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八大山人
書迷正在閱讀:唐朝最佳閑王、這O怎么這么A呀[穿書]、被渣后我掉進了大佬的日記里[重生]、被穿書反派龍退婚后、我竟是修仙大佬、我在恐龍世界當團寵、山窩里的科技強國、重回氣運被奪后我名滿天下、首金大神是我的錦鯉女孩、庸俗愛人
臨安皇宮里,孝宗趙昚看著桌案上各地的奏報,儼然是氣惱非常。 對于此次金國同邀遼、夏兩國使團,一同來宋聚首,趙昚早就覺得其中并不簡單,但是他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關于金國送來的詔書他早已經知悉,并對詔書上說的文化交流很是敏感。但是趙昚卻沒有資格,也沒有理由拒絕。 隆興北伐失敗之后,雖然兩國進入了和平共處的漫長時期,但是作為戰敗國而言,宋朝向金國稱臣,并以叔侄關系稱呼,這就等于晚輩沒有資格反對長輩的決策。 而對一個帝王下詔書,就等同于金國是上國,金世宗完顏雍是趙昚的叔父?。ú贿^史書上卻稱之為國書,算是臉上貼金吧?。?/br> 金國自從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宋地之后,半個世紀來自稱是中原文化的正統,而長江以南的宋地不過是金人口中的南蠻之地。 究竟孰是孰非一直是爭論不休,不過南宋的文人一直看不起金國的蠻夷,倒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此次金國主動派使團前來文化交流,作為中原文化的東道主,孝宗趙昚也沒有理由去拒絕。 不過金國說的其實也并不是沒道理,長江以北的宋地盡歸金國,可以說當初的中原腹地,已經大部分被金國占據,而南宋稱之為南蠻也不為過。 雖然江南之地依舊是文化傳承不曾斷絕,但金國在北地的民族融合中,也是逐漸將文化達至鼎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金國的繼承中原文化,遠比遼國要深刻的多。 孝宗趙昚豈能不知這其中利害關系,如今金國如此大張旗鼓地聚首京城,一定是來則不善。 本以為金國使團此次即便要進行文化交流比試,也是等到了臨安在予以應對??删谷粵]有想到金國使團沒有直接到臨安,而是直擊大宋的八大書院。 如此不按規矩的無理行徑,讓趙昚很是惱火,但讓他更為怒火的是,堂堂的八大書院,竟然全軍覆沒無一人勝出。 這是赤·裸裸地羞辱,連八大書院各自引以為傲的宗師,都折戟沉沙完敗于敵手,他這個大宋皇帝可謂是顏面盡失。 空曠的御書房里,趙昚陰沉著臉坐在書案旁,一語不發就這么靜靜地坐著。 這時梁珂碎步走了進來,躬身雙手托起奏章稟道:“陛下,以金國太子為首的使團,已經抵達京城!” 趙昚看了一眼奏章,沒有急忙去接,而是沉吟了片刻,才拿過奏章在燈光下閱覽。 “囂張!好個囂張的完顏允恭!” 趙昚看完奏章之后,怒不可遏地將奏章重重的壓在桌案上。 “朕就不信,我大宋文士千萬,就沒有能人異士應對金國的八大山人!傳旨三館三閣學士商討,此事列入明日朝會的首要朝議!” “是!” …… 五日后,也就是臘月二十,大宋皇帝趙昚引領文武百官,于京都臨安皇城的大慶殿接見三國使團。其中非有專職的五品以下官員無需上朝。 如今日這般規模的大典朝會,已經多年不曾舉行了。一般是新皇登基、皇上大婚、冊立太子、外國內附等等隆重的時刻方得舉行。 上次進行大典乃是六年前趙昚登基,而今日為了迎接三國使團,又一次舉辦了這次盛大的朝會。 今日辰時開始,身著盛裝七品以上的京官與京都地方官員,連同朝貢使臣俱已侯在宮門外,并在鳴贊官指揮下列好隊伍等待召見。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宮門緩緩開啟,百官與使臣們在鳴贊官引導下由兩掖門入皇宮。文官列東面武官列西面,三國使團以金國為首位列其后。 這一刻眾人才知道,此次出使宋朝的金國使者,正是金國太子完顏允恭,而伴隨左右的則是上將軍烏林答幕。 待一切就緒后,孝宗趙昚終于在萬眾矚目中駕到,這時鸞儀衛官鳴鞭,百官與使臣一起跪迎。 待趙昚端坐大慶殿后,四品以上官員便按爵位職位高低魚貫而入,并在贊鳴官的排班之下各自按位立定。 群臣三拜九叩之后,鴻臚寺官員這才三國使臣于殿外,按照順序進入殿中拜謁。 