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抗戰以來最大之恥辱
,簽到在亮劍開始 “敗了?” “敗了?!?/br> “十萬人就那么沒了?” “是啊,十萬人就那么沒了?!?/br> 聽到消息,李云龍都不敢相信,四月初的時候,他還想著看中央軍笑話。 日本人多給中央軍一些苦頭吃,估計就沒時間來找他們的麻煩。 可沒想到,五月初聽到日本人動手的消息,六月初盤踞在中條山的十八萬中央軍,就全面陷入了失敗。 世事難料??! 李云龍不禁問道:“你說中央軍是怎么搞的,十八萬人,連個浪花都沒飄出來。 擊斃的鬼子還不到七百個,受傷的兩千三,加起來都不超過三千。 連咱們團打的一個黃崖洞都比不上。 給老子十八萬人,老子連太原都打下來了。廢物,他娘的全是一幫廢物?!?/br> 歷時一個月,中條山會戰結束。 據日方的統計資料,中國軍隊被“滿洲國”軍隊俘約兩萬名,被日本軍隊俘約一萬五千名,遺棄尸體四萬兩千具。 總傷亡超過十萬。 日軍損失計戰死673名,負傷2292名。 在重慶政府公布的材料中,“綜合會戰,計斃傷敵官兵九千九百名”,中央軍“共傷亡、中毒、失蹤官兵達13751員名”。 重慶政府報告的顯然不可信,說是死了一萬多,剩下消失的小九萬,難不成是陰兵? 糊弄鬼呢! 事實上,三千對十萬,一比三十三的傷亡比。 哪怕日軍撒謊了,瞞報了一半的傷亡數字,那也是一比十七。 李云龍是恨鐵不成鋼,八路軍跟中央軍再不對付,那也是中國人抗日的武裝,眼睜睜的看他們沒了。 頓生兔死狐悲的凄涼感。 袁朗合上手中的日文報紙,沒接李云龍的茬兒,自顧自的說:”總結此戰,中央軍有三敗,日軍有三勝。 先說中央軍必敗的因素。 第一,臨陣換兵易將。 經驗豐富的衛立煌被換下去,沒什么本事的何應欽換上來。 最經驗豐富的第四集團軍也撤下來了,也為此戰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第二,軍紀渙散,疏于防范。 新調來的第五集團軍,簡直不像一支軍隊。掌握了大量物資的軍官,把軍營變成了市場, 商販可以自由的進入軍隊的軍營防區,隔著幾百里地,我都有所耳聞。 日本人派出了大量的間諜,在開戰之初一小時之內,點燃軍火庫,切斷電話線,引起混亂。 中央軍開戰后,變成了聾子,瞎子,亂做一團,各自為戰。 第三就是指揮失當。 那個何應欽壞事是一把好手,把十八萬大軍擺出了一個一字長蛇陣。 鬼子左中右三路突擊,將其完全切割開來,首尾不能相顧。 中央軍敗了,他們敗的不冤?!?/br> 袁朗說的咬牙切齒,報紙被他團成了一團,用力的捏成了一團球。 十萬大軍就此葬送,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占了九成的責任。 是瀆職,是犯罪! 可事實上,那些大人物拍拍屁股回重慶,換了個位置繼續干。 而為他們瀆職買單的十萬軍人,一半已經永遠的閉眼,另一半在日軍的戰俘營里,承受日軍的折磨虐待。 李云龍聽著也覺得就是那么回事,中央軍犯了那么多的忌諱,哪有不敗的道理。 失敗了,才是最正常的。 三勝三敗,他的好奇心也被勾起來了:“那你說說,小鬼子勝利的原因呢?” 袁朗平復了一下心緒,回憶著報紙上的內容,總結道:“ 首先,你要承認日軍是有備而來的,集合了六個師團,十萬兵力。還有極具優勢的飛行航空兵,空降兵。 以中央軍的武器裝備作戰能力,如果想與之匹敵,準備三十萬大軍不為過吧?” 李云龍微微點頭表示同意,他從來不會小看日軍的戰斗力。日軍的戰斗力,是無數倒在他們槍炮下,抗日武裝所驗證過的。 新二團能屢屢勝過日軍,只是因為他們更強,并不是日軍變弱了。 中央軍擁有地利的優勢,如果應對得當,有二十五萬人大概也能守住。 