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宣戰威脅?大魏應戰!國運圣旨,民意之龍!突邪怕了!
一個殺字。 震驚了整個陳國上下。 也震驚了多方勢力。 突邪王朝。 乃是中州三大王朝之一。 與初元王朝并列。 昔年,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是大魏的敵人,兩大王朝聯合才可以抵擋大魏。 而如今,大魏沒落,兩大王朝各自有一品武者,只是數量少于大魏,加起來才兩尊。 其他方面,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碾壓大魏,是全方位的碾壓。 否則的話,這次大戰,蕃國,唐國,阿木塔,突良,包括陳國,為何有這么多糧草?為何有這么多武器戰甲? 這兩個國家若說沒有援助,許清宵死都不信。 如今的大魏,打不過突邪,這是鐵板釘釘上的事情。 誰都無法更改。 但,倘若真殺起來了,大魏也是有能力咬下突邪王朝一塊rou的。 而且是連皮帶血咬下一大塊rou,能讓突邪王朝鬼叫連天。 一旦如此的話,最大收益之人,便是初元王朝了,什么都不做,看大魏和突邪王朝爭斗。 只不過,不管是突邪王朝還是初元王朝,甚至是諸國,他們都知道一件事情,大魏不會戰。 大魏不敢戰。 這一次,大魏都算是硬著頭皮上了,這還是平內亂之戰。 真要敢繼續戰的話,大魏必將亡國。 試問一下,大魏敢嗎? 大魏的高層舍得嗎?大魏又愿意嗎? 他們不愿意,他們也不敢。 這就是突邪王朝的底氣。 可沒想到的是,當突邪王朝出面了,按理說許清宵就應該收斂一點,大魏就應該收斂一點。 可沒想到的是,許清宵竟然如此。 還要殺? 還敢殺? 這當真是赤果果地扇了突邪王朝一巴掌啊。 可最為震驚的是誰? 是陳國國君,是陳國百官,是陳國百姓。 都到了這個時候,突邪王朝都出面了,許清宵竟然還敢殺?許清宵竟然還要殺?你到底是不是人???你還是不是人??? 人們驚愕,不敢想象許清宵到底是個什么人?這是個瘋子嗎?大魏竟然讓一個瘋子擔任監國少卿。 “許清宵!” “你當真是個瘋子,你是個瘋子,徹頭徹尾的瘋子?!?/br> 陳國國君怒吼道。 他氣急敗壞啊。 本以為,突邪王朝的出現,能夠壓制許清宵的氣焰。 卻不曾想到的是,許清宵竟然這般。 這.......這.......這! 他氣的要暈倒了,氣的要當場暴斃。 而第十一城外,大魏軍沒有任何猶豫了,依舊是殺,無情的殺。 既然許清宵有令。 那就按照許清宵之令來吧。 “諸位將士,隨本侯,殺!” 那喊殺之聲,沖散了天穹之云,明月都被這股殺氣給驚退了,陳國的上空,除了有血霧和戰火之外,取而代之的便是烏云。 黑壓壓的,壓在陳國百姓上下,心情沉重啊。 這一刻。 司龍王宮。 當司龍王得知這份戰報后,大殿內所有人都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一時之間,他們忽然發現,自己這次遇到的敵人,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瘋子,但就是這個瘋子,讓他們有力使不上。 所有的計劃。 所有的布局。 所有的一切,仿佛都顯得極其可笑,那些自信,那些尊嚴,那些驕傲,在許清宵眼中,仿佛一文不值。 突邪王朝出面了,他也照殺不誤,這等豪邁,這等氣魄,古今罕見啊。 “不!” “許清宵,他必死無疑?!?/br> “他這是自掘墳墓,得罪突邪王朝,他是要讓大魏亡國滅種啊?!?/br> “大魏絕不會容忍他這種存在的,絕對不可能?!?/br> 司龍王發出咆哮聲,可怕的咆哮聲。 他不信。 不信突邪王朝壓不住許清宵,他更加認為,許清宵已經死了,對,他已經死了,一個將死之人。 得罪陳國沒有關系! 屠戮陳國百姓,沒有關系。 可如若許清宵得罪突邪王朝,那么就算是神仙來了,今日也保不住許清宵。 他之前的震撼,是震撼許清宵這個人,并不是震撼許清宵的手段。 得罪突邪王朝,許清宵注定要死。 大魏王朝不會因為一個許清宵,而去冒險得罪突邪王朝的。 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也就在同一時刻。 大魏王朝, 文華殿內。 一切都仿佛靜止了一般。 