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暗劍無聲30
確認李青林身后沒有“尾巴”之后,潘可為將李青林領進了樓上的福字號房。 潘可為叫來那個會日語的年輕人,三個人開始檢查小林的物品。 本來像這樣的小事是不需要潘可為這種級別的人親自動手,自從上次野川認錯人之后,他心里就有了一個計劃,那就是想讓李青林繼續冒充日本人小林,讓他打入日本人內部。但是這個計劃的實行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這個日本人很重要或者能夠和特別重要的人接觸,只有這樣的日本人才是有價值的。 仔細檢查完小林的物品,潘可為大為泄氣。 小林的物品很簡單,也不值錢,除了幾件軍隊發的衣服,一點點積蓄,還有十幾本日記本和相冊,以及他從小保留下來的一些證件,再加上野川剛剛遞給李青林的兩個大信封。 兩個信封被首先打開。一個裝的是小林服役、退役的文件證明,從這些文件得知小林只是個普通士兵,退役前最高軍銜只是個上等兵;他雖然是東京人,可他自小就是個孤兒,一九三一年被唯一的叔叔帶到東北加入日本開拓團;小林后來入日本中國駐屯軍服役,今年正式退役。 第二個信封裝的是佐藤機關付給小林的報酬,那是一沓偽滿洲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 小林的日記本和相冊是大頭,看來他有很好的記日記的習慣,他的日記從上初中開始一直記到現在。小林不是個文采很好的人,日記被他記成流水賬,里面記錄的只是一個普通日本人到日本士兵成長的過程。 翻完了所有的東西以后,潘可為確定小林是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普通人。這樣的人就是回國或者留在中國,也只能做一個最普通的日本人,小林這個身份對于潘可為來說毫無價值。 潘可為極其失望,他不禁破口大罵:“ma的,這個小日本一無背景,二無能力,怎么就被田中選中了執行任務呢?” 潘可為嘴上大罵小林,心里已經放棄了讓李青林冒充他的計劃。 李青林在一邊聽他大罵,還以為潘可為沒找到什么有價值的線索而生氣,要是他知道潘可為動過那樣的念頭,他今天打死也不會來領小林的物品。 李青林笑著對潘可為道:“你忘了他是有特長的,那就是國語和繪圖能力,小林那一口流利的國語就是田中選他的理由?!?/br> 潘可為點頭道:“對!執行這樣的任務有這兩條也就夠了?!?/br> 見帶來的那個年輕人還在拿著照相機對著那堆東西拍個不停,他一把奪過來并關了相機鏡頭,道:“這一堆垃圾有什么好拍的,純粹就是在浪費膠卷!日本人說咱們國語比咱們還地道,這就是差距!回去以后我給你們找好的日語老師,你們以后說日語要比日本人還要地道!” 見潘可為已經想走的樣子,李青林指著那一堆東西問潘可為;“這些東西和錢怎么辦?” 潘可為手一揮,道:“這堆破爛你看著辦吧?!?/br> 小林的物品里有點積蓄,還有佐藤機關剛發給小林一些報酬,但都是“滿洲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 一九三二年六月,為了從經濟上控制中國東北以及從中國掠奪經濟資源,日本在東北成立“滿洲中央銀行”。僅在一九三二年,偽滿洲中央銀行就發行3.2億元紙幣,這些紙幣簡稱“中銀券”。日本正是利用發行貨幣從中國東北掠奪了大量物資,從而將戰爭的費用轉嫁到中國人民頭上,事實上達到了“以戰養戰”的目的。 “滿洲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在本地等于是一堆廢紙,李青林收著也沒用,于是拿出來遞給潘可為道:“你們有辦法花出去,還是你們拿走的好。剩下的東西我收拾一下,等會就將它們帶走?!?/br> 潘可為想了想,接過那一沓鈔票道:“那我就收下了,就當著你花錢買這身行頭吧?!?/br> 李青林和潘可為開玩笑道:“我今天幫你做事,你不付工錢也就罷了,現在竟然要我自己買衣服鞋子,這有點說不過去吧?” 潘可為也笑道:“你要是再能找到幾個日本特務,我給你發獎金?!?/br> 又要幫他找特務?這國民黨特務的錢是那么好拿的么? 李青林忙擺手道:“找特務是你們的專業!我今后還是老老實實種地趕大車,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去?!?/br> 說話間李青林已經把那一堆東西捆扎好,他將那個包裹往肩上一背,然后向潘可為告辭回家。 街上依然很熱鬧,李青林沿著街道慢慢晃悠。有個店鋪的門口擺著一臺收音機,此時電臺正在播送新聞,店鋪為了招攬顧客將收音機的聲音開得很大。 今天新聞主要有兩個,一是國民黨立法院通過了《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現在電臺正在加緊向全國宣傳;二是流竄陜北的“**”在英勇的國軍打擊下,又向西“回竄”了。 這部所謂《憲法草案》是國民黨中央從一九三二年十二月開始籌備憲政活動的結果,因為是在一九三六年五月五日正式公布,又被簡稱為“五五憲草”。這“五五憲草”雖然從文字和形式上具有資產階級民主色彩,其實還是強化黨國一體,維護個人獨裁,這理所當然會遭到人民反對。由于抗戰的全面爆發和隨后的內戰原因,這部所謂“五五憲草”胎死腹中,直到國民黨逃離大陸都未能成為正式生效的憲法文件。 李青林特別注意的是那“回竄”的新聞。從新聞中分析得知,東征進入山西的紅軍屢戰屢勝,蔣介石急調陳誠指揮中央軍沿正太路、同蒲路進入山西,中央軍和晉綏軍即將對東征的紅軍形成合圍之勢。為避免大規模內戰爆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積蓄革命力量,五月一日至五日,東征紅軍主力和總部人員西渡黃河,全部撤回陜北。 李青林總算得到了紅軍的消息,歷史的車輪仍然沿著既定的道路在前進。 夕陽西下時,戴禮帽、穿長衫、戴墨鏡的李青林迎著滿天的晚霞,背著包袱回到了小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