十八萬人,面對十萬日軍,在戰斗力方面是處于絕對的下風。 “第二,日軍為此戰役作出了周密的安排,不論是三月份中條山外圍的作戰,還是針對性的山地訓練,乃至開戰之初派出大量的間諜。 無不說明日軍的準備充分?!?/br> 袁朗問李云龍:“一個有所準備,一個卻沒怎么準備,你告訴我,中央軍有不敗的道理嗎?” 李云龍搖搖頭,“日本人好比是偷襲的一方,他們占了先手,中央軍又沒有準備充分,必敗無疑?!?/br> 這倒并不是他們兩個事后諸葛亮,主要是信息不對稱。 日本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事后才曝光出來。明眼人一眼就能瞧出來,誰會勝誰會敗。 如果中央軍那邊早點知道,或許還會敗,但也許就不會敗得那么慘。 “還有一個呢?”李云龍問。 “還有,就是中央軍不知道日軍的厲害?!?/br> 袁朗很認真的說:“前面衛立煌,率軍擋住了日軍十三次進攻。僅僅是擋住了,沒有喪土失地。 但中央軍的高層認為,他們確實能打得過日軍。把這第十四次,也當成了雷聲大雨點小。 前面十三次的失利,就成了日軍最好的掩護。 于是乎,輕敵的中央軍,遇上全力出擊的日軍,就吃大虧了。 這便是輕敵的代價?!?/br> 李云龍眨了眨眼,這話聽起來不對味。 說的有理有據,三勝三敗很成立??伤犞?,似乎話里有話,在說他呢! “你不會以為,我有十八萬人,真的會打太原吧?” “那保不齊?!痹蚀_實很擔心,李云龍會不會因為勝利而沖昏頭腦。 給老李二十萬人,他敢打太原。 給老李一百萬人,那豈不是得打到東京去? 李云龍看他真信了,也感到意外,“我就是那么順嘴一說,腦子又沒抽風,打太原干什么。 要真有十八萬人,散出去多占一些縣城,多發展一些根據地,比打太原合算多了?!?/br> 天哪,李云龍是真敢想??! 手上才一個團兩千人,就敢想有十八萬大軍的事了。 袁朗也不好明明白白的告訴他:你李云龍這輩子最高干了個軍長,能指揮三萬來人。 指揮十八萬人,那你是做夢。 說點現實的事。 中條山十八萬中央軍沒了,原本用來牽制他們的三個師團,現在算是得到空閑了。 再加上從華中調來的兩個師團,總計五個師團的兵力。 接下來,會投入到哪里呢? 毫無疑問,肯定都會落在八路軍的身上,接下來,他們的日子一定會變得難過。 李云龍一琢磨,更氣了,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這幫廢物的中央軍?!?/br> 五個師團,九萬機動兵力。對于八路軍來說不是雪上加霜了,是雪上飄冰雹。 劈頭蓋臉的就要往死了砸。 …… 八路軍總部,同樣在議論中條山戰役的失敗。 “老蔣就是個二流的政治家,三流的軍事家。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他還偏偏就愿意那么做。 把熟悉情況會打仗的換下去,換了個根本不了解情況,也不會打仗的上來。 中條山的失敗,用人不當,首當其沖?!备眳⒅\長率先開炮。 中條山戰役的失敗,任何一個中國人都會為之嘆息。 他也顧跟老蔣那可憐的師生情誼,指名道姓的開炮了。 一同辦公的劉師長,放下手中的筆嘆了口氣:“搞摩擦很有一手,嘴皮子也夠厲害,可就是打仗不怎么樣,還偏偏愛指揮。 國家攤上這樣一個領導人,是國之不幸,國民之不幸?!?/br> 在中條山戰役即將結束時,重慶那邊還用激將法,讓八路軍出兵。 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讓八路軍拉仇恨,讓日軍調過頭來對付八路軍。 幾個月前還在搞皖南事變,幾個月后就要用人家,臉皮怎么那么厚呢! 在那樣的情況下,八路軍不計前嫌,出動了兩萬余人在晉東南切斷道路鐵路,支援正面戰場。 