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徵未兆_74
009象征性地問:【宿主是否先接收任務線和原主記憶?】 葉澄看著那幾個虎視眈眈的士兵:【我覺得,他們大概不會給我時間慢慢接收記憶?!?/br> 領頭的那個人冷笑道:“我們哥幾個都是粗人,奉命行事,不懂葉大人那套君臣大義,亂臣賊子。要是不想吃苦頭,葉大人還是別為難我們哥幾個,乖乖跟我們走吧!” 葉澄贊嘆道:【多善良的好心人啊。直接就把情況給我解釋清楚了?!?/br> 見葉澄沒反應,領頭的那人耐心耗盡,朝前走過來。 然后他們就看到,坐在書桌后那個剛剛痛斥他們,面色微白的文弱書生,慢慢擼起了袖子:“不好意思啊,我這個人呢,就喜歡讓別人為難?!?/br> …… 這次和葉澄交易的人,叫做葉松寒。 清河葉家的嫡支公子,五歲成詩,七歲能賦,夏朝有名的神童。神童并沒有因為長大而泯然眾人,反而越發文采斐然,風姿出眾。 弱冠之年奪得狀元,入翰林院,因為深得帝心,破例賜南書房行走??胺Q風光無限,翩翩濁世佳公子。 二十五歲那年,連累老父,牽連家族,身敗名裂而死。 之所以落得這樣的結局,主要是因為他意外結識過一個“朋友”,叫何閑。 他們少年時在一個文會上意外相識。何閑自稱是江南人,來京城游歷。兩人一起辯過經義,言談間非常投契,漸漸成了朋友。后來何閑回了江南,兩人也一直互通書信,沒有斷過來往。 葉松寒一直以為他是江南何家的旁支子弟,壓根就不知道他真名叫季恒閑,也不知道他是寧南王的兒子。 他單純拿何閑當做好友,然而季恒閑對他卻是別的心思。 后來,葉松寒高中狀元,步入仕途。這一年,皇帝要去江南的行宮避暑,當然要帶上自己的一干心腹大臣。葉松寒也在其中。 結果寧南王早有謀劃,突然舉兵造反,兵臨行宮。季恒閑作為鎮南王最得意的兒子,當然也領了一支兵。 反正也是順便,季恒閑就想起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白月光。 造反沒能圓滿成功。救兵及時趕到,將皇帝等人就走。但葉松寒被季恒閑抓走了。 葉家是什么人家,對皇權正統的忠誠,幾乎是刻在骨子里的,當今陛下乃是先帝嫡子,堂堂正正拿著遺詔繼得位,況且當今陛下對葉松寒還有伯樂之恩。 葉松寒當然不可能投降。 他一開始知道真相,只唾罵了季恒閑一句“亂臣賊子”,便不再說話。他知道自己落在敵人手里,恐怕很難獲救了。季恒閑防備著他尋死,把他鎖在牢里,于是葉松寒便閉目絕食,一言不發。 他這樣出身性格的人,是絕不畏死的。如果真是如此,可能也就是一段剛正不屈,貞良死節的佳話。 問題是,這是一本替身上位文。葉松寒就是里面倒霉催的,被替的那個“白月光”。 季恒閑少年時和葉松寒相識,對他念念不忘,但是當時他們全家還在南方裝鵪鶉,他沒辦法做什么。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叫人心里癢。后來他意外遇到了一個出身貧寒,長相幾乎和葉松寒一模一樣的少年。季恒閑把人帶回去,精心養起來,要他讀葉松寒的文章,一舉一動,□□著按葉松寒的模樣教。 季恒閑使盡了辦法,但葉松寒性格極烈,無論他怎么做,連看他一眼都懶得看。季恒閑心里突然冒出來一個特別惡毒的念頭,他到處帶著那個替身,連帶兵談判也不放下,舉止狎昵放肆。 五六年的時間,不說內里才華如何,舉止言辭怎么也學得七七八八了。那個替身跟葉松寒長得極像,又從來沒有真正在人前出現過。別人看到這一幕,會怎么想? 葉松寒投敵了,甚至為了活命,做了季恒閑的孌寵。 消息傳回去,別說是葉家人,別的人也不信啊。但是很多人都看到了。葉松寒的堂弟連夜趕了過去。他也不得不承認,那應該真的是葉松寒。 葉父一輩子嚴肅端正,怎堪受此恥辱,為證葉家清白,消息傳回來當天,在葉家大門前自刎身亡。母親隨后自盡。葉氏視他為恥辱,逐他出宗。百年清名毀于一旦。 葉松寒在牢獄中得到消息,當場陷入癲狂,眼中流出血淚,氣絕身亡。 后面那個替身和季恒閑是如何相愛相殺,深情虐戀,多少男配亂入,就和葉澄沒關系了。 葉澄看完原身的記憶,抬起頭,視線從書房中掃過,最后停留在了墻壁懸掛的佩劍上。 葉澄拔出那把劍,劍身如雪,映出眉眼中的凜冽寒光。 “那個王八蛋在哪兒?” 作者有話要說:呼,第二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