帝陵墓都是位于河南。如今北地盡歸于金國,每逢清明時節即便是要祭祖掃墓,南宋的皇帝也只能望著長江、淮河徒增感嘆! 因為那已經是金國的疆域,南宋朝廷一直沒有忘記要討回祖陵,但是能力不夠終究一切是個惘然。 r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