許清宵公然回懟突邪王朝,這一點他們是真的沒有想到,雖然之前許清宵說過,這一戰是守國之戰。 但當事情發生的時候,又完全是另一種心態想法了。 大魏打得過突邪王朝嗎? 打不過。 除非動用一品。 而到了那個時候,已經是山河破裂之時了。 對于個人來說,腦子一熱,你想要跟別人拼命,而且基本上是打不過的情況下,最多重傷對方,這是可以的。 大不了就是為爭一口氣嘛。 可對于國家來說,利益大于一切,不管大魏王朝遭遇什么恥辱,也不管大魏王朝遭受怎樣的不公平對待,他們都不希望走到亡國之戰那一步。 更何況,眼下大魏蒸蒸日上,明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眼看著就要慢慢崛起,重回巔峰了。 讓大魏拼命,開啟真正的國戰,他們自然不愿意? 當年蠻族入侵,大魏都沒有亂來,也只是北伐罷了,不敢涉及其他國家,就是因為國家為主。 可現在,許清宵公然回懟突邪王朝,這算是將惡化啊。 徹徹底底的鬧翻啊。 這對大魏不利,極其的不利啊。 “守仁,是時候收手了?!?/br> “守仁,差不多確實可以收手了?!?/br> “守仁,若與突邪交鋒,我大魏江山,當真要完啊?!?/br> 這一刻,不是文臣們開口,而是武官們齊齊開口。 安國公第一時間出聲,他勸說許清宵收手,打到這里,大魏已經贏了,光是這些戰利品,再加上各種好處,的的確確可以收手。 這個時候,只要派出文臣與對方進行談判,大魏便可得到自己的各種好處,雖然付出了一定代價,可對于整體來說,大魏是贏了的。 戰爭,不是在乎你殺了多少人,而是你得到了多少好處,是否完成了自己的目的。 大魏這次征戰的目的很簡單。 第一,弘大魏國威。 第二,震異族番邦。 第三,用極少的代價,完成以上兩件事,以戰養戰。 以上三點,大魏都做到了,唐國,蕃國,阿木塔,突良,再加上此戰過后,陳國必然要付出代價。 大魏已經賺了,雖然他們知道,有突邪王朝的插手,大魏也會付出一些代價,但整體來說,大魏不算虧。 既然如此的話,完完全全可以收手,然后開始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 這一戰,也向天下人證明了大魏的實力,可以收手了,是時候收手了。 武官們勸說許清宵,可以說有些滑稽,畢竟他們開始一直喊著要北伐,喊著要宣戰的武官。 可現在他們不是怕了,而是擔心事態再發展下去,會達到一個不可逆轉的狀態,到時候大魏不戰也得戰啊。 然而。 面對武官們的勸說,許清宵閉上了眼睛。 眾人不敢打擾許清宵,希望許清宵能夠靜一靜,能夠想一想。 但過了一會后。 許清宵睜開了眸子,他緩緩開口道。 “此戰!” “只可進,不可退?!?/br> “大魏,已無退路可言?!?/br> 許清宵開口,這是他的意思,很直接,也很篤定。 這一戰,大魏已經沒有退路可言了。 “守仁,有退路的,有退路的,怎可能沒有退路?” “只要收兵,讓將士們先駐軍陳國十城,我等可以與陳國交談,另一方面,還可以與突邪王朝交談?!?/br> “爭取談出一個雙方滿意的結果,怎么會沒退路呢?” 安國公急忙出聲,與許清宵解釋。 可許清宵搖了搖頭。 他對面目光,落在沙盤之上,而后緩緩開口道。 “大國交談的底氣,永遠是刀劍與鮮血?!?/br> “若撤軍,助長異族氣焰是小?!?/br> “大魏好不容易凝聚的士氣,也會隨之消散?!?/br> “如若撤軍,未來的事情,許某全部可以算出來?!?/br> “突邪王朝以陳國十城為由,大肆抨擊大魏,要求大魏給予各種賠償,賠償于陳國?!?/br> “人命大于天,賠償多少,都是由突邪王朝談判,若談的好,其賠償應當是這次大魏所有戰利品,再加上個幾十萬萬兩白銀?!?/br> “若談的不好,那便是百萬萬兩白銀,甚至突邪王朝會要求大魏割地賠償,如若大魏不愿答應,那么突邪王朝以退為進,要求異族國脫離大魏?!?/br> “只因這次屠城,這些理由,完全夠了?!?/br> “而如此一來,大魏即便是沒有割地,但一定會賠償銀兩,而這些銀兩,從國庫出,也是從大魏百姓身上出?!?/br> 許清宵說到這里的時候,他稍稍停下來了,看了一眼所有人,百官們都不說話,因為他們知道,許清宵說的一點都沒有錯。 只要大魏現在收手,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大魏與突邪王朝之間進行商談了。 