待三國紛紛拜謁之后,金國太子完顏允恭,便簡單地行了一禮,就直入正題道:“皇兄,不知父皇所下的詔書,你是否閱覽了?” “……” 完顏允恭這句話,可謂是極具挑釁! 當面直言稱趙昚為皇兄,雖然按照規矩倒也無可厚非。畢竟兩國以叔侄相稱,那趙昚自然要比當今金國皇帝晚了一輩。 此時金國太子完顏允恭稱他為皇兄,倒也是合情合理。 但是這話在這種場合下說出,又將趙昚的顏面置于何地,又將大宋的顏面置于何地。 在場的文武百官,雖然個個義憤填膺,但卻也沒有理由去反駁。均紛紛側目瞥向龍椅上的趙昚,隨后又都默默的低下頭沉默不語。 “朕看了!”趙昚神情很是平靜,平淡的回應道。 “那不知皇兄,對貴國八大書院輪番敗績有何感想?” 完顏允恭冷冷一笑,隨即接著道:“宋國自詡文風鼎盛,常以我金國只是馬上天下的莽夫!如今本太子以八大山人應對貴國琴、棋、書、畫、詩、史、論、算八位文士,也算是面面俱到了!” “我大宋文士何止千萬,允恭太子,未免高興的太早了吧!”趙昚神色微微動容,但言語中卻是毫不相讓。 “哈哈哈!皇兄,并非本太子看低了宋人,只是宋人文風萎靡不堪一擊!” “太子殿下,您未經我朝陛下允許,私自與人比斗,這其中既不符合規制,也不知其中有何外在因素!如此就斷言豈不是太早了?” 朝班之中移步走出一人,此人正是當朝宰輔虞允文,見完顏允恭如此肆意張狂,他實在是難以再視而不見。 “哦?斷言太早?那個什么‘詩壇泰斗’‘天下第一書’……看來真的是沽名釣譽!不過那個徐星岳可是有一塊牌匾,稱為‘國手無雙’,據說是當年康王留下的真跡,不知可有此事?” “大膽!太上皇當年的王爵名諱,豈容你如此褻瀆!允恭太子,莫要失了你的禮數!” 看著完顏允恭越來越肆無忌憚,趙昚也難以掩飾心中的憤怒,在這大殿之上直言太上皇趙構的王爵名諱,這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的。 太上皇趙構就是以康王的身份,從金國逃離到了江南,成為了南宋的開國皇帝。 如今這完顏允恭不稱趙構為皇帝,而是以當年的王爵稱呼,這足以表露其中的藐視與不屑。試想連趙構都不是皇帝,那他趙昚這個被禪讓而來的皇帝,又將置于何地? 見孝宗趙昚動了真怒,完顏允恭卻只是淡淡一笑,收回了方才的凌厲之勢:“既然是文學上的交流,本太子也不想落人口實!” “看來對于這八大書院的較量,皇兄是心有不服!也罷,本太子此次前來,就是要見識一下宋地所謂的文學正統!皇兄以大宋文人千萬為由,那本太子就設下期限!立下協議如何?” “協議?”趙昚雙手握著扶手,身子微微前傾,有些凝重的問道。 “不錯!本太子代替父皇前來與皇兄做一個協議!若是此次交流,宋國若有能人,勝出八大山人過半之數!那么當年兩國簽訂的合議條約就此作廢,兩國不再是以叔侄相稱,而是以兄弟相待!至于每年宋國所繳納的歲幣也一概取消!” 嘶! 完顏允恭的這番話,可是在大慶殿上引起了不小的風暴,群臣一陣嘩然議論紛擾。就連居于龍庭之上的趙昚,也是神色微微動容起來。 所謂的歲幣不過幾十萬貫,對于如今的朝廷而言并非什么負擔。但唯一讓大宋朝野上下為之不甘,且感到羞辱的是這兩國的叔侄關系! 國與國之間都低了一輩,可想而知這對于國人而言,又是一個多么大的恥辱。因此當趙昚以及群臣聽聞這種關系有所緩和的時候,心頭卻不由得為之一怔。 若是改為兄弟相稱的邦交,雖說依舊尊稱金國為兄長,但至少是同輩相交。 李仁友在一旁冷眼旁觀,隨即自語道:“好大的手筆,看來好戲就要登場了……” “越王殿下所言極是,一場龍爭虎斗在所難免!但無論勝負分屬何方,我們只當看戲人!”左丞相羅萬明,輕捻胡須微微頷首笑道。 “有意思!” 此刻遼國使團的蕭朵魯布環視朝堂群臣,卻不見葉宇的身影,心中難免有些失望,隨即默然自語道:“這小子莫非外放為官了?” “哥,真沒想到這金國玩了這么一手,如今連宋國的八大書院都無人能及,看來此事他們是智珠在握了!” 【耶律普速完】沒有去理會蕭朵魯布想些什么,而是對現場的情形感到凝重。 所謂予以好處,必定暗有所??! 金國敢做出如此的讓步,那么說明成竹在胸的同時,也將預示著所索取的東西,也不會太過平常。 “不錯,五日內橫掃宋國八大書院,看來金國的八大山人,各自的技藝已經達至巔峰!若是比試一項,宋朝或許還有能人與之抗衡,可是這八項齊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