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引火燒身
書迷正在閱讀:唐朝最佳閑王、這O怎么這么A呀[穿書]、被渣后我掉進了大佬的日記里[重生]、被穿書反派龍退婚后、我竟是修仙大佬、我在恐龍世界當團寵、山窩里的科技強國、重回氣運被奪后我名滿天下、首金大神是我的錦鯉女孩、庸俗愛人
在等候圣旨的這段時間里,一切都在平靜與安穩中過渡著。只待朝廷旨意下達之后,葉宇就可以離開紹興繼續巡查各州。 期間除了曹雪瑩前往府衙幾次探望之外,便是受當地書院邀請,對書院的學子進行講學。 而對于這受邀講學一事,葉宇其實很是熱衷,因為這可以將當初自己闡述的格物學術,在這些學子的心中埋下一個種子。 有了鮮活的種子,就會有生根發芽的一天,葉宇相信這一天并不是太遙遠。 不久之后,朝廷便下達了圣旨,命令葉宇與刑部進行交割,將王憲與唐宏押往京城審理。 葉宇一接到這個命令,頓時心里就涼了半截。 將這二人交由刑部處理,等同于此案是糊里糊涂地了解了。 雖然葉宇心中多是不忿,但王憲、唐宏都是州府的一方官員,按照規制理應交由刑部處理。 而唐宏又是皇帝趙昚親自任命的州府通判,他葉宇更是不能擅自越權定罪。 所以于情于理,這兩個人他葉宇還真沒有當即處置地權利。 但此事關乎六十八條人命,以及數十宗冤假錯案,若是草草了事豈不是有違初心? 放虎歸山,依舊是禍患無窮! 府衙后堂里,葉宇臉色極具陰沉,劉公公拿著圣旨此刻不知道該不該宣讀。 因為二人的關系不錯,所以劉公公就事先將圣旨的大致內容告知了葉宇。 “葉大人,這圣旨您還是接了吧……” “武岳兄,這紹興的情形你也看到了,若是將這二人送往刑部,我豈不是白忙活了一場?” 這劉公公早年因貧苦入宮,因為是五月所生,所以乳名喚作五月。 而自從與葉宇拉近關系之后,就希望葉宇能夠為他取個陽剛一點的名字。 因為在當下這個年代,太監也是可以娶妻成家的。就算是收了個養子,也希望將來他百年歸老,祭祀牌位上的名字好看一些。 當時葉宇就覺得,這五月取其諧音就是武岳,既顯得陽剛偉岸,又不失其懷舊之感。 劉公公得到這個名字可謂是欣喜不已,因此這劉武岳就成了他當下的名字。 “葉大人所言,雜家又豈能不知,可是這圣旨……”劉公公此刻也是十分的為難。 葉宇轉過身來,鄭重地問:“這道圣旨……,究竟是何人蠱惑了陛下?” “呃,虞相國與張太尉聯名上書,以此案復雜之名,建議將此案移交刑部審理!” “哦?聯名上書!看來本官無意之間,捅到了他們的軟肋!” 劉公公似乎想到了什么,隨即道:“葉大人,陛下讓雜家轉告你一句話……” “哦?什么話?” “切勿引火燒身!” 聽了劉公公的話,葉宇神色頗為一愣,心道這陛下看來并不糊涂。 但為何不讓自己查下去,就因為這偽幣事件牽扯到了朝廷兩黨的利益? 隨即細一思量,便明白了其中的諸多顧慮。 這吏治整頓剛剛結束,朝廷的官員吏制還處于起伏動蕩的階段,若是再在這個時候擾亂本就不安的朝廷體制,勢必會遭致群臣的反彈。 因為單是吏治整頓這一塊,趙昚就已經頂住了很大的壓力。如今再這樣鬧下去,他這個皇帝恐怕也按壓不住…… 到那時為了平息群臣的怒火,那就得找出一個替罪羔羊緩解矛盾。 就如同漢武帝為了平息八王之亂的憤怒,明知道主父偃策略有功,但最后仍舊是揮淚處死了有功之臣。 再如商鞅變法,之后為了平息士大夫官僚階級的矛盾,最后落得個五馬分尸的下場。 自古這等人不勝枚舉,雖然大宋有刑不上大夫的規制,但他葉宇若是一意孤行,正如趙昚說的那樣:引火燒身! “這算是為我著想么?” 葉宇自顧的露出一絲苦笑:“這把火是我點燃的,就算燒死我也無怨無悔!” “武岳兄,這圣旨你就暫時耽擱一日,等我斬了這兩個禍國殃民的惡徒,再來接旨……” “可是皇命不可違,雜家……” 劉武岳還沒有說完,就被一旁的孤狼打昏。 看著被抬出去的劉武岳,葉宇自言自語道:“為了不讓你為難,我只得如此了!” 隨即吩咐下去,將王憲、唐宏二人押往刑場。一路上百姓簇擁跟隨,直到刑場才慢慢地散開。 刑場上劊子手懷抱鋼刀殺氣凌然,葉宇看著時辰已到,便下令將這二人就地處決。 手起刀落,人頭滾落在地,終于一切都塵埃落定。 待葉宇回到府衙之時,劉武岳已經醒了過來,但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對于葉宇的這番做法,劉武岳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立刻火速回京復旨。 不過憑借著他與葉宇的交情,自然是替葉宇做了諸多隱瞞,聲稱當圣旨還未到達紹興府,葉宇就已經將王憲、唐宏二人斬首。 