而突邪王朝也一定會抓住屠城這個點,來大做文章,因為這件事情,大魏的確做錯了。 “許某說的一切,還算理想?!?/br> “只要大魏答應,百國脫離,賠償銀兩,看似大魏沒有傷筋動骨,可初元王朝會不會出面?” “突邪王朝拿到了自己想拿之物,初元王朝難道就不想分一杯羹嗎?” “自大魏出征那一刻開始,大魏就無有任何退路?!?/br> “諸位國公,難道這一點,需要許某說嗎?” 許清宵出聲,他一字一句,說的鏗鏘有力。 撤軍? 撤軍的下場是什么,國公若是不知道,他許清宵知道。 大魏的內政,什么時候輪得到突邪王朝來插手?又什么時候輪得到突邪王朝來彈劾? 如若答應撤軍,士氣全無,突邪王朝立刻派兵增援,到時候提出各種無理要求,大魏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不答應?你屠城之事怎么解決?就算是讓許清宵去赴死,又能如何?人家在乎一個許清宵嗎? 人家要的是百國脫離,要的是大魏戰利品全部還回來,要的是大魏賠償銀兩,用另一種方式壓制大魏發展。 這就是突邪王朝為何這個時候出面的原因,人家算計好了一切。 這些話說出,武官們徹底沉默,不是他們想不到這里,而是他們暫時沒有去想。 此時,安國公的目光望著陳正儒,而后者沒有說話,但這意思很明確,許清宵說的,一字不差。 大殿陷入了沉默。 “守仁,你的意思是!” 安國公看著許清宵,他詢問許清宵到底是個什么意思。 “等?!?/br> 許清宵吐出這個字。 等字。 眾人皺眉,不知道許清宵要等什么。 但沒有人過多詢問,而是靜靜等吧。 既然許清宵說等,那他們就等一等,畢竟現在的局勢,還在掌控之中。 與此同時。 遠在天邊。 突邪王朝。 突邪皇宮。 宏偉的皇宮,遠勝所有異族國,其奢侈程度,不弱于大魏皇宮,而且數百座新建的宮殿,這一點是大魏比不上的。 皇宮大殿內。 文武百官聚集。 突邪帝王,坐在龍椅上,這是一個中年男子,他穿著黑衣,沒有束冠,目光睥睨,氣吞山河,霸氣至極。 突邪帝王,阿木真。 一位真正的帝王,自幼登基,穩固突邪王朝內政,年紀輕輕便擁有鐵血手段,帶領突邪王朝,輝煌鼎盛。 而就在此時,一道聲音響起。 是突邪王朝的兵部尚書。 “啟奏陛下!” “大魏屠城陳國,天神共憤,陳國之中,有我突邪百姓,我朝為求安寧和平,擬圣旨叫停,阻止大魏屠城行徑?!?/br> “未曾想到,大魏王朝許清宵,依舊我行我素,指揮大魏軍屠城殺將,此事,違背天理,也違背人道,陳國等異族,送來一百二十一封密函,懇請突邪出手,救諸國于水火之中?!?/br> 兵部尚書開口,他將此事道出。 實際上這件事情,文武百官誰能不知?大家心知肚明,無非是公開說出來,商討一個結果。 畢竟突邪王朝下旨,人家根本就不搭理,肯定要玩點硬的了。 “諸位愛卿,有何意見?” 阿木真開口。 他語氣平靜,詢問滿朝文武,并沒有因為這件事情而氣憤。 此話一說,突邪武將率先開口。 “陛下?!?/br> “大魏連年衰敗,如今有些起色,雖然不足為患,可我等不可小視,再者異族國之中,有許多我突邪子民,尤其是陳國,更是有不少突邪商民?!?/br> “如今因大魏內亂之戰,導致我突邪子民被屠,此仇不報,突邪王朝顏面何存?” “臣愿請命,帶領百萬大軍,援助陳國,如若有必要,可與大魏宣戰,讓其知曉,我突邪之威,也讓他們知道知道,可汗您的天威?!?/br> 這是突邪大將,他跪在突邪皇帝面前,一番話慷慨激昂。 “陛下,臣等支持尤塔大將軍?!?/br> “臣等支持尤塔大將軍?!?/br> 一瞬間不少武將紛紛跪下,同意尤塔將軍所言。 而阿木真的目光,不由落在這些文臣身上,當下突邪丞相開口了。 “陛下?!?/br> “臣認為尤塔大將軍所言不錯,大魏王朝是我突邪王朝最大的敵人,沒有之一?!?/br> “如若不是當年北伐,只怕我等根本無法獲取國運,此戰大魏王朝雖是平內亂之戰?!?/br> “可大魏千不該,萬不該,便是屠城,這反倒是給了我們突邪王朝插手的機會?!?/br> “我朝擬旨,大魏不但不聽,反而變本加厲,根據陳國戰報,大魏已經屠戮十二城?!?/br> “如若再不及時制止,陳國極有可能會投降?!?/br> “還望陛下擬旨,也無需什么援兵,直接宣戰大魏吧?!?/br> 突邪丞相更狠,直接讓突邪大帝宣戰大魏。 此話一說,滿朝嘩然。 