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傷痕累累(上)
把最后一名受傷的科研人員送到臨時設置的急救中心,張小剛才松了口氣。 羅晉勇走后,有七十七名科研人員留在迪戈加西亞。張小剛清點了三遍,七十七人一個不少。沒有人身亡,有四人重傷,三十多人受了輕傷。大部分都是在地震的時候,被掉落的物體砸傷。 美軍地下設施建得極為堅固,沒有在地震中坍塌。 如果是豆腐渣工程,在指揮中心里的上千名軍人、還有科研中心的數千名科學家一個都別想活著出來。 這場災難,出了行星防御理事會的脆弱性。 在救治傷員的時候,十個國家的人員都是各顧各,沒有相互協助,也沒有人在乎其他國家的人員。 還好,張小剛早有準備,而且科研人員受的主要是外傷,容易醫治。 “老張……” 得到提醒,張小剛轉過身來,發現史密斯帶著兩名美國警衛朝他走來。 “不要輕舉妄動,等下聯系老袁,說史密斯把我叫去了?!睆埿倢μ岣呔璧膸酌l吩咐了一句,朝史密斯走去。 “張,你讓我找得好辛苦?!笔访芩挂蝗缂韧膶埿側f分客氣。 “怎么,找我有事?” “總參謀長會議,所有特派員都得參加,楊將軍在找你。另外,羅教授的助手也在打聽你的消息?!?/br> “現在召開會議?” “對,我們趕緊過去吧?!?/br> “行,等我換件衣服?!本戎蝹叩臅r候,張小剛的衣服上沾滿了鮮血與塵土。 換衣服的時候,張小剛又對手下的警衛吩咐了一番,并且叮囑他們照顧好傷者,做好回國準備。 斯塔克確實召開了總參謀長會議,并且要求所有特派員參加。 指揮中心內,美軍已經設法修復了通信設備,把損壞的設備全都搬走了。的房間內只剩下幾臺控制終端,顯得空蕩蕩的。 霍華德正在介紹情況,看樣子與末日部隊有關。 十名特派員各有一個位置,每人面前都有一套視頻通信設備,張小剛的位置在史密斯與楊科維奇之間。 看到張小剛出現,楊方烈松了口氣。 災害發生之后,行星防御理事會遇到了兩年多來的第一次考驗,即十個成員國的關系能否維持下去。 關鍵在美國身上。 如果美國當局認為危機已經過去,很有可能就此動手,首先控制住迪戈加西亞的其他國家人員。因為各國特派員都是高級情報官員,警衛也是情報人員,還有首席科學顧問與眾多科研人員,所以只要美軍行動迅速,不但這些人一個都別想逃走,另外九個成員國也將投鼠忌器,不敢貿然跟美國翻臉。 現在看來,美國當局沒有認為危機已經過去。 “……果斷采取行動,才能防止局勢失去控制,而且災害已經發生,末日部隊的行動不會對救災工作產生影響?!闭f完最后一句,霍華德坐了下來。這家伙是個典型的軍人,即便參加視頻會議,也會站起來發言。 “各位,你們有別的意見嗎?”斯塔克詢問了一句。 另外九位總參謀長沒有發言,表示沒有別的意見。 “按照老規矩,我們進行投票表決?!?/br> “怎么回事?”在總參謀長們進行投票的時候,張小剛對左手邊的楊科維奇問了一句。 “霍華德建議派末日部隊前往撞擊點,搜集撞擊物體的殘骸?!?/br> “現在?” 楊科維奇點了點頭,說道:“相關資料都在中央計算機里面,偵察衛星已經發現,撞擊點附近出現了一座島嶼?!?/br> “什么?” 楊科維奇沒再多說,張小剛也沒再多問,從中央計算機的共享儲存器里調出了資料。 確實是一座島嶼,一座由撞擊產生的島嶼。 雖然撞擊點的水深超過五千米,而且海床上除了幾十米厚的淤泥,下面就是構成地殼的堅固巖石,但是撞擊發生的時候,的壓力與高溫,讓巖石變成了液體,并且在地殼反彈時露出海面。隨著壓力驟然消失、以及溫度迅速降低,流動的巖漿在被海水淹沒之前就凝固成了巖石。 這是一座光禿禿的,沒有任何生命跡象的荒島。 島嶼的面積不大,連一平方公里都沒有,而且非常規整,像是由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島。 一定要派末日部隊過去?張小剛有點想不明白。 不可否認,撞擊物體肯定與2014x1小行星有關,說不定上面還有某些地外文明的科技設備,不然不可能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撞擊地球。問題是,撞擊發生后,地外文明的科技設備要么在高壓高溫下徹底毀壞了,即便沒有毀壞,也會被巖漿包裹吞沒,出現在那座島嶼上的概率非常低。 要想找到地外文明的科技準備,應該出動的不是末日部隊,而是一支擅長探索與挖掘的工程部隊。 