如此一來也就算不上抗旨不遵,最多也只落個擅用私刑的罪責。 而對于葉宇擅自斬殺王憲、唐宏一事,朝野上下紛紛上奏章進行彈劾。 對此趙昚只是將此事暫且壓了下來,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再說葉宇當日出京之時,他親自許諾便宜行事的特權。 若是追究起來也是于理不合,因此此事也只有等葉宇回京之后,在進行商榷與定奪。 為了安撫群臣的彈劾氣焰,趙昚隨即下旨訓斥了葉宇一番,并勒令盡快完成浙東之行。 對于皇帝趙昚的這些做法,群臣看在眼里心里卻很清楚,這是明擺著是對葉宇進行袒護。 但代天巡狩的欽差特使,的確有著這項權利。況且葉宇也沒有抗旨不遵,因此他們也只能暫先將這口氣咽下。 當葉宇接到這道圣旨,并聽取劉武岳分析朝中動態后,嘴角不由露出一絲冷意:“等我回去治罪?到時候看誰先玩死誰!” “百里,事情安排妥當了么?”葉宇放下剛下達的圣旨,轉過頭來問向百里風。 “葉兄放心,一切皆已就緒,只等你一聲令下!”百里風此刻神情頗為激動,有種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沖動。 葉宇點了點頭道:“好,根據我們之前的計劃,三日之內,將米糧價位給我降到平價以下!” “夏季的梅雨季節提前到來,雨水不斷,倒真是天賜良機!” …… 三日后,整個紹興府的米糧價位直線下跌,不僅降到了以前的價位,還在不停的往下跌。 這種情況持續了十日,依舊保持著低價的狀態,這對于紹興百姓而言,是極為實惠的事情。 然而百姓們對此事歡呼雀躍,但對于史家而言卻是猶如晴天霹靂。 史浩原本打算囤積米糧,以便于將來奇貨可居高價兜售。如今這米糧價位持續走低,可是讓他頓時有些慌了神。 又加上今年的梅雨季節,比往年的雨水要大很多。 因此這囤積米糧的倉庫,就難免會遇到漏水返潮的情況。 連日來的陰雨連綿,史浩的心里可是跟貓抓了一般。他雖然知道這個時候派人去查驗倉庫,是一件極其冒險的事情。 但若是這囤積的米糧,只要有一點滲水,那發霉的糧食就會向瘟疫一樣,將整個倉庫的糧食毀了。 這個損失十分的巨大,他又豈能不憂心? 以史浩的多年的精明,這種反常的糧食降價,自然看得出背后有人搗鬼。 經過一番打聽之后,得到的消息讓他瞬間崩潰。 浙東有名的糧商共有三十六家,其中亦有二十四家同時拋售庫存糧食,而拋售的地方,就只是紹興一帶。 如此具有針對性的現象,史浩心里很明白,這件事情是沖著他史家來的。 而有這個能力的,除了葉宇已然想不出其他人。 面對當下的時局,他史浩可謂是進退兩難。 雖然這種低價售糧的情況不會持久,但是只要等到秋天新的米糧豐收,即便二十四家糧商不壓價,也已經大勢所成! 到那時可就真的是血本無歸,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若是將糧食私下售出,擔心葉宇會順藤摸瓜,告他個囤積糧食哄抬物價的罪名。 可糧食爛在手里,這些糧食耗費史家大半家資,他史浩又是于心不忍。 最后史浩還是決定鋌而走險,私下將糧食分散運往外地出售。 但可惜的是,史浩這里剛有舉動,就立刻被葉宇所洞察,立刻將一干人等全部抓獲。 同時也根據這些人的口供,找到了史家囤積糧食的幾個據點! 其實史家囤積糧食哄抬米價的行徑,王憲、唐宏的供詞中已經早有供述。 所謂捉jian要捉雙、抓賊要抓臟,王憲與唐宏的供詞固然有效,但沒有找到囤積糧食的地點,就等于沒有贓物。 紹興府說小也不小,想要找尋藏匿糧食的庫房并不容易。所以葉宇對于史浩囤積糧食一事,一直都是隱忍不發。 而暗中則通知京城的蘇氏父女,以中華商號的名義與浙東二十四家糧商恰談。 當然此舉中華商號會付出不可估量的代價,但是為了將史浩逼上絕路傾家蕩產,他葉宇定然也會在所不惜。 玩就玩個瘋狂,壓就壓個徹底,不玩過火,如何還紹興一片青天? 所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反正這錢用在了百姓的實惠上,他葉宇也算是用得其所。 有錢就是任性,看來真是如此…… 趕狗入窮巷,將史浩逼上絕路,慌則生亂,就會有所紕漏,如此他就可以順藤摸瓜,尋到史家囤積糧食的倉庫。 有王憲、唐宏的供詞作證,又有大量的糧食作為物證,縱使史浩想要辯駁也是徒勞。 (第三更,今天將近一萬字,不容易,求個支持,有票票的就砸我吧……嚯嚯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