雖然大魏已經不行了,可還有一個初元王朝啊,突邪王朝若是宣戰大魏,豈不是.......對自己不利? 的確,突邪皇帝阿木真皺起了眉頭,聽到宣戰二字。 不過他也只是皺了皺眉頭。 “如若大魏應戰呢?” 阿木真問道。 然而后者搖了搖頭,望著阿木真道。 “請陛下放心,大魏不會應戰,也不會宣戰?!?/br> “據臣了解,大魏剛剛北伐,目前處于恢復狀態,如今的確發展不錯,這對于大魏來說,是未來的希望?!?/br> “大魏子民,都希望止戰休養,甚至大魏百官,大魏女帝,都不愿再興征戰,如若他們敢應戰,那么北伐早就開始了?!?/br> “無論是對于大魏王朝來說,還是對大魏百姓來說,大魏都不敢應戰的?!?/br> “我等也不是真正的宣戰,只是嚇唬大魏罷了,這樣一來,也可以得到異族百國的支持,到時候異族百國,極有可能成為我突邪王朝的領地?!?/br> “并且一旦宣戰,不出三日,大魏便會派人求和,到了那個時候,索要什么好處,全部都是我突邪王朝所言?!?/br> “讓他們給什么,他們就給什么,眾所周知,大魏文宮都是一群軟骨頭,他們現在與大魏關系不合,我等也可以與他們溝通,逼迫他們施壓大魏?!?/br> “一旦這樣,我朝什么都不做,便可將之前援助的所有兵馬糧草,全部收回,甚至還可以翻倍收回,同時也得到許多異族國的支持?!?/br> “是真正的贏家!” “而如若不宣戰,臣擔心,初元王朝會搶先一步,這對我朝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br> 突邪丞相認真分析,他認為大魏不敢應戰,也絕對不會應戰的。 的確,他并非是胡言亂語,也不是自信膨脹,而是通過各個情況來的,大魏王朝的確不敢應戰,除非大魏王朝不想過了。 打算玉石俱焚。 可這現實嗎?就算你想要玉石俱焚,大魏百姓答應不答應?大魏藩王答應不答應? 這就是他們的自信。 隨著丞相此言一說,文臣們也紛紛附議。 “臣等,支持丞相所言!懇求陛下,宣戰大魏!” “陛下,此次乃千載難逢之機,萬不可錯失,懇求陛下,宣戰大魏?!?/br> “懇求陛下,宣戰大魏!” 眾臣紛紛開口。 龍椅上,阿木真沉思了許久。 王朝之間的宣戰,絕對不可能如此隨便。 但看著滿朝文武的態度。 再加上自我的分析。 最終,阿木真開口了。 “既然如此,朕,同意宣戰?!?/br> “擬定圣旨,昭告天下,宣戰大魏,援兵陳國?!?/br> 阿木真開口。 他答應下來了。 宣戰大魏他不怕,因為大魏不敢應戰。 亦或者是說,為了國家整體的利益,大魏不會選擇應戰的,這可不是打一架這么簡單的事情。 弄不好,就是國破家亡的下場。 “陛下英明!”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下一刻,滿朝文武齊齊開口。 隨后,一則圣旨,從突邪皇宮宣出。 “詔曰,大魏殘暴,屠城滅國,天神共憤,人道不容,殺我子民,血海深仇,今日,突邪王朝,宣戰大魏,派百萬大軍,援助陳國,但念天下太平不易,給予大魏三日時間,派遣使者,接受和談?!?/br> 當圣旨頒布而出,整個中州嘩然一片。 沒有人會想到,突邪王朝竟然會宣戰大魏。 這可是兩大王朝之間的事情啊。 已經不是小國之爭,而是真正的大國之爭。 弄不好,就不是什么血流成河那么簡單,而是赤地萬里,日月無光啊。 消息一出,中州嘩然,而后天下嘩然。 世人皆知,大魏王朝與突邪王朝勢必會有一戰,包括初元王朝。 畢竟三大王朝,最終會進行統一,只是什么時候戰又是誰贏,這些都不好說。 可沒想到的是,這一戰,來的如此之快。 突邪王朝的宣戰圣旨,幾乎不到半刻鐘,便傳到了大魏當中。 因為突邪王朝是宣戰大魏,自然而然,大魏會在第一時間得知宣戰內容。 文華殿內。 當突邪王朝的宣戰圣旨響起。 所有人都驚愕了。 因為事情已經到了一個難以調控的地步,如若再走錯一步的話,當真會惹來天大的麻煩。 只是沒有人說話,所有人都顯得無比安靜,大家的目光,皆然看向許清宵。 感受到眾人的目光。 許清宵沒有任何一點異樣,他的目光,依舊清澈,也依舊堅定。 只是,王朝之間的宣戰,也不是他能決定的了。 必須要由大魏女帝來回應。 “陛下有旨,宣,百官入殿?!?/br> 這一刻,聲音響起,女帝出面了,到了這個地步,女帝不可能不出面。 “諸公,走吧?!?/br> 當下,許清宵動身,他喊了一聲諸位大人,隨后第一個走出文華殿。 