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徵未兆_146
可見就算是天家,兒女也都是債啊。 耗吧耗吧,反正陛下也不能因為一點小兒女之間的私情,就把他葉家的兒子打死。 幾日后,葉家人離開虎嘯關,葉澄準備回軍營。路過茶樓的時候,聽見里面說得熱鬧,葉澄悄悄拉了下馬韁。 當日他從軍營回來路過的時候,這茶樓里說的還是“癡情郎變奪命鎖,十年知面不知心”,短短幾日,已經變成了“相逢雖晚緣未晚,歷盡磨難始相知?!?/br> 那說書先生口中說的,正是葉澄這幾日的杰作。葉澄在過去的某一世,當過說書先生,對寫本子也頗有心得,這故事編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頓時引得滿堂喝彩。 葉澄得意地露出一口白牙。 如果放在之前,葉澄或許會樂意當個被辜負的苦情人,好賺點同情和熱度,但現在他有了季芳澤。 縱然他是葉澄,但在世人眼里,他就是葉端瑜。 葉澄只會和季芳澤牽扯在一起。 雖說換了主角,這故事目前可能只會在虎嘯關流傳,但等到日后,就未必了。 他真心實意要和季芳澤長久,那早晚都是要回去提親的。 若能以實打實的彪炳戰功,換取當殿求婚皇長子,沒道理熱度壓不過當初的探花郎和小王爺。 葉澄騎著馬,慢悠悠地走著,頗有些鄭重地心想:必須要更兢兢業業呀。 畢竟這除了任務,還和他的終身大事有關。一個真正的男人,就該同時承擔起事業與家庭的重擔! …… 時光平靜地過去,除了偶爾的“剿匪”,夏榮邊境仍算維持著和平的局面。 但等到葉澄來的第三年,戰爭還是爆發了。前一世,葉端瑜被困后院,對外界的消息感知極為遲鈍,只隱約知道是夏榮戰爭再次爆發,虎嘯關戰況凄慘。 葉澄之前還想過,該如何委婉地提醒邊境將領,使大夏盡可能地做好應戰的準備。但這三年待下來,他發現,盡管京中漸漸施壓,民間也議論漸起,但懷化將軍始終沒有松懈過虎嘯關的軍備。 懷化將軍一直在練兵,在巡防,像是隨時準備著和榮國的大戰。 葉澄雖然比尋常人的經歷要多一些,卻也不會自視甚高。這世間有的是天才和人杰。懷化將軍是個很了不起的將軍,有遠見和謀略,不需要其他人多嘴。這個其他人也包括葉澄。 其他人在他麾下,只需要按命拉練,聽令出戰,就已經足夠了。 這場戰爭之所以會打得慘烈,并不是因為虎嘯關準備不足,只不過是時運和實力的對峙罷了。 這一年,大夏先后遭遇了旱災蝗災,全國糧價飆升??v然是軍糧補給,戶部也不得不一拖再拖。其實戶部也并不是要苛待邊疆,只不過是一時籌不過來,軍糧的運送便晚了半月。 可就在這時候,大夏多年的一個附屬國竟突然投敵。與附屬國相鄰的城池,軍防自然比不過虎嘯關。榮國接連攻破了大夏兩個小城,因此繞過了層層巡防的虎嘯山,直接帶著十萬大軍兵臨城下,糧道被截斷,虎嘯關成為孤城。 城內的糧草數量不足以支撐長久守城,而援軍不知何時會到。 他們不能一直困守城池,必須選擇出城迎戰。 虎嘯關需要突圍的尖刀。 作者有話要說:我發現時間有點怪,稍微改了一下。 晚安。 第71章 榮國的軍隊出其不意,從天而降,虎嘯關的兵將沒有收到任何消息,倉促之下緊急撤回城內,開始守城。 懷化將軍多年備戰,手底下的兵將自然也有準備,最開始的慌亂過去之后,很快就控制住了局面。榮國發動了幾次試探性的攻擊,都被擋了下來?;[關城內百姓和士兵的狀態尚好,甚至算是士氣高漲,但城內的將領官員,卻食難下咽,夜不成眠,猶如高劍時刻懸在頭上。 因為他們知道,城內缺糧。 虎嘯關和外界的消息隔絕,不清楚外界具體情況如何。雖說虎嘯關幾日沒有消息傳去,京中肯定知道出事了。但援軍能不能來,卻仍是未知。 如今榮國大軍按兵不動,幾次攻城也是雷聲大雨點小,顯然是打著長期圍城,叫他們糧盡彈絕的打算。榮國這次很可能是傾巢而出,大夏和虎嘯關相鄰守望的城池也陷入了包圍和苦戰,無法及時前來救援。 而最叫人煎熬的是,城內的情況比敵人以為的更糟糕!因為之前軍糧推遲,沒有及時送到,他們城里的糧食最多只能再堅持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