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一位小人物的見證歷史】
歷史上的許多場大戰,在史書之中也許僅僅是匆匆一筆。讓人在閱讀之時總會產生一種錯覺,感覺一場大戰總是說打就打。 然而真正的事實和史書不一樣。 戰爭豈是說打就能打起來的??? 從定下決心,到組織發動,從兵員征召,到大軍開赴,然后則是后勤的保障,糧草的籌備,士氣的鼓舞,以及點將臺前的受命…… 所有的一切,最終匯聚而成,到了這個時候,大戰才會爆發。 這根本不是嘴上說說就能開打的事。 也不是史書上隨便讀讀就能理解的事。 古代的每一場大戰,甚至后世的每一場戰爭,無論戰役大小,無論勝敗如何,戰爭,從不會一蹴而就。 它有無數的見證者,也會出現無數可歌可泣的人…… 然而更多的則是,普普通通的經歷者,他們的身份,是每一場戰爭中最底層的小卒子。 …… “俺叫趙四,排行第四,俺上面有兩個哥哥一個jiejie,但是都在荒災年月里餓死了。所以,俺是家里唯一的男丁?!?/br> “俺家住在山東的濟州府東阿縣,村子在縣城之外西南邊三十里。地方很小,全村總共只有十一戶,四周全是山,村邊是小河……按說有山有水是個好地方吧?可是俺們村子偏偏缺少最主要的田?!?/br> “也不知是哪個大人物曾經說過,老百姓如果缺田必然會貧窮,唉,那個大人物說的真準啊,俺們整個趙家村,全村都是苦哈哈?!?/br> “人窮,志氣就短?!?/br> “村窮,難渡災荒?!?/br> “俺聽村里的老人們講,以前村里的人口其實挺多的,但是濟州府每年都要遭災,老百姓一旦遭災就難活下去,于是村里身強力壯的就會出去逃荒,村子里留下的漸漸全是老弱病殘?!?/br> “留下的全是老弱病殘,按說在荒災年月是活不下來的對吧?你肯定這么認為,但是俺告訴你不是……” “俺們山東人的心善,那些外出逃荒的人并不是直接狠心就走,他們總是在臨走之前努力想些辦法,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村里面一次?!?/br> “比如去山上挖草根,摳樹皮,凡是能吃的東西,他們都像刮地皮一般弄回村,他們把這些東西全都留下來,讓村里的老弱不至于斷炊餓死?!?/br> “每年遭災,每年如此,俺們村子的人口確實變少了,但是不管如何變少仍舊還是保留著趙家村。用老人們的話說,這是俺們趙家村人的根……” “不管那些逃荒出去的人走到哪里,也不管他是活了下來還是餓死在路上,只有將來有機會,他們總會想辦法回來的……” “俺從五六歲的時候開始,就一直盼著老人說的那些人回來。因為那些人里面有著最疼俺的三叔,也有著村子里面力氣最大的五哥哥,如果他們都能回來的話,俺們趙家村的老弱們就有幫手干活了?!?/br> “可惜俺從五六歲的時候開始,一直盼一直盼但是怎么也沒有盼回任何人?!?/br> “反而,俺漸漸的長大了!” “俺成了村里的壯漢男丁……” “十七歲那年,村里的九爺爺找上了門,他背來了一口袋的山芋,氣喘吁吁的來到了俺家。然后俺娘就點了點頭,說,收下了,俺娃扛下了?!?/br> “俺娘第一句話說的是收下了,指的是收了九爺爺帶來的一口袋山芋,其實那一口袋山芋并不是九爺爺給的,而是村子里的寡婦從山上挖的。她們為了積攢出一口袋山芋,據說每個人都是兩天才能吃一口飯?!?/br> “俺娘第二句話說的是俺娃抗下了,指的是俺這個村里男丁從此要開始扛責任。村里十一戶人家,有四家要俺負責,四個寡婦,七個娃娃,從那一天開始,全都要跟著俺過日子?!?/br> “俺成了娃娃們的爹,也成了四個寡婦的男人?!?/br> “現在你聽懂了吧,九爺爺帶來的那一口袋山芋是一份聘禮。但那不是俺去娶寡婦的聘禮,而是寡婦們讓俺倒插門的聘禮?!?/br> “這種事,你別笑,在咱山東地界多的是,成年漢子都是村里的寶?!?/br> “唉,其實哪里是寶啊,簡直是一份大遭罪?!?/br> “整整七個娃娃,每天張著嘴要吃要喝。那種累死累活的拼命,那種每天擔心孩子會餓死的驚恐,你不懂,你也沒法懂……” “但是俺既然被他們喊一聲爹,俺就不能讓每一個孩子餓著……” “這就好像俺小時候那樣,俺爹在災荒之中餓死了,俺娘成了寡婦,俺成了沒爹的娃……那時候同樣也是九爺爺出面,讓俺娘帶著俺跟了村里一個男丁。那個男丁并不是俺的親爹,但是他總能想辦法弄到一口吃喝給俺?!?