國公列侯,六部尚書,滿朝的文武皆然沉默,但他們身子還是跟著許清宵去了大殿。 文華殿距離朝會大殿,并不算遠。 時隔一段時間,再次來到大殿。 百官們的心情,完全不一樣。 如若說征戰異族,這是熱血與骨氣,可現在突邪王朝的宣戰,如同一桶冷水,澆滅了他們所有的熱血,讓他們冷靜下來了。 而冷靜下來的原因,是大魏百姓,是大魏國運,而不是敵人的強大。 很快,百官入朝。 許清宵為監國少卿,走在第一位,也出現在陳正儒前面。 “臣等,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br> 百官們齊齊朝著龍椅上的女帝朝拜。 龍椅之上,女帝揮了揮手。 “眾愛卿免禮?!?/br> 以平日的性子,女帝都是沉默不語,先是讓百官開口,可今日,女帝率先開口了。 “突邪王朝宣戰大魏,眾愛卿有何看法?是戰是和?” 女帝直接開門見山,沒有那么多委婉了。 此話一說,陳正儒第一個出列開口了。 “陛下?!?/br> “大魏王朝,歷經北伐,百姓窮苦,此戰,臣認為,不戰最好?!?/br> 陳正儒是支持許清宵的,可如若在天下百姓和許清宵之間取舍,他選擇的還是天下百姓。 不是他不相信許清宵,而是他不敢賭,不敢拿大魏國運來賭。 “臣等,也認為,以和為貴?!?/br> “臣同意?!?/br> “臣也同意!” 文臣們一個個開口,六部尚書,皆然開口了,如陳正儒一般,他們不是不支持許清宵,而是他們不敢賭啊。 拿大魏的國運江山來賭,輸了,可就真的什么都沒了。 面對六部尚書的回答,許清宵并沒有任何一點生氣,相反他更加敬佩諸位尚書了。 他們的選擇,是站在百姓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個人角度。 “諸位國公又是什么看法?” 得知文臣們的想法,女帝又將目光看向大魏國公們。 “老臣!” “同意丞相之言!” 安國公沉默了一下,可最終他也是這般態度,不戰最好。 其余國公列侯,也紛紛表態,支持陳正儒。 下一刻,女帝將目光落在了許清宵身上。 她面容平靜,看著許清宵道。 “許愛卿,滿朝文武都同意和,你如何覺得?” 女帝望著許清宵,如此問道。 聽到女帝的詢問。 許清宵朝著女帝一拜,而后又朝著文武百官一拜,最后才開口。 “大魏有諸位在,是大魏之福?!?/br> “許某敬佩諸公?!?/br> “但許某有些話,還望陛下,望諸公不嫌啰嗦?!?/br> 許清宵出聲。 而后他繼續開口。 “大魏王朝,七百五十余年,自太祖建國,風調雨順,五代仁君,使得大魏百姓安居樂業,民族強大,國家強盛,號稱上國之上,八方來拜,天下共尊?!?/br> “然,靖城之難,大魏淪為人間煉獄,百年恥辱,刻骨銘心,大魏之傷,永不可忘?!?/br> “武帝北伐,揚我國威,壯我軍心,立我魏骨?!?/br> “可北伐之后,餓殍遍地,易子相食,區區八字,道不完大魏之傷,訴不完大魏之痛?!?/br> “臣!許清宵!認為,大魏之痛,并非于國庫空虛,大魏之傷,也并非于臣民之饑腹?!?/br> “大魏真正的痛,是鐵騎破山河?!?/br> “大魏真正之傷,是民族無骨氣?!?/br> “諸公?!?/br> “閉上眼睛,可否聽得見那嚎哭之聲?” “諸公?!?/br> “睡夢之時,可否看得見那絕望之神?” “此戰!” “臣,懇求陛下,應戰!” “集我大魏之軍民,宣戰突邪?!?/br> “我泱泱大魏,怎可容忍異族指責!” “此戰!” “是為喚醒我大魏軍民之心?!?/br> “此戰!” “是為昭告天下,我大魏從不畏懼?!?/br> “陛下!” “大魏王朝,何惜一戰?” “戰,是為不戰?!?/br> “殺,是為不殺?!?/br> “臣!許清宵,懇求陛下,宣戰突邪?!?/br> 說到此處,許清宵深深朝著女帝一拜,這一拜許清宵不為任何,沒有私心,而是為大魏百姓而戰。 若不戰。 對大魏來說,無非是慢性死亡。 若戰。 至少對大魏來說,有一線生機。 大殿內。 徹徹底底安靜。 許清宵這番話,讓他們著實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他們沉默,他們不語。 到最后,陳正儒深吸一口氣,他望著女帝,也深深一拜道。 “請陛下,定奪吧!” “無論戰與不戰,臣皆領旨!” 