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亭下漠然訴前因
書迷正在閱讀:唐朝最佳閑王、這O怎么這么A呀[穿書]、被渣后我掉進了大佬的日記里[重生]、被穿書反派龍退婚后、我竟是修仙大佬、我在恐龍世界當團寵、山窩里的科技強國、重回氣運被奪后我名滿天下、首金大神是我的錦鯉女孩、庸俗愛人
恭王的這一句感嘆,葉宇沒有去反駁,因為從李崇被殺一事,就足以看出趙惇所言不虛。 之后趙惇似追憶般的講述原委,葉宇也才知道了這其中的諸多細枝末節。 趙惇化名肖公子進出于青樓,其實也是一種無奈之舉。朝廷命官隨意進入青樓本就名聲不好,更何況他這個堂堂親王殿下。 又加上趙惇與慶王之間的皇儲之爭從未休止,他不想因為此事而淪為別人的致命把柄,所以就一直以肖公子的身份包下了林薇菡。 政治聯姻,永遠是權術避不可避的熱門話題,他趙惇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他之所以娶了李氏,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就是看中了岳父李道的兵權。 但若是論及夫妻二人的感情,也只能說比陌生人好上一些罷了。 而林薇菡的出現,讓恭王趙惇一見傾心,所以為了這個林薇菡他動用了自己的手段,將當年殘害林家的兇手滿門滅口! 之后葉宇的橫空出世,讓林薇菡久久塵封的心再次打開,當初葉宇手牽林薇菡登臺應對金國的一幕,不僅讓京城眾人難以忘懷,更讓趙惇心中生出了妒恨之意。 而就在趙惇怒火中燒心情不順的節骨眼上,讓他聽到了李崇多次sao擾林薇菡的信息,于是就在恭王府里醉酒將其殺之。 殺死李崇這件事,可以說是七分殺意,三分酒意失去了理智! 殺死李崇之后,為了掩蓋這一事實,于是就營造成街頭被人刺殺的假象,然后將此事成功地嫁禍給了葉宇。 可是讓趙惇沒有想到的是,林薇菡為了救下葉宇,竟然獨自將罪名全部攬下,這才使得葉宇有了緩口氣的時間。 之后事態的發展已經不受控制,葉宇直接以細微末節查到了恭王府,若不是李道突然出面化解此事,恐怕真的會東窗事發。 事后雖然趨于平靜,但是李道卻讓趙惇給他一個說法,顯然李道已經洞悉了其中原委,只是因為他綁在了恭王黨的車架上。 所謂一榮共榮、一損俱損,他不能將兒子李崇的死歸咎于女婿趙惇身上,就只有尋找這件事情的根源所在。 趙惇為了平息岳父李道的怒火,也擔心葉宇會從林薇菡的身上查到自己,于是就作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林薇菡死于獄中,并非因為中毒,而是因為銀針入腦而亡,這種罕見的殺人手法常人無法發現。 所以在外人看來,像極了暴斃而亡! …… 聽了趙惇緩緩講述事情的經過,葉宇的臉色卻是極度地陰寒起來。 “她本就是個可憐人,你既然真的喜歡她,你又于心何忍???” 趙惇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道:“成大事者,這些人的犧牲是必須的,沒有舍棄,談何得到?” “所以,你連自己的父親也要毒殺?”葉宇想起了當今陛下所服用的丹藥,面帶猙獰之色當即質問道。 “不錯!自隋唐以來,隋煬帝楊廣弒父殺兄,雖功績為后人所詬病,但也是一代帝王!唐太宗李世民逼父殺兄,開創了大唐貞觀之治,這些人哪個不是如此?” 趙惇的這番反駁之言,讓葉宇默然不語,雖然這種說法過于露骨,但不可否認趙惇所言的確屬實。 “話雖如此,不過這種做法卻不可取……” “是不可取,但本王又有什么辦法?論及治國之才,本王絲毫不遜色于兩位兄長,甚至更強于他們!可為什么這個皇位要讓本王苦受煎熬?” “或許是因為你不夠仁慈!” 聽了葉宇這句話,趙惇像是看著怪物一樣,直直的盯著葉宇:“不夠仁慈?葉宇,這話出自你口可真是一個笑話!” “是不是笑話,無需你去置評!今日我來是有一事要問你!” “哦?有事要問本王?如今還有什么事情,能夠瞞得了你葉宇?”趙惇聞聽葉宇有事相問,確實感到了一絲意外。 “當日那個傳旨內侍身在何處?還有崇華殿中究竟放了什么迷香?” 現今大理寺追查此事的過程中,那個假傳圣旨的內侍突然憑空消失,這讓葉宇感到十分的意外。再者就是崇華殿中的迷香問題,因為在崇華殿根本找不到絲毫線索。 “殺了!本王命人將尸身沉入了錢塘江中,或許等錢塘江漲潮之時,才能發現那個內侍太監的尸身。至于崇華殿中的迷香,乃是高麗王室特制無煙清香,此物香味極其清淡不易察覺,重要的是沒有煙繞,燃盡無痕!” “原來如此!” “本王很是疑惑,你是如何察覺這件事情與本王有關,又是如何將源頭鎖定高麗副使金甫當?”既然提起了這個話題,趙惇也想問一問自己心中的疑惑。 “因為你與高麗王子走得很近,所以他的死不會與你沒有關系,況且能夠陷害葉某的,在當時的環境里也只有你這個動機!” “至于我為何將源頭鎖定金甫當,是因為他是個文臣!” “文臣?” “你與高麗王子走的親近是假象,而你是與高麗文臣金甫當才是暗中聯系,金甫當忠于的是高麗前任君主王晛,而并不是當下的高麗君主王皓!” “看來你知道的真不少……”趙惇聽了葉宇的這番話,驚訝之余更多的是釋然。 當下的高麗君主王皓,其實是在李義府這些武將的推舉下,奪了兄長王晛的王位。 王晛,是歷史上的高麗毅宗,此人在位期間,貪圖游山玩水,親近文臣。相對地,武臣則受到了疏遠甚至歧視。 當時高麗王朝的政策本身就是重文輕武的,毅宗王晛的這種行為,就更加激化了文臣與武臣之間的矛盾。 最后文臣、武臣之間的矛盾終于全面爆發,使得武臣奪權得以成功。之后李義府、鄭仲夫等武臣們廢黜了毅宗王晛,迎翼陽公王晧即位,是為高麗明宗,也就是當下的高麗君主! 奪權的成功,使得武臣們大多兼任了文臣在朝廷中的官職,高麗歷史進入了武人時代。 金甫當,其實就是當下少數居于高位的前朝文臣,雖然他表面上投靠了這些武臣集團,但是心中卻一直希望迎回毅宗王晛,重塑當初的文臣盛世。 (第二更,三生默默地厚著臉,求個月票,拜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