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三國滅了!清點資源!滿朝震驚!顧言傻眼!
唐國國君直接暈死過去了。 他千算萬算,根本就不會想到有一天背叛自己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兒子。 還他娘的是親生兒子? 許清宵心太臟了,簡直是臟到讓人恐懼。 這一手挑撥離間,打壓拉攏,玩的爐火純青啊。 先是夜襲蕃國,當所有人認為都會受降時,許清宵殺降,引起天下震驚,逼的百國歃血結盟。 本以為大家可以團結一致,可沒想到的是,許清宵不找強國合作,而是找一些充當炮灰的弱國合作,讓他們在關鍵時刻,扭轉乾坤。 這招啊,這招叫做殺降逼盟反復離間計。 唐國王宮內。 文武百官徹底喪失了一切信念了。 先是援軍出賣了自己,現在又是自家皇子出賣了自己,禮部尚書被砍頭,兵部尚書已經傻了,國君更是氣吐血還暈過去了。 他們就算是想要穩住大局也沒用啊。 這回死了。 而且死的很透徹。 神仙來了都沒用。 其實說來說去還是怪太自負了,怪兵部尚書林秋太自信了。 他從一開始就瞧不起許清宵,認為一個書生,壓根就不懂戰略。 現在好了,就是因為這種自負,被人家一夜之間端了老家,這一戰,許清宵向世人展示什么叫做真正的謀略。 大魏大獲全勝。 的的確確大獲全勝啊,僅僅用了五萬將士的生命,就滅了三國。 五萬將士雖然不能死而復生,但這三國加起來的資源,足夠大魏養出五十萬大軍。 這一點都不夸張。 三大國家的戰俘,糧草,兵器資源,以及各種礦脈等等資源。 甚至他們都可以想到,大魏會如何抽干唐國,阿木塔,以及突良的血了。 三個國家為大魏打工一百年。 仔細想想,如果大魏朝廷知道了這個消息,戶部尚書會不會笑出眼淚來??? 而唐國國門內。 十皇子朝著王宮方向嚎哭道。 “父皇,孩兒對不起你啊?!?/br> “父皇,您不要怪孩兒,古人云,殺父之仇,如若不報,枉為其子?!?/br> “今日,孩兒與您斷絕父子關系?!?/br> 十皇子嚎哭著,一邊哭一邊把自己頭發給剪斷,下一刻,他深吸一口氣,將城門打開,站姿挺拔道。 “恭迎大魏麒麟軍入城!” 這一刻,十皇子再無任何憂慮,取而代之的便是興奮和激動。 他在唐國,是十皇子,可卻是一個最沒用的皇子,不受寵也就算了,沒有什么能力,混吃等死也不行,畢竟太子多疑,很有可能某一天就會將刀砍向自己。 所以,與其被人壓制,倒不如自己借助敵人的手,解決這些麻煩。 自己當唐國的皇帝,還能抱住大魏的大腿,何樂而不為? 隨著十皇子聲音響起。 二十萬異族大軍沖了進來,與唐國將士廝殺。 沒有任何指揮的唐國將士,就如同雞崽子一般,被異族將士亂殺。 都不用大魏麒麟軍出手了。 這幫異族將士一個個憋了一肚子的火。 他們好心過來幫忙,沒想到被這群狗東西給逐出去了? 現在爽了吧?爺又回來了。 兄弟們,給爺殺。 二十萬大軍幾乎是橫推,大魏麒麟軍在身后也快速跟了進來,不過有異族沖鋒,他們的目的性就很明確了,控制城門,嚴守有人逃離。 還不等兩炷香的時間。 投降之聲響起了。 “唐王自盡了!” “唐王自盡了!” “不要殺了,不要殺了?!?/br> “我等投降,我等投降?!?/br> 悲哭之聲響起,眼見大勢已去,唐王醒后,倒也做了最后一件轟轟烈烈的事情,自刎于宮中。 隨著唐王自盡的消息傳開,唐國百姓們也徹底絕望了。 至于唐國將士,他們本來就已經沒有心思打仗,一聽到唐王都自盡了,紛紛放下手中刀兵。 