到了這一刻,陳正儒也沒有什么堅持不堅持了,讓陛下抉擇吧。 而隨著陳正儒開口,百官的聲音也紛紛響起。 是啊。 許清宵說的沒錯。 大魏的傷痛,怎可能是因為國庫空虛? 大魏的傷痛,是因為蠻族入侵,這一戰,把大魏國運都快打沒了。 吃不飽,穿不暖,至少還能吃上一口,至少還能有件衣服穿。 蠻族入侵,差一點打沒了大魏的國運,也將大魏的骨氣給打垮了。 許清宵字字珠璣,每一句話都如同刀子一般,割在百官心中啊。 眾人安靜。 而龍椅之上,女帝沒有回答,而是將一份份的奏折拿出。 “這些是各地藩王的奏折?!?/br> “大魏藩王如今彈劾于你?!?/br> “道你因一己私欲,害大魏江山于水火之中?!?/br> “許愛卿,朕,如何回答?” 女帝出聲,各地藩王的奏折,寫的極其激烈,因為到了這一步,他們不可能不激烈,奏折之中就差沒有直接寫,不罰許清宵,進京勤王,發動清君側造反了。 可是女帝根本不在乎藩王的言語。 只是,她許清宵回答,這個回答,不是給她的,而是給大魏百姓,以及各地藩王的。 因為,許清宵這是拿大魏國運賭。 賭贏了,許清宵將成為大魏第一功臣。 賭輸了,從今往后,將無大魏王朝之言。 殿下。 面對藩王彈劾奏折,許清宵沒有任何一絲驚訝,也沒有任何一絲猶豫。 而是直接開口道。 “陛下,平亂之戰,臣偶然有感,為大魏戰死的將士們,作了一詩,不知陛下愿聽否?” 許清宵問道。 “朕,洗耳恭聽?!?/br> 女帝開口,一句話便道出她對許清宵的重視。 而文武百官也看著許清宵,眼神之中充滿著好奇。 不知許清宵作了一首什么詩。 感受著眾人目光。 許清宵折過身來,望著大殿之外的大魏江山。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十周星?!?/br>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br>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br>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r> 許清宵緩緩出聲。 每一個字,他都注入了感情,這首詩他只修改了一處,那便是四周星改成了十周星,因為北伐之戰距離現在,剛好十年。 至于零丁洋里嘆零丁,許清宵沒有修改,這可以當做比喻,并無大礙。 而隨著許清宵這首詩詞念出。 剎那間。 如江河奔涌的才氣,灌入了整個大魏皇宮內。 詩成千古,映照在大魏國都之上。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武百官們愣住了。 這一刻,就連女帝都愣住了。 許清宵竟然有如此的想法。 要將自己愛國之心,映照在史冊之上。 這一刻,再也沒有人敢拿許清宵的愛國之心來彈劾了。 出口便千古。 這般的大才,再一次的驚愕了每一個人。 但真正讓所有人震撼的,還是這首詩最后一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許清宵無畏生死,他所做的一切,皆為百姓,為大魏蒼生罷了。 此時。 龍椅之上,女帝怔怔地看著許清宵的背影。 過了一會。 她的聲音響起了。 “擬旨!” “大魏王朝,建國七百載,歷經風雨,太祖萬戰,塑我大魏之骨,五代仁帝,鑄我大魏之魂,北蠻入侵,靖城之恥,毀我大魏山河,誅我大魏之心?!?/br> “今昔,突邪王朝,欲再誅我大魏之心,然,大魏雖已衰敗,可傲骨依在,其魂未滅?!?/br> “泱泱大魏,何惜一戰?” “七百江山,何懼一戰?” “自即刻起,大魏征兵,不惜一切代價,應戰突邪,北伐蠻族,此戰,大魏絕不和談?!?/br> “此戰,為大魏生死之戰,上至王公貴臣,下至黎民百姓,皆入戰?!?/br> “此戰,若敗,朕當先,以身殉國,絕不茍活于世?!?/br> “此戰,由大魏監國少卿許清宵統領,大魏六部,武官百將為輔,征戰突邪?!?/br> “望,天下百姓,能明朕意?!?/br> 這是女帝的回應。 充滿著霸氣 突邪宣戰,大魏應了。 堂堂正正的接下來了。 甚至,真正令人震撼的是。 此戰。 大魏不和! 此戰。 若敗,大魏女帝當先,以身殉國,不茍活于世。 太過于霸氣了。 大魏女帝的絕世風華,在這一刻,徹徹底底展現出來了。 許清宵回過身來,他望著女帝。 