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平分秋色
這種興奮的浪潮,俾斯麥是一定要加以利用的。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和黑森派了代表團已經來到柏林,開始了關于成立一個新的德意志聯盟的談判。談判有時是相當困難的,符騰堡代表團返回斯圖加特領取新的指示的時候。巴登和黑森沒有帶來什么困難,俾斯麥不想讓符騰堡或巴伐利亞把北德意志聯邦破壞掉,但表面上準備向巴伐利亞作出一些讓步,以孤立符騰堡,確保所有四邦都參加一個德意志聯盟。巴伐利亞在和平時期可以擁有一支自己的軍隊,有**的郵政事業,此外還擔任一個外交委員會的常務主席。黑森和巴登同意加入了聯盟。在八天之后,巴伐利亞和符騰堡加入了聯盟。只有新的聯合的地位和名稱尚有待確定。 在這以后的幾個星期中,威廉國王大本營里的緊張和神經過敏的狀況并未稍減。威廉對凡爾賽及其勾心斗角已感到厭煩,他向往自己的柏林王宮和巴貝爾斯貝格行宮。他睡不好覺,做惡夢,夢見法**隊逼他東逃(就象他九歲時在拿破侖一世大軍的進逼下所遭遇的情況一樣)。 正式的停戰協議很快達成了,根據協議,雙方先行撤回進入對方國土的軍隊并釋放俘虜。普魯士軍隊率先開始撤離夏龍前線,法軍隨后跟進,一個月后,普軍全部撤回了國內,法軍收復了全部被占的領土。 在普魯士,得到了撤軍回國命令后的孤拔也開始整頓軍馬,上船回國。和普魯士人從法國撤退時順手牽羊的掠走了大量物資一樣,法軍也將占領區內能帶得走的有價值的東西一掃而光。有所不同的是,法軍祖阿夫軍團在撤離時帶走的還有大量的眉清目秀的普魯士男孩,盡管收到了諸多抗議,但是孤拔無力禁止。而且讓這些普魯士男孩的親屬感到難堪的是,很多男孩是自愿和他們的祖阿夫情人走的(被爆出感覺來了)。在法軍撤離后,那位曾經用妓女交換男童未成的漢堡市長弗森格被憤怒的人們送上法庭,最后被以叛國罪投進了大牢。 普軍撤出法國后,雙方繼續開始談判,這一次的談判地點設在了梅斯。法普兩國經過歷史時數月的反復討價還價,最終在英國的調停下,1871年5月28日,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史稱“梅斯條約”。 “梅斯條約”的主要內容是:法國和普魯士保持1870年開戰前的疆界不變,雙方不向對方做任何的經濟賠償,普魯士保證不再參與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法國保證不向比利時做任何領土及王位要求,不干涉南德四邦加入北德意志聯盟。新成立的德意志聯合國家,法國將保證予以承認,“兩國實現全面和平,不再相互敵對?!?/br> 伴隨著“梅斯條約”的簽訂,普法戰爭正式宣告結束,歐洲大陸迎來了全新的歷史時代。 對于這場戰爭,交戰雙方都宣稱自己是勝利者,拿破侖三世在巴黎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式,身著華麗軍服的皇帝和皇后坐著金色的四輪戰車,帶著三萬名身著禁衛軍服的戰士沿著香榭麗榭大街行進,通過凱旋門?;实酆突屎笱赝居艹济駛兊臍g呼,可謂盛況空前。整個巴黎沉浸于節日的氣氛當中,不過晚上發生了一絲不太和諧的小插曲:幾名社惠主義分子闖入了帝國總理梯也爾的辦公室,試圖刺殺他,但被保衛人員及時的阻止了——他們認為梯也爾在對普魯士人的談判過程中過于軟弱,導致“法國在這場損失慘重的帝國主義爭霸戰爭中什么也沒有得到”,社惠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都希望戰爭能繼續下去,但梯也爾無情的打破了他們的希望。 在這一點上,普魯士人比法國人要理智得多,沒有人希望戰火重燃。當俾斯麥帶著停戰協定回到柏林,議院馬上就開會批準了。隆恩和瓦德西——這點要夸獎他們——完全恪守協定的條文,普軍凱旋的儀式被取消了。只是威廉皇帝在經過接到時接受軍隊的鳴炮敬禮,這當然算不上什么凱旋。據說在和約簽定之后,可能是想要了解和約達成后法國人對普魯士人的態度,俾斯麥曾悄悄地到巴黎去逛了一次,象一個旅行者一樣在這個城市的街道上遛了一趟。有幾個小男孩發出嘲笑的口哨聲,有一個工人對他出言不遜,不過這看來是針對一個普魯士人的,而不是專門針對首相的。