這個舉動,把異族大軍氣的半死。 都已經做好了亂殺的準備,才殺一點人,結果就投降了? 要不要這么惡心人? 可對方投降,他們即便是有怨氣,也不敢繼續殺了。 是殺是留,一切還得看射陽侯的主意。 “控制城內一切動態,不允許任何人出入,諸國統領,于王宮等候?!?/br> 得知唐王自盡,射陽侯不由暗罵一聲窩囊廢,在別人眼中看來,唐王有骨氣選擇自盡,但他心里清楚,到了這個地位的人,無論如何都是想活著。 為什么死?是因為唐王知道,活下來比死更痛苦,百般羞辱都是小事,丟到大魏去,要受無數酷刑,很有可能會被凌遲處死。 所以選擇自盡,不是英勇,而是害怕,恐懼,是個孬種。 但不管如何,兵不刃血便贏得這場大戰,射陽侯也沒什么好說的,讓人先控制國都即可。 包括唐國將士。 但兩刻鐘后。 射陽侯的步伐極快,但也花費了兩刻鐘的時間,來到了唐國王宮。 王宮內早就顯得無比慌亂,太監奴才們,一個個跪在地上,他們無處可逃。 文武百官倒也想跑,可跑不掉啊,只能硬著頭皮待在此處,等候發落。 幾個畏死的文臣,直接上吊自殺。 而一些武將,也自知大勢已去,也自刎而死了。 武者上吊很難死,畢竟可以閉氣。 走進王宮內。 便看到唐王的尸體,正坐在王座之上。 十皇子一路跟隨在射陽侯身旁,當看到自己父親死在王座上時,十皇子沒有任何一點心酸難過,反倒是目光平靜。 這讓射陽侯不禁皺眉道。 “他是你父親,你為何一點不顯難受?” 射陽侯忍不住問道。 “侯爺,我已斷絕父子關系,請侯爺放心,從今往后,在下便是大魏之人,唐國一切,皆聽大魏之言,哪怕是將唐國奉獻給大魏,我也愿意?!?/br> 十皇子倒也直接,說清楚原因后,讓射陽侯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了。 帝王家最無情啊。 “將他尸體懸掛城內,讓百姓們和唐國將士們仔細看清楚?!?/br> 射陽侯開口。 而后幾個麒麟軍直接將唐王尸體搬走,再給射陽侯搬來一個新的座位。 唐國被攻下。 接下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第一步就是控制唐國國都和外城,必須要迅速掌控,以防有外敵來襲,雖然幾乎不可能會被外敵入侵,可防范于未然沒有錯。 第二步便是打掃戰場,清點傷亡,不管是敵軍還是我軍,必須要清點好來,這樣才能知道,這場戰況的主要情報。 第三步就是清算戰利品,銀子,糧草,軍需品,等等東西,全部得算清出來,這個要匯報回去,是喜報。 此時此刻,射陽侯雖然不知道具體會有多少戰利品,但想想看就知道啊。 唐國是阿木塔與突良之中,最富有的國家,再加上他們的盟軍以及背后王朝援助之物。 想想看就知道,肯定是一筆天文數字啊。 這要是清點完善了,遞交上去,他娘的自己算是立大功一件啊。 當然射陽侯知道,這場戰役之所以能贏,基本上七成靠的是許清宵,剩下三成靠的是大家浴血奮戰。 可沒有許清宵,這場戰至少要打幾個月,甚至贏得概率很小,除非去賭去拼,九十萬大軍玩命破城。 然而這樣做,沒有人敢,他射陽侯也不敢下這個決定,一旦輸了,九十萬大軍全沒。 自己絕對要被抄家。 真一點都不開玩笑。 三件事情,射陽侯吩咐將領們去做。 仔仔細細,絕對不能錯算。 也就在此時,突兀之間,十皇子的聲音忽然響起。 “射陽侯,我知道宮內有一個寶庫,我父皇,哦,不對,是唐王,唐王把所有珍貴之物,都藏在其中?!?/br> “據說里面還有一株藥王?!?