是這一刻,他看到了與眾不同的東西。 是光芒。 女帝的光芒。 萬丈無限。 女帝的光芒, 耀眼奪目。 而百官們,也在這一刻,朝著女帝一拜道。 “此戰若敗?!?/br> “臣等,愿隨陛下一同殉國?!?/br> 他們開口,聲音斬釘截鐵。 此時,許清宵望著這一切,不知為何,他一時語塞了。 被這一幕感動。 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君臣一心。 大魏做到了。 他深吸一口氣。 朝著女帝深深一拜。 “臣,許清宵,領旨!” “此戰,臣,不可不贏?!?/br> “此戰,臣,竭盡所能?!?/br> “此戰,臣敗,愿以身殉國?!?/br> 許清宵給予回答,他領旨了。 而隨著許清宵一番話說出,這一刻,每個人的眼神,都變了。 不再是猶豫。 不再是糾結。 而是堅定。 異于平常的堅定。 泱泱大魏,何惜一戰? 中原大地,誰主沉??? 犯我大魏,雖遠必誅! 也就在此時。 一張圣旨漂浮在女帝面前。 方才所言,全部化作金色文字,烙印在圣旨之上,不可更改。 剎那間,一束束金色光芒如同旋風一般,凝聚在女帝面前,顯得異常奇妙,這是大魏國運。 而后,隨著國運凝聚,一塊金龍玉璽浮現。 這一刻,女帝手握玉璽,重重地在圣旨上蓋下印章。 自此。 大魏應戰! 而就在此時,隨著圣旨蓋印。 女帝之聲,響徹整個中州,這是大魏國運的加持,傳至中州每一處。 大魏! 宣戰! 無懼一切! 整個大魏上下,在圣旨頒布之后,徹徹底底炸鍋了。 百姓們攥緊著拳頭,他們激動的渾身顫抖。 他們害怕嗎? 害怕! 可他們不是怕戰爭,而是怕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親人,自己的一切都被敵人奪走了。 但,他們更不希望,自己是跪著活。 他們更加希望的是,自己是站著死。 在這個時刻。 大魏再一次面臨危機之時。 女帝沒有選擇退縮。 沒有選擇退讓。 她希望大魏子民,是站著死,而不是跪著活。 百姓們沸騰。 他們歡呼,一個個熱淚盈眶。 有人畏懼!但更多的人是激動。 這一次。 大魏于微末之時,選擇反抗! 這一次。 大魏舍棄一切,選擇抵抗! 這一次。 讓天下人都看一看,都瞧一瞧,大魏為何能穩固七百年。 這封圣旨,感染每一個子民。 尤其是女帝那一句話。 此戰,若敗,朕當先,以身殉國。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連皇帝都如此,他們又有什么理由,來拒絕呢? 此時,大魏的民意,攀登到了一個極其恐怖的高度。 也就在此時,一道驚呼聲響起。 “看,看天上是什么東西!” “嘶!是真龍!是真龍!” “這是......這是......這是民意之龍!” 無數的驚呼聲與震撼之聲響起了。 大魏天穹之上。 竟然凝聚出一條無與倫比的真龍虛影。 這是大魏民意之龍。 代表著鼎盛即將來臨。 代表著大魏的民意,在這一刻,達成一致。 這是連北伐都沒有出現過的異象啊。 而各地藩王,再看到這條民意之龍時,一個個目瞪口呆地坐在位置上了。 因為大魏的民意,已經徹徹底底站向女帝了。 他們徹底絕望了。 如果在這個時候,他們發動戰爭的話,企圖引起內亂,那么死的一定是他們。 因為天下百姓不會放過他們的。 但真正絕望不是他們。 而是陳國。 是大魏境內所有異族國。 陳國國君,司龍王,各國國君,全部癡呆地聽著這句話。 大魏.......大魏......大魏.......大魏竟然宣戰了? 許清宵繼續屠城,他們認為,這是許清宵犯傻,許清宵是個瘋子。 他們不怕,畢竟許清宵再怎么樣,上面還有人可以壓制住許清宵。 而這個人,就是大魏女帝。 可現在,大魏女帝竟然也陪著許清宵瘋。 這簡直是,顛覆一切想象啊。 女帝都宣戰了。 那還有什么說的? 大魏將徹底進入戰爭時期,甚至一品武者都要出動,真正的廝殺。 不留余地,不計后果的廝殺。 一旦如此,什么狗屁陳國,什么狗屁司龍國,什么狗屁百國。 在大魏的鐵騎之下,全部都是土雞瓦狗。 都不需要一品武者出手了,隨便來幾個二品武者,就能將他們全部收拾一遍。 “這不可能!這不可能!” “大魏女帝為什么要宣戰?她怎能宣戰???她難道就不怕大魏沒了嗎?” 司龍王顫抖,他渾身上下都顫抖,這一次他真正感受到了恐懼,感受到了恐慌。 因為不管大魏能不能贏,司龍國,必滅! 