/br> “所以俺沒有被餓死,長大成人變成了男丁?!?/br> “現在,該俺接過這個責任了?!?/br> “養活七個娃娃,累,關鍵是,村里田少。所以俺簡直是用盡了一切辦法,每天不是上山就是下河,抓鳥,抓獸,逮魚,摸蝦……” “孩子們瘦的皮包骨頭,然而勉強總算是能活著,于是村里的九爺爺就經常笑,露出掉光牙齒的嘴巴對俺點頭,說不錯不錯,小四你很不錯。等你把這七個娃娃養起來,咱們村子就會漸漸變好了?!?/br> “其實無論是四爺還是俺,都知道這話是一種沒希望的話,村里哪能變好???我們只是在艱難的熬著等死罷了?!?/br> “全村男丁加上我,總共只有三個漢子。有一個還是瘸腿,干起活來不利索……以前村里有十幾個壯漢男丁的時候,也沒見能把全村人的日子過起來,而現在只剩下我們三個撐著,憑我們三個又能撐到哪一天呢?” “也許下一次災荒來臨的時候,就是我們全村一起餓死的時候?!?/br> “但是新一年的災荒還沒到來,俺們先是遭遇了府兵的遴選……” …… 那一年,在衙門里擔任差役的牛娃來到了俺們村。 他的一番話,讓全村人都恐慌起來。 九爺爺仗著年齡,破口開始了大罵。 而牛娃,自始至終一直臉上堆著笑容在解釋…… “按說是十丁才會抽一,壓根輪不到你們趙家村,可是九爺啊,這次真不是我牛娃使壞。主要是衙門里也有壓力,咱們濟州府東阿縣的人口實在太少了?!?/br> “九爺,您不用跳腳罵著要懆俺奶奶,俺牛蛙雖然不是趙家村人,可俺畢竟就出身于隔著不遠的牛家村,從小的時候,兩個村的孩子就一起玩……大家都是光屁股一起長大的娃,您說我會坑害趙老四他們三個嗎?” “府兵,是咱們大唐的制度,只要是成年男子,就得被遴選為府兵?!?/br> “其實咱們根本不用害怕,反而應該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只要成了府兵,就會被減除賦稅,除了減除賦稅,還可以頂替徭役……這也就是說,以后種田收獲的糧食全能留下自己吃?!?/br> “九爺您好好想一想,咱們這一帶為什么窮?不就是因為全是山村嗎?地處山村肯定缺地啊?!?/br> “地少,種田收獲就少。然而歷朝歷代以來,老百姓交稅乃是天經地義。擔任徭役也是天經地義,從沒聽說哪個老百姓能抗拒的!” “如果成為了府兵,交稅和徭役都可以免除,這對于咱們這一帶的村子來說,豈不是一種能讓人活下去的機會?” “至于您老人家擔心的打仗,俺牛娃可以跟您拍胸脯打個保證。仗,肯定不會再打了。大唐才剛剛建立,肯定不會到處跟人打仗,既然不會跟人打仗,肯定不會征召府兵……所以呀,成為府兵是個撿漏的大好事?!?/br> “九爺啊,我跟您解釋這么多是尊敬老人。其實就算我牛娃不解釋,這件事依舊還是要按照規矩辦。朝堂上的法度,衙門里的差事,不是咱們平頭老百姓可以抗拒的,咱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乞求不要打仗?!?/br> “不打仗,朝堂就不會征召府兵?!?/br> “那么趙老四他們三個,也就不需要擔心上戰場了!” …… 那一日,牛娃終究是辦成了差事。 或者應該說不是他辦成了,而是我們平頭老百姓真的沒法抗拒。 于是俺趙老四和村里的另外一個漢子,同時成為了隨時可能會被征召的大唐府兵,至于村里第三個男丁,他的腳踝跛子屬于殘疾,因此就不會成為府兵,而是被點選成為了府兵徭役。 府兵徭役和普通的徭役不同。 這種徭役只會在上戰場的時候才用。 也正是因為可能會上戰場,所以這種徭役也會享受減除賦稅,但是,終究是要上戰場的。 所以很長一段日子以來,我們趙家村始終是人心惶惶,大家每天擔驚受怕,生恐哪一天就會聽到要打仗。 然而,也許真是如牛娃所說。 大唐剛剛建立,不愿意跟人去干仗,所以,一直沒有征召府兵。 我們慢慢的不再擔驚受怕,慢慢的又開始為了生活而努力cao勞。 漸漸的,我們三個男丁都忘了自己是個府兵身份。 …… 但是誰又能想到,征召來的如此突然。 牛娃再一次出現在了我們村子前。 時隔三年之后,俺已經是二十歲的漢子,也許是生活的艱辛,讓俺過早的有些顯老,但是你千萬要相信,俺今年真的只有二十歲。 牛娃來的時候,臉上明顯帶著愧疚,就如他以前那次所說,他是和我從小光屁股一起長大的伙伴,他當初讓我成了府兵,拍胸口做出保證說不會去打仗,可是當他再次過來的時候,他帶著的是衙門里的任務。 “四哥,咱們大唐要打仗了……” 我仍舊能清晰的記起,當時牛娃說的第一句話多么痛苦。 他兩眼就那么直勾勾的看著我,眼中分明有著淚水要流淌出來,他努力忍著哭,哽咽的說道:“我知道四哥你自從成年以后,這三年時間一直過的很苦,要養七個娃娃,要照顧四個家庭……然而雖然你過的很苦,但是你畢竟還是活著的,可是我現在卻要代表衙門和朝廷,向你發出府兵征召的命令,一旦你成了府兵,就得去戰場上打仗,而打仗,而打仗……” 牛娃猛然大哭起來,沖過來抱著我胳膊,嚎啕道:“四哥,四哥,趙老四啊,咱們平頭老百姓的命怎么就這么苦啊?!?/br> 那一天,牛娃哭的凄慘。 然而不管他哭的如何凄慘,也不管全村人如何恐慌,甚至已經年邁走不動道的九爺爺,從屋子里爬出來張口罵不出罵他的聲音,一切,都無法阻礙我們被征召的事實。 我和另一個府兵,必須有一個人去參戰! 接下來的幾天,全村籠罩陰云。 小小一個村子,只有十一戶人,我照顧四家,老七照顧四家,至于瘸腿的趙十四,他只需要照顧三家。 然而現在府兵要征召了,我們村子等于一下被人打斷了脊梁。 兩個府兵,必須有一人要應召。 而趙十四身為府兵徭役,則是無可選擇的肯定要應召。 這就意味著,一下子要走兩個男丁,更加意味著,有七戶人家會失去男丁的照顧。 日子,仿佛沒有了指望。 活不下去了啊。 在這種情況下,我趙老四站了出來。 原因很簡單,我比趙老七的年齡大一歲。他今年才十九歲,而我已經二十歲了。 年長一歲,就是哥哥,雖然我不是他的親哥,但是我該做個哥哥應該做的事。 我,去接受征召。 …… 雖然全村人都感覺沒有了指望,但是寡婦們仍舊在做最后的掙扎。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全村人都鉚足了干勁…… 她們上山挖出了以前留著沒舍得挖的山芋,洗干凈之后做成干糧小心翼翼的裝進包裹。 府兵征召需要自備武器,然而我們村子哪里能有武器?于是她們砍回來最堅硬的山木,制作出了好幾根當做武器的長矛。 她們撕開了好幾床被褥,每床被褥里面抽取一部分,匯集在一起,縫制了一床又厚又暖和的被褥。 再然后,村里每一家挨家挨戶的殺雞。 而我這個即將接受征召的府兵,以及必須參加征召的瘸腿趙十四兄弟,我們兩個每天都在吃寡婦們殺的雞,她們在盡最大的努力讓我們強壯一些。 強壯一些,也許就能在戰場上保命。 保住了命,才能活著回來繼續照顧她們。 …… 終于,府兵動身的時間到了。 那一天。 我拿著她們制作的五把長矛,趙十四扛著全村人給我們準備的干糧和被褥。 我倆不敢回頭去看,生怕自己狠不下心腸,我們只能咬牙硬著頭皮往前走,故意裝作聽不見身后的哭天搶地聲。 以及,娃娃們呼喊‘爹爹一定要活著回來啊’的期盼聲。 我和趙十四并不是娃娃們的親爹,然而孩子們喊的是爹爹一定要活著回來,那一刻,我差點就狠不下心,我想回頭,我想逃避征召。 但我最終還是不敢回頭,因為我知道逃避會害死整個村子,身為小小一個平頭老百姓,我們哪能抗拒朝堂的法度??? …… 就在我最痛苦的一刻,我看到了牛娃的身影狂奔而來。 這一次,他的臉色是大喜。 他遠遠的就朝著我大吼,仿佛生怕我聽不到他的聲音,他狂吼道:“四哥,四哥,有錢拿啊,府兵出征有錢拿……” 于是在出發的那一天,我聽說了府兵出征費這個詞,所謂出征費,其實也就是安家費,據說,這筆錢以前是沒有的,甚至,府兵連兵晌都是沒有的。 所以也就在聽到府兵出征費的那一天,我和趙老四同時深深記住了一個人的名字,那個人,叫顧天涯。 是他,給府兵們定下了出征費的規矩。 這對于我們窮困潦倒的趙家村來說,豈止是一道晴天霹靂的喜訊。 有錢拿? 那我們還怕死嗎? 死又如何? 只要村里的寡婦和娃娃能有錢活下去,我們這種人壓根就不在乎自己死不死。 顧天涯,那位被牛娃稱作顧先生的人,我趙老四雖然還沒有見過你,但是我這一輩子都會把你的名字記在心中。 你,給了我們整個趙家村希望。 你給了我們活命的錢,我趙老四要為你而戰! 錢,是你給的。 命,是我出的。 …… …… 這一章寫法獨特,是用小人物視角來描述大戰,咱們先寫的是趙老四對于過往生活的痛苦回憶,下一章則是趙老四不斷震驚的看到幸福生活的到來。 山水這種寫法,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