/br> “要不要我給您拿出來,您看看?” 站在一旁的十皇子一直在思考什么,然而突兀之間,他想到了一件事情,唐王的秘密寶庫。 于是乎他直接借花獻佛。 與其被大魏麒麟軍搜查出來,倒不如自己說出來,這樣還算是功勞一件。 可此話一說。 射陽侯心中不由驚愕了。 藥王? 他可是知道這東西的價值啊。 不過表面上,射陽侯一語不發,而是神色平靜道。 “取出來看看?!?/br> “來人,護送十皇子,哦,不對,是唐國新皇去取寶?!?/br> 射陽侯讓人陪同十皇子去取寶。 他的確有些激動,叫錯了稱呼。 而十皇子聽到新皇二字,更是激動萬分,興奮無比,直接帶著麒麟軍前往皇宮內部。 十皇子離開后。 射陽侯咽了口唾沫。 藥王??! 這種東西,大魏王朝肯定有,但絕對沒有多少,倒不是說大魏王朝沒能力,而是藥王這種東西,天下人都爭先恐后搶著要。 而且這東西吧,價值連城,可問題是一個人只能吃一株,真讓大魏王朝花十幾萬萬兩銀子買,大魏王朝舍不得,但藥王的價值,又不止十幾萬萬兩。 所以極有特殊性。 宮殿內沒多少人,所有人都是自己的親信。 這一株藥王。 射陽侯動了心,但不是給自己用,而是想要把這東西送給許清宵。 只是想了想,射陽侯又不敢私吞,這要是被發現了,自己本來是有功,但一個不慎,就是大罪了。 想到這里,射陽侯還是搖了搖頭,罷了罷了,還是老實交上去吧。 沒必要惹這個麻煩。 大約到小半個時辰。 十皇子回來了,不僅僅他回來了,還帶著幾百個大魏麒麟軍回來了。 堆積如山的寶物,紛紛擺在射陽侯面前。 什么琉璃杯,什么瑪瑙玉飾,還有黃金腰帶,全部都是一些極其珍貴的東西。 琳瑯滿目,看的射陽侯咂舌不已。 這還真是...... 富的流油啊。 “這幫狗東西,平日里說自己窮苦,大魏有難的時候,援助幾十萬兩白銀,沒想到私藏如此多的寶物?!?/br> “當真是該死啊?!?/br> 望著這些寶物,射陽侯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每一件寶物,何止幾十萬兩白銀? 看不出來,當真是看不出來啊,這些小國居然如此富有。 這還僅僅只是一國之君的私人寶庫,那國庫得有多少銀子呢? 這一刻,射陽侯感覺,這一戰大魏要富了。 清點戰利品需要很長的時間,蕃國之所以那么快清點完畢,其主要原因是蕃國不算特別大,再加上徹查的也不過是銀兩,糧草,部分軍需品。 可大魏第二軍,攻略的是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加起來的財富,可想而知有多恐怖。 但清點戰利品是一回事。 重點是將捷報送入大魏啊。 一個時辰后。 大魏王朝。 文華殿內。 當射陽侯,廣陽侯,臨陽侯,三位侯爺的天旨送來時,整個大殿都不由將目光看去了。 他們還不知道戰況如何,如今三位侯爺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將天旨燒來,引得他們好奇。 三位侯爺皆然清點好了傷亡,所以一同時間傳來情報。 “啟!突良國已被大魏第二軍拿下,我軍二十萬,兩千戰死,六千重傷,殺敵五萬,降軍二十萬,大捷!” “啟!阿木塔國已被大魏第二軍拿下,我軍二十萬人,七千戰死,一萬四重傷,殺敵十二萬,降軍四十萬,大捷!” “啟!唐國已被大魏第二軍拿下,我軍四十萬人,一千五百戰死,兩千重傷,殲敵九萬,降軍七十萬,大捷!” 這是三位侯爺傳來的消息。 