俾斯麥向一個過路人要火抽他的雪茄煙,此人從口中拿下香煙,因為他不愿為一名普魯士人浪費掉一根火柴。這是俾斯麥在巴黎的最后一次訪問。次日,俾斯麥乘火車越過國界回到普魯士,從此他再也沒有踏上法國的國土。 普法戰爭打破了相對平穩的歐洲均勢關系,改變了歐洲列強的力量對比,從而加劇了列強之間的矛盾,促使列強重新調整相互之間的關系。 普法戰爭主要結果是原來的歐洲大陸霸主法國和新興的軍事強國普魯士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普魯士沒有達到通過這場戰爭統一德國的目的。這場戰爭加劇了法國和普魯士之間的相互敵意,歐洲中心由此出現了一個危險的戰爭策源地。 普法戰爭在歐洲乃至世界戰爭史上影響深遠,軍事學家們經過研究總結后認為:法國雖然在常備兵素質上優于普魯士的征召兵,但戰爭計劃不周,軍隊編制不合理,除禁衛軍外,平時無師、軍兩級編制,臨戰才編組,動員、集結緩慢;后勤供應落后,作戰指揮混亂。而普軍戰爭計劃周密,兵員充足;動員、集結迅速;裝備優于法軍——在普軍用身體檢驗了法軍夏賽波式步槍的優越性之后,普軍就把部隊撤到法軍步兵射程之外,用優越的克虜伯鋼制線膛炮痛擊法軍。 普法戰爭表明,一支軍隊想靠近敵軍已經非常不容易,普軍步兵襲擊法軍,法軍輕騎兵襲擊普軍陣地,都是傷亡慘重,普軍戰爭初期之所以勝利,一方面是它的大炮,另一方面是他的兵力上優勢,允許他們使用側翼包圍。而且普魯士的鐵路網對于軍事具有重要的意義。一位英**事學家說:“德國鐵路系統優越的運輸能力,是它在戰爭初期贏得勝利的一個有力因素?!痹谄辗☉馉幍母鞔螒鹨壑?,正面進攻很難取勝,需要動員優勢兵力從兩翼包抄敵軍。而動員大量兵力進行包抄,就需要迅速調動部隊,運輸能力必須跟得上。普魯士發達的鐵路網不僅能夠迅速地把大量部隊運往前線,集結到作戰地區,而且能夠使部隊的給養得到及時的補充。比起普魯士來,法國的鐵路運輸能力就有很大的差距。戰爭爆發后,它未能及時地調集足夠的兵力。由于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鐵路運輸能力,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聯軍僅就投入戰爭的兵員數量來說,始終占有相當的優勢。 法國陸軍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乏善可陳,夏龍的防御作戰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法軍裝備的利飛排槍的成功運用,當然這是在總結了無數血的教訓之后(某位中國人的貢獻在此被殘酷的忽略了)。法軍一開始也認為排槍將是一種能幫助他們贏得勝利的武器。但后來的戰斗表明,這種信心的結果是災難性的。和法軍火炮同處開闊陣地的排槍立即就成了醒目的靶子,被普魯士炮兵摧毀殆盡。好在固執的法軍及時吸取教訓,沒有繼續讓自己的排槍和炮兵同時參戰,而是將它們作為步兵的支援火力,布置在堅固的防御陣地上,這樣普魯士人的克虜伯大炮就不能夠象以前那樣的靠不費力地摧毀它們,而它們反而可以給予沖鋒的普軍步騎兵以巨大的殺傷。憑借利飛排槍,法軍在一次又一次的防御作戰中成功頂住了普軍攻勢。法軍發現,這類機槍只要配置在有防護的陣地并且在盡可能短的距離內射擊,則總能取得良好的戰果。巴黎的報紙經常出現這樣的畫面:沖鋒的普軍士兵像野草一樣被排槍射出的子彈擊倒——實際上這并不是臆想出來的景象,它們是真真切切發生在戰場上的。在夏龍防御戰中,普魯士步兵在法軍排槍面前遭到的沉重打擊。在排槍的打擊下,普魯士人甚至丟掉了他們引以為傲的克虜伯野戰炮倉皇后撤。 對于法國排槍,作為交戰一方的普魯士,其觀點顯然是藏在有色眼鏡后面的。普法戰爭中,普軍裝備的排槍類速射武器極少,為了保持部隊在對手新式武器下的士氣,普軍有意貶低了法國排槍的效果。普魯士軍隊把法國對手的排槍喚作“見鬼的機器”。雖然“從戰略上藐視敵人”,普軍還是沒有忘記“在戰術上重視敵人”,他們把法國排槍視為重要的威脅,普軍炮兵總是把法軍排槍陣地作為優先目標進行打擊。 ————分割線———— 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