想到這,張小剛不免疑心大起。 美軍的偵察衛星已經拍下了島嶼的照片,零點一米的分辨率,足夠辨認出島嶼表面是否有特殊物體。同樣的道理,中國、俄羅斯、法國與以色列的偵察衛星不會閑著,也肯定拍下了大量照片。 如果島嶼上沒有特殊物體,就沒有理由把末日部隊派過去。 讓張小剛略感驚訝的是,楊方烈竟然在表決中投了贊成票! 到底是怎么回事? 表決獲得通過之后,斯塔克立即授權霍華德采取行動。會議繼續進行,十位總參謀長開始商討救災行動。 張小剛耐著性子聽了一會,覺得索然無味,就找機會溜了出來。 雖然十位總參謀長都贊同采取聯合救災行動,都承認只有聯合行動才能把災害對人類文明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但是有一個誰都能想到,卻誰都沒有提到的問題。十個國家都是泥菩薩過河,誰還管得了別人? 這不是一場地區性災難、也不是一個國家的災難,而是全世界的災難! 撞擊之后,全球所有地質活動活躍地區,也就是地質斷裂帶地區都誘發了強地震,兩個小時不到,總共發生了一百八十七次七級以上地震,五級到六點九級地震數萬次,五級以下地震根本數不清。 這些,僅僅是個開始。 即便像張小剛這種非科技人員也知道,撞擊之后將是全球性自然災害。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將席卷全球,有的已經被科學家預料到了、或者是根據自然現象做出了準確推測,可是更多的自然災害卻難以預料,即便是最頂級的科學家,也無法做出準確預測。 應付什么樣的自然災害都不知道,又如何進行合作? 張小剛覺得,十位總參謀長都是吃撐了沒事做。如果真的為了救災,還不如把精力花到別的地方,比如安排軍隊參與救災行動。當然,這方面的部署肯定早已安排妥當,也未必需要出動總參謀長。 張小剛是個聰明人,自然知道十位總參謀長在這個時候討論聯合救災的真實意圖。 危機已經過去,至少暫時沒有值得全世界八十多億人屏氣靜神的重大威脅存在。如果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也許幾天、也許幾周、也許幾個月,沒有出現新的威脅,為應對危機成立的行星防御理事會必將解體。 問題是,危機真的過去了嗎? 即便十位總參謀長沒有一個是搞科技出身的,也沒有一個真正懂得科技,可是他們身邊有優秀的科學家。 用“危機結束”進行輿論宣傳、通過欺騙手段達到穩定社會秩序的目的,可以說是合情合理,但是十位總參謀長都非常清楚,危機不但沒有結束,甚至才剛剛開始。人類幾乎用盡全部力氣,對付的不過是2014x1小行星脫離出來的五百分之一的質量,而且還因為防御失手造成了災難。2014x1小行星剩下的五百分之四百九十九的質量去哪了,以及會在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出現? 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哪怕是最優秀的科學家都不敢妄言危機已經結束。 行星防御理事會不能解散,十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不能就此分道揚鑣,更不能成為生死相搏的敵人。 為此,需要一個讓行星防御理事會繼續存在下去的理由。 最好的理由,莫過于一場需要動用全人類力量才能應付的重大危機,而且是十個國家都得面對與解決的危機。 撞擊造成的全球性災害,理所當然的成了這個理由。 不管在抗災救災中,行星防御理事會的十個成員國能否通力合作,至少得把合作關系維持下去。 為此,十位總參謀長也就得坐下來討論聯合救災的事情。 真相已經大白于天下,救災行動也沒有什么秘密可言,所以聯合救災行動與安全事務聯絡處沒有太大關系。 張小剛回到辦公室,首先開了一瓶二鍋頭。 純凈水早就拿去救治傷者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沒人理會的白酒,還有張小剛藏在柜子里的幾條香煙。 坐下后,張小剛點上香煙,接通了袁德志的視頻電話。作者?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