突良國兵力不足,麒麟軍輕而易舉拿下,只付出了兩千人的死,以及六千人重傷,拿下國都,自然重傷存活率大大提升,畢竟可以安心修養,最多折損一成。 阿木塔國力比較雄厚,唐國三十萬支援,再加上突良的援助,以及阿木塔本身的兵力,抵擋了一段時間,一直被殲十二萬,這才投降老實,不過大魏也付出七千將士。 最后的便是唐國,唐國兵力最為雄厚,可輸的最慘,大魏只付出了一千五百的兵力,重傷幾乎可以無視。 這已經不是大捷了,而是全面碾壓啊。 算上之前戰死的士兵,合計五萬左右,算上重傷致死率等等,六萬余人,平定三國。 九十萬大軍,連十分之一的傷亡都沒有,卻拿下了固若金湯的唐國,阿木塔,突良。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 文華殿內。 諸位國公王侯,再看到這天旨內容后,一個個目瞪口呆。 六部尚書們,再看到這天旨內容后,也是一個個鴉雀無聲。 大魏麒麟軍,是大魏最強的戰力之一,如果是硬碰硬的話,九十萬對敵兩百萬多萬,付出六萬代價,的的確確算不上大獲全勝。 可問題是,大魏是攻城軍啊,大部分死的戰士,全部死于攻城,如果不是攻城的原因。 怎可能會死? 可文武百官震撼的,并非是戰果,而是許清宵的謀略。 “守仁,這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為何麒麟軍兵分三路的情況之下,能在一夜之間,拿下三國?” 有列侯實在是想不明白,前面打了三四天了,連起碼的攻城都做不到,可一夜之間,許清宵便破了三國城門,而且還以碾壓方式,占領了三國。 這太不可思議了。 這位列侯詢問,眾人也不由齊齊看向許清宵,眼神中充滿著好奇。 感受到眾人好奇的目光,許清宵也不賣關子,如今三國已然拿下,許清宵不由長長松了口氣。 “諸位大人?!?/br> “此戰,在許某眼中,并非是攻城之戰?!?/br> “而是攻心之戰?!?/br> “蕃國殺降,是許某有意為之,其目的就是讓他們團結一致?!?/br> “強國團結,的確可以強強聯手,但以司龍族為首,當日要彈劾許某之時,為壯大聲勢,拉來許多小國?!?/br> “強國之間的團結,無非就是有共同利益,可那些小國卻沒有任何利益,甚至很有可能被這些大國盯上?!?/br> “從而淪為送死先鋒軍?!?/br> “許某抓住這點,備戰唐國之時,便已經讓人密信這些小國,在強國面前,大魏的招安,如同示弱,可在弱國眼中,大魏的招安,則是拉攏?!?/br> “再者他們十分清楚在這場戰役中,他們無法撈到好處,但跟隨我大魏,必有天大的好處,故此他們無條件加入我大魏陣營?!?/br> “而在今日之戰,他們只需要在關鍵時刻打開國門,讓我軍入內,而以我大魏麒麟軍之威,殺爾如殺雞般?!?/br> 許清宵語氣淡然,可言語之中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傲然。 他稍稍解釋。 但大殿內的文武百官,卻聽的如癡如醉,神色震撼。 過了良久,兵部尚書周嚴的聲音響起了。 “好一招以小制大,好一招以小制大啊,守仁,你當真不愧是天生的兵家?!?/br> “聽君一席話,老夫感覺當這兵部尚書,簡直是丟人現眼啊?!?/br> 周嚴夸贊許清宵,同時顯得無比慚愧。 “我等行兵作戰,所有心思與目光,全部聚集在后勤,戰場,兵陣之上,可守仁你卻將目光落在人心之上?!?/br> “好,好,好啊,守仁,你今日之戰,只怕要封神啊,為我等兵家,實實在在上了一堂課?!?