但重慶那邊還不滿意,造謠說:八路軍不抗日,坐看中央軍失敗。 怎么?非得八路軍都死光了,才算是抗日嗎? 重慶某些人的雙標簡直讓人惡心。 當然,兔黨一直以來都是蔣某人的眼中釘rou中刺,些許污蔑都不是事,已經習慣了。 中條山戰役的失敗,接下來必定要做一個詳細的總結,中央軍踩過的坑,八路軍不能再踩一回。 現在,更多的要考慮中條山戰役事后的影響。 十八萬中央軍,在華北消失,有兩個重要的影響。 一來使日軍解放出了大量的兵力,日軍不會閑著,一定會用在八路軍的身上。 二來中條山一帶被掃蕩干凈了,成了一個抗日武裝勢力的空白區域。 讓日軍安穩的維持統治? 那顯然不行。 中條山位置優越,且多為山地,是個打游擊的好去處。 應該派出隊伍將其發展為根據地,擴大抗日武裝的力量。 副總指揮問:“你們說,應該派誰去?” “派三八六旅怎么樣,他們旅能打,五個主力團都配上了電臺,通訊也方便?!?/br> 劉師長一下就說到了老總的心坎里。 老總說:“大軍剛撤,我們就把人派過去,日本人怕是不答應了。 派過去的部隊,一定要精干能打,把日本人打痛了,我們才能留下來發展根據地。 派三八六旅去,我看行?!?/br> 想想,能滿足那么多條件的,眼下還真就三八六旅最合適。 副參謀長說:“派出去的部隊要精干,那就新一團,新二團和獨立團,這三個團發展的不錯,已經有六千人的規模了?!?/br> 老總不禁問道:“我怎么記得上次聽說,這三個團才四千多人,怎么幾個月就六千了?” 副參謀長回答說:“這不是幾個月都沒有大的戰斗,都在埋頭發展么。 獨立團是最少的,四個步兵營一千六百人,新一團已經有五個步兵營,兩千人。 新二團發展得最快,人數直接翻了一番,已有六個步兵營兩千四百多人?!?/br> 老總著實感到意外,聽說各部隊發展速度快,可沒想到也太快了。 這才幾個月,要是給一年的時間,李云龍是不是能拉出八千一萬人呢? 百團大戰之前,各部隊擴張的太快,嚴重的影響了戰斗力。 老總也心存疑惑,新二團的戰斗力會不會掉的太快? “不會的,新二團都是以實戰練兵,各營不打大仗,卻沒少打小仗。新兵已經磨練出來了,戰斗力絕對有保障?!?/br> 劉師長笑著說道。 對于一二九師下屬的各部隊,尤其表現突出的,他向來是格外的關注。 說這話也是很有信心的。 老總最后的疑慮也被打消了,當即決定道:“那好,就先派這三個團去,跟日本人好好兜兜圈子?!?/br> 劉師長說:“老總,總該給他們定個目標,讓他們有點動力?!?/br> 確實也是,光說發展根據地,太虛太空了。 老總沉吟了一下,笑了一聲:“那就給他們定個目標,給日軍造成三千傷亡。然后再發展六千地方武裝?!?/br> 屋里的眾人都忍不住笑了,十八萬中央軍付出付出了十萬代價,才給日軍造成了三千傷亡。 八路軍六千人,若是能給日軍造成三千傷亡。 那便是對重慶某些人最響亮的耳光。 命令通過電報飛快的傳到了三八六旅,然后又轉到了三個團。 “來得正好,他娘的,半年了,老子的骨頭都快生銹了?!?/br> 李云龍都坐不住了,在地上來回踱步,恨不得立即出發。 趙剛在一旁勸道:“老李,中條山一帶我們完全陌生,又沒有良好的群眾基礎,貿然前去,是要吃大虧的?!?/br> 一盆冷水澆下來,李云龍頓時冷靜了,輕敵付出的代價,是最愚蠢的。 他略作思考后說:“把各營的偵察排,都派出去,了解地形,搜集情報。 再讓一營打頭陣,先一步進入到中條山地區。老趙,你看行么?” 很合理的安排,趙剛對李云龍的提議,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 “老李,你得在大部隊坐鎮,要是敢擅離職守,我直接跟旅長告你的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