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 家養型咒靈、[綜武俠] 因為知道太多而在江湖極限逃生、[咒回同人] 六眼神子遇見心軟的神、[咒回同人] 夏油教祖吃代餐翻車后垂死掙扎出了he、嫁給暗戀的死對頭、貓都比你有良心、入贅炮灰哥兒后、[綜漫] 某柯學的方塊大作戰、[綜英美] 超英家的雪豹、春水煎茶
天逆鉾的因果律是攻擊時可以無效化一切術式效果,哪怕是五條悟碰上這樣的因果律武器大概率也會吃虧,就更別提其他術師了。 說起來五條悟是不是已經在這上面吃過虧,所以才格外關注因果律武器? “那借我回去研究研究怎么樣?” 五條悟舉著鏡片從里面看過去,一層墨鏡套一層金邊眼鏡看上去相當滑稽。 這是要找人幫忙研究的意思? 小田切一把從五條悟手里奪回自己的眼鏡。 看著五條悟因為茫然和不可置信從墨鏡邊緣露出的一點藍色,他搖搖手中的眼鏡,笑了笑。 “第二重因果律——僅限我、小田切晴使用?!?/br> “所以,請求駁回,五條先生?!?/br> 五條悟的藍色大眼睛眨呀眨,試圖讓幾分鐘之前還沉迷于他美色的情報販子心軟一小下。 “怎么可以這樣嘛~” “請不要隨意対第二次見面的陌生人撒嬌,五條先生?!?/br> “真無情——” “謝謝夸獎?!?/br> 他這是好像,搞到対五條悟寶具了? 好耶! 正在他自鳴得意沾沾自喜之時,駕駛座上一直充當透明人的司機先生突然弱弱地対他們說:“已經到目的地了?!?/br> 哦対,他今天來是為了看看傳說中的八原結界,見到五條悟只是個意外,剛才氣氛太怪,他差點本末倒置。 被迫在附近兜了三個圈的司機先生:嗚嗚嗚,這兩個人沒有心,他回去就要和家主大人提加薪的事!他真是太難了。 “趕緊下車?!?/br> 把自家司機撥給小田切,在冷風中站了近一個小時的的場靜司面色不善地敲著車窗。 小田切在車內欲言又止。 雖然但是,你敲的是五條悟那邊的車窗啊小靜! 看到小田切晴從車的另一側出來,的場靜司也怔愣了幾秒,不過他很快就調整好情緒,対從他這邊下車的咒術界專業人士表現出當地除妖師的風度。 “你好,五條家主,幸會?!?/br> 情緒轉變之快令小田切嘆為觀止。 這就是一家之主嗎,也太酷了吧。 五條悟顯然也対除妖師的的場一門有所耳聞,畢竟他們千年之前很有可能是一家,只是后來才區分開特定的方向。 大多數咒術師都能看到妖怪,除妖師也可以祓除一些比較弱小的咒靈——這就是證明。 “幸會,的場家主?!?/br> 但五條悟只是稍稍低下他的頭,矜持地打了聲招呼,和剛才還在車內和他玩鬧的五條貓貓判若兩人。 小田切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不禁感嘆果然在某種程度上這兩個人還挺相像。 比如都是大家族當家,又都很年輕之類的。 “五條先生,請來看一下這里的‘缺口’?!?/br> 小田切還在神游天外,那邊的兩位專業人士已經開始工作。他聳聳肩,戴上眼鏡,也看不到透明的結界哪里出現了缺口。 五條悟伸出一只手,碰了碰眼前的空氣。 藍色的咒力瞬間竄入透明的“殼”,直入云霄后又在人眼看不到的地方落地。咒力以線的形式被輸出,在結界上織成細密的網絡。整個結界像被激活一樣,被漂亮的藍色包裹。 在小田切原本空無一物的單邊眼鏡后,于他的左眼虹膜上留下瑰麗的印記。 “噢噢,這還真是了不得的結界?!?/br> 五條悟由衷地稱贊道。 “八原的結界原本是由千年前的大陰陽師安倍晴明的后代的杰作,千年來守護八原的和平,從未出現過疏漏?!闭f到這里,的場靜司頓了頓,“但在一個月前,的場一門的除妖師毫無征兆地在八原內受到襲擊,調查發現不知從何時起,這里的結界出現了‘缺口’?!?/br> “這個大小,應該只夠一些原型小的妖怪們出入吧?”五條悟用手指大概比了個大小。 “按原型來看,確實如此?!钡膱鲮o司回道:“但是和咒靈不同,妖怪是會思考有自我意識的種族,只要有一個缺口,哪怕要它們自己鉆進容器也不是不可能?!?/br> “而容器的大小,我們就不得而知了?!?/br> 五條悟思考兩秒后,干脆放棄:“你說得対,不過現在的問題是,該如何修補結界——的場先生有什么解決辦法嗎?” 的場靜司搖搖頭:“這種結界術在除妖師間已經失傳,正因如此我才向咒術界求助……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咒術界不是有一位號稱‘不死’的術師嗎?” “你是說天元?”一提起這個名字五條悟臉上的嫌棄清晰可見,“那個據說活了千年的老怪物?這么說來結界術確實是他的專長——但我不覺得他會提供幫助?!?/br> “為什么?” “畢竟他現在應該早已自顧不暇——連維持‘不死’都很困難了吧?” 明明說的是咒術界中“天”一樣的存在,但五條悟臉上的厭惡也并非作假。 是曾經有什么過節嗎? 似乎看出了他們兩個欲言又止的疑問,五條悟輕描淡寫地解釋道:“天元的‘不死’依靠于無數星漿體的自我奉獻,每隔近一百年就會有一條無辜的生命被占據、奪取,我不認為這是正確的事情?!?/br> “但其他人認為,用一條生命,換整個日本的和平安穩是很劃算的事,対嗎?” 的場靜司平靜地看向五條悟,毫不在意自己敘述的是多少人隱于虛假勸說下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