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流芳千古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穿越三國之山賊、以農為本(穿越)、圣眷(重生)、嫁給前任四叔(重生)、(穿越×重生)蝴蝶效應、重生之激流人生、漢闕
初夏的天兒,還燥不起來。日頭初升,孔廟外三千余南雍監生以及三府學宮弟子集合在廣場之上。 “唉,聽說了嗎?今日好像是那個新晉的林司業要革新什么學制,有意思的很?!?/br> “革新?咱們都是要參加科試的,四書五經,才是正經學問,這還革新什么?”有人打著哈欠說道。 一邊有人附和著,“就是說啊,聽說是算學之類的雜學,我的天,祭酒是怎么想的,這些有用嗎?” 有用沒用,仿佛成了判斷一門學問價值的標桿。 林嵐今日穿了件黑色的長衫,顯得莊重沉穩一些。他從正道上緩緩朝孔廟之前走去。夾道邊的學宮弟子紛紛側頭望過來,這么年輕的國子監司業,恐怕還是頭一個吧。 當林嵐踏上臺階的平臺之上時,一邊的金鈴被拉響。還在下邊議論紛紛的學宮弟子都安靜了下來。 “今天,我不打算和你們爭辯什么?!?/br> 林嵐看著臺下的學宮弟子,這些人,都是大京朝的知識分子,若是他們的思想都僵化腐朽了,那么革新便永遠只是空談了。 “算學、格物學,這些學問,有沒有用呢?我說,有用。但是,我說了沒用,依然還是會有不少人這樣想,吃個飯付個賬,這點小算術還用學?” 底下不少人笑了起來。他們也都是這么想的,算學也好,格物也罷,這些在他們看來,都沒有儒學取仕來了實在。 林嵐又說道:“但是,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或許在一百年,甚至兩百年三百年,算學、格物學的地位,將會超乎你們的想象。一切都與這些你們現在看不起的學問息息相關。沒有開拓者,也就沒有進取者。我不會強迫你們去學什么,這些學問,或許換不來高官厚祿,或許換不來真金白銀?!?/br> “但是,我要說的是,你們的名字將會流芳千古。南雍孔廟,也就是你們看到的孔圣石像后邊,將會立起一丈高的漢白玉大碑,那些算學、格物學以及天文地理等雜學做出突出貢獻之人,將會在上邊留下名字?!?/br> 底下的人都懵逼了。 “什么?在孔廟留下名字,這該是一件多光宗耀祖的事情?!?/br> 有人憧憬,有人蠢蠢欲動。林嵐做不到一瞬間就讓這些自然科學深入人心,那么只能用這樣的方式,用名利來誘導?;蛟S當算學、格物、天文地理,這些都發展成了龐大的學問之后,才能擺脫儒學的光環,然而這樣的起步階段,即便是他所了解的西歐,都是籠罩在神學的光環下。 “不僅如此,孔廟兩道會專門立石像,將他的突出貢獻鐫刻在上邊。想要光宗耀祖?那就好好做學問,沒有人會說,學了算學、格物學的,就會影響科試。同樣,也沒有人會再說你學的這些都是沒用的東西!當你所作的成就足以鐫刻在石碑上時,比起史書上留不下半點筆墨的小官吏,你覺得哪一樣讓你的子子孫孫更加驕傲?” 底下人窸窸窣窣議論著。南雍屹立千年,朝代換了十幾個,這孔廟依舊如初,能夠在孔廟外留下點什么,自然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或者說,做夢都沒有想過的事情。 然而林嵐拋出了這樣的一個誘惑,自然讓所有人,包括一邊的姚祭酒、呂監丞都暗吃一驚。他們并不擔心林嵐會捅出什么簍子,革新學制,本來就是一件難以施行的事,沒有人會為了一種沒有實際價值的學問花費精力,然而現在不同了,為了功名,還真會有人去研究這些學問。 其實對于算學、格物以及天文地理,古人的基礎并不比歐洲人差,落后就落后在沒有將其發展成一門系統的學問,后繼無人,幾百年冒出一個兩個這樣有貢獻的人,還是不受器重之人,導致一步步落后了。 大京朝之前,同樣有這方面學問的書籍、資料,林嵐拋出這樣的話,就是要促進學術的自然形成,能夠有春秋戰國時期那種百家爭鳴的效果,就更完美了。 “散會!” 林嵐袖子一揮,還在憧憬著碑上刻吾名的年輕才子們四散而去。姚祭酒憂心忡忡地走過來,說道:“林嵐,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嗎?” “革新學制,難道有錯?” 姚祭酒臉色難看地說道:“孔廟之外,怎能隨意樹碑?有辱神明!” “要不您和肖大家去聊一聊?晚生就這點本事了?!?/br> “你這是威脅!” 林嵐笑道:“要把學問做成學術,不是一代兩代人就能完成的,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姚祭酒,你哪一天泉下有知,就明白今天是一個多么重要的日子了?!?/br> 姚祭酒擦了把汗,好嘛,活著都還鬧不明白,就跟他說死后的事情了。 要林嵐去教方程、教函數,那簡直是要他的命。自然科學的發展,有它一定的認知規律,林嵐做的,就是引導,而不是扼殺這些看起來無作用的學科。 既然前一個穿越者欠這個世界一個孔子,欠一次百家爭鳴的時代,那么,林嵐要做的,就是開拓這個多學術時代。 終有一天,那些數學定理、物理知識,一樣會在古老的華夏開出絢麗的花朵。 林嵐走下臺階,一位年輕的學宮弟子滿懷憧憬地走過來,說道:“司業,我聽過王川夫子的算學,很有意思?!?/br> “那你感興趣嗎?” 年輕人點點頭,說道:“他和儒學不一樣。我感覺那更加接近自然規律?!?/br> “那你還會繼續去學嗎?” 年輕人思索了片刻,說道:“若是以前,可能不會。不過今日聽您這么一講,也許家里的人不會那么反對了?!?/br> “那很好。做學問多交流,討論討論著,往往真理就出來了。千萬不要敝帚自珍,有點小發現就藏著掖著,這樣永遠也成不了大師?!?/br> 年輕弟子拱手道謝,隨后滿懷信心的離去。 林嵐可能想不到,多年以后,這位年輕的學宮弟子,成了第一個算學集大成者,也是將名字第一個刻在孔廟漢白玉碑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