/br>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以小制大,化腐朽為神奇,老夫敬佩!請受老夫一拜?!?/br> 安國公在這一刻,徹底明白許清宵是在做什么了。 他不是攻城。 而是攻心。 傻乎乎的攻城,只是送死,麒麟軍又不能拖,在這種情勢之下,許清宵的目光,放在了人心上,而不是放在戰局上。 這個理解能力,的的確確勝他們一籌。 “怪不得許大人沒有第一時間部署后勤,原來是這般,許大人您是不是早就認定,麒麟軍會在五日內攻下三國?!?/br> “所以后勤之事,完全無需擔心,直接入駐國都即可,自信,自信,許大人,你這份自信,本侯佩服,本侯佩服啊?!?/br> 有列侯如此感慨,許清宵前面兩戰,都沒有圍繞后勤干活,說實話大家是想提醒兩句的。 可又不敢開口,怕真開口了,招惹許清宵不開心。 卻不曾想到的是,許清宵不是不在乎后勤,而是許清宵已經將諸國當做自己的后勤了。 “諸位過譽了?!?/br> “許某不過是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罷了?!?/br> “此乃知行合一?!?/br> 許清宵淡然開口。 他這句話還真不是亂說。 知行合一,非要往深處去解釋,十萬個人眼中有十萬個不同的理解意思,但用最簡單的理解方式,就只有一種。 知道了,就去做。 不管任何事情,你知道了,就立刻去做。 知道了,這個事情麻煩在哪里。 就想辦法去解決這個辦法。 用最簡單的思維,去完成最不可思議的事情。 人這一生最可怕的無非就是。 不知道! 不去做! 而在許清宵心中,知行合一講述的道理,就是這個。 也正是因為如此,許清宵在殺降的時候,就已經算計好了這一切。 殺降的目的,就是為了第二戰的勝利。 當越拉越多的文武百官理解之后,震撼不由襲來,他們真的沒想到,許清宵竟然未雨綢繆到這個地步。 第一戰,就想好了第二戰如何勝利。 “現在看來,將蓬儒押進去,是對的?!?/br> “只可惜,沒有將張寧斬了?!?/br> 陳正儒理解后,他不由感慨一聲。 如若說,許清宵之前殺降,只是為了弘揚大魏國威,那么大魏文宮噴幾句,倒也沒什么問題,無非是在這個節骨眼上罵有些不太好。 可隨著許清宵如此解釋之后,大家徹底明白了,許清宵為何殺降了。 陳正儒更是愈發覺得將蓬儒扣押是對的,甚至后悔沒有直接殺了張寧。 這番話引來眾人附和。 不過就在此時,許清宵的目光看向戶部尚書道。 “顧尚書,讓戶部最近準備,要忙起來了?!?/br> 許清宵如此開口。 聽到此話,顧言先是微微皺眉,但很快理解許清宵這番話的意思了。 將三國攻下來了,接下來就是要收納財物了,不過顧言神色還算比較鎮定,打下三國是好事啊,但身為大魏戶部尚書,他又不是沒見過大風大浪。 尤其是經過蕃國這一遭,顧言感覺自己已經徹底蛻變了,最起碼不至于聽到個七八萬萬兩白銀就鬼叫鬼叫的。 “好,守仁你放心?!?/br> 顧言點了點頭,顯得平靜。 而許清宵沒有多說,而是將目光落在了第三關上面。 第一關是蕃國之戰,屬于試探戰。 第二關是唐國之戰,屬于守城戰。 第三關是西北之戰,這個就是消耗戰了,而且還是那種你不想消耗都不行的。 第四關是硬仗,真正的硬仗。 許清宵對于第三關并不在乎什么。 現在唐國,突良,阿木塔,以及蕃國都被大魏控制下來了,形成了一個大本營,一旦進攻節奏被打斷,完全可以回到大本營好生休養整頓。 