陳國國君也是如此,他癱瘓坐在龍椅上。 他知道,自己完了,自己徹徹底底完了。 他懊悔,無比的懊悔,為什么要招惹大魏,為什么要彈劾這個許清宵啊。 現在好了,現在好了,陳國當真要完了,他這個皇帝坐到頭了。 原本只是一件不算特別大的事情,誰都沒有想到,會鬧得如此之大。 百國使者也是如此,他們甚至連自殺的心情都有了。 當大魏與突邪宣戰。 那么他們都是螻蟻,真正的螻蟻。 他們的命運,注定是滅亡,沒有第二種可能性。 異族國的國君們,也徹底沉默了,尤其是一些異族國,他們連打都沒有打啊,可卻看到了結果,一個不可更改的結果。 女帝的聲音,傳的很遠很遠。 突邪王朝。 皇宮當中。 當女帝堅定無比的聲音響起時。 突邪丞相愣在了原地。 文武百官瞬間臉色大變。 尤其是突邪皇帝,阿木真,更是露出驚愕之色。 大魏! 竟然應戰了? 而且態度如此堅決。 以國運圣旨頒布,這絕對不是嚇唬人,這是真的要開戰啊。 轟! 阿木真一拍龍椅,大殿內不少物件全部爆裂破開。 他臉色陰沉,實在是壓抑不住怒火啊。 大魏宣戰。 他根本不怕。 可問題是,大魏只宣戰突邪王朝與蠻族。 這是什么意思? 這意思就是,大魏會竭盡全力,哪怕是戰到最后一刻,也會咬住突邪王朝不放。 而這樣做的代價就是,讓初元王朝順勢崛起,白撿一個大便宜。 他氣! 氣的不是宣戰。 氣的是,為何是自己宣戰? 為何就不是初元王朝先宣戰? 原本,宣戰大魏,是把大魏逼到絕境。 可沒想到的是,大魏這般應戰,反倒是將自己逼到了絕境。 其主要原因還是,大魏女帝以國運圣旨宣戰,而不是普通一道圣旨。 如果是普通一道圣旨,他根本不怕,那是大魏試探性嘴硬的宣戰,可能真打一回合,大魏王朝就慫了,老老實實割地賠款。 可現在如此宣戰,就意味著大魏根本就不怕自己,要跟自己打到底。 玩命打。 對,大魏的確不行! 也的確打不過自己的突邪王朝。 可大魏,可以狠狠地咬下一塊rou,讓自己傷筋動骨,甚至如果真是按照這種瘋狂的想法,都不是咬下一塊rou那么簡單了。 到了國破之時,大魏一品武者就要登場了,那個時候,突邪王朝至少要付出天大的代價,才能止戰。 極其有可能,突邪王朝就是下一個大魏,那個國力衰敗,國庫空虛,各種災禍的大魏。 那如果是這樣的話,初元王朝會做什么? 初元王朝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吞并他突邪王朝。 絕對不會有任何情面。 恨不得一天殺光突邪子民,占領突邪,成為中州的唯一王朝。 應戰的話,就是這個結果。 絕對不可能有第二個結果。 所以這才是突邪王朝氣的地方啊。 自己干嘛沒事宣戰啊。 自己為何要主動宣戰啊。 “尤塔!耶律木,你們二人,誤朕突邪啊?!?/br> 阿木真發出咆哮之聲,恐怖的氣勢,讓兩人氣血翻滾,直接吐了幾口鮮血,臉色瞬間慘白。 尤塔是提議的大將軍。 耶律木是突邪王朝的丞相。 正是他們二人的自信狂妄,才導致突邪明明是優勢,現在卻陷入了劣勢和絕境之中。 “請陛下恕罪?!?/br> 兩人極其難受,卻還是跪在地上,懇求阿木真原諒。 阿木真深吸一口氣。 他望著兩人,目光冰冷無比道。 “突邪,不可戰!” “朕,派你們二人,主動前往大魏,和談此事?!?/br> “必要之時,可以付出代價?!?/br> “再沒有第二位一品出世之前,突邪絕不能與大魏開戰,大魏是瘋狗,他們窮困無比,想要臨死之前,拖垮我突邪?!?/br> “這!不可能!” “朕,也絕不可能讓他們jian計得逞?!?/br> 阿木真開口,一字一句,他選擇和談,主動去和談。 可此話一說,耶律木不由聲音顫抖道。 “陛下,那陳國他們?!?/br> 他詢問阿木真。 “管他們死活,他們全部死光,也跟朕無關?!?/br> “那群異族國,本身就該死,若不是朕要利用他們,這群背叛主宗國的畜生,真當朕會在乎他們嗎?” “必要時候,可以答應大魏,聯手屠殺,當做和談代價之一?!?/br> 阿木真出聲。 為了大局。 他選擇和談。 忍辱負重。 但也可以看出,阿木真是個狠人,不會做任何.......冒險之事。 而大殿內,所有人都知道了三件事。 許清宵.......真猛! 大魏......贏了,大獲全勝。 異族國......吃好喝好,準備等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