大魏已經擁有了打持久戰的資本了。 異域諸國都是相鄰,再遠遠不過五千里,拿下但唐國,阿木塔,突良,以及蕃國之后,像糧草運輸,傷兵休養,完完全全不成問題,比扎營要好百倍。 這樣做的意義很簡單,各地藩王就別想起兵造反了。 當然對于藩王,許清宵可不會放過,他接下來就要對藩王下手了。 虎視眈眈盯著大魏是吧?想乘火打劫是吧? 沒問題,過幾天就能讓你們開心開心了。 拋開這些雜亂想法。 對于第三關,許清宵并不是很在乎,因為他已經篤定好了主意。 最多拖延七日。 許清宵真正的目光,是第四關。 陳國之戰。 陳國七十二府,橫豎而落,是先天的防御府城,而且據說每一座府城之下,都有三條密道,可以運糧運兵。 而唐國之戰,其中細節只怕已經傳到了司龍部落之中了,陳國也必然會嚴加防范。 堅決杜絕犯錯,如此一來的話,面對陳國七十二府,就必須要硬剛了。 并且陳國這個國家也極其特殊,異族與中原共同生存,民風彪悍,而且陳國也是十國之中,位居前三。 最主要的是,大魏與陳國有一段恩怨,北伐之前,陳國遇大荒,大魏不計其數援助糧食于陳國。 等陳國未來好轉,再還于大魏。 卻不曾想的是,等饑荒渡過,陳國翻臉不認人,死活不愿拿出糧食賠償。 而且不是皇室不愿拿出,而是民間百姓不愿拿出,他們認為大魏乃上國之上,昌榮繁盛,既然援助了,為何又要償還? 當朝太子冒著大不韙,許諾大魏定會償還糧食,結果這名太子,被萬民唾罵,最終自盡皇宮,雖然里面肯定有其他貓膩。 但可以得知的是,陳國仇視大魏,極其仇視大魏。 甚至北伐之時,有大軍糧草被毀,故此前往陳國,希望陳國給予糧草,等后勤糧草到了,必會償還。 然而陳國袖手旁觀,甚至有些百姓更是將當年大魏贈送的糧食,當眾喂狗,也不給大魏軍一顆。 這件事情當時鬧得極大,本來大魏已經打算要收拾陳國的,可沒想到北伐失敗,大敗而歸,所以這些年也就沒有找陳國麻煩了。 這一次,發生了這種事情,陳國可謂是最積極的國家,僅次于司龍國。 所以許清宵明白,陳國仇視大魏,極其仇視大魏。 這場仗,必然是血流成河。 只不過,即便是血流成河,這場仗也要打。 而且要狠狠的打。 只不過,怎么打又是一回事了。 就如此。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 當唐國,阿木塔,突良潰敗消息徹底傳開后,各地的反應截然不同。 首先是大魏上下,民間百姓一片歡呼和振奮喜悅,一天破三國,這簡直是神威啊。 而大魏各地藩王就有些震驚了,實在想不明白,唐國是怎么被滅的? 就算是一頭豬,帶著接近百萬大軍,也能死守一個月吧? 怎么一天被占了? 但當他們知道其中細節之后,所有藩王瞬間傻眼了。 過了良久,他們喃喃著一句話。 “許清宵,當真恐怖?!?/br> 甚至有不少藩王心中開始思量了,到底......造反還是不造反。 而大魏內部的反應,還是屬于正常的。 司龍國。 王宮內。 當戰報出現,整個王宮徹底安靜的沒有一點聲音了。 司龍王愣在原地,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百國使者臉色也變得無比的難看。 文武百官的目光當中,也全然是......麻木。 足足過了兩刻鐘。 足足兩刻鐘啊。 所有人癡呆般的愣在原地兩刻鐘。 之前還無比囂張與自信的司龍王,這一刻比老婆跟別人跑了還要難受。 “不可能?!?/br> “唐國,阿木塔,突良,三座重城,怎可能一夜之間被占?” “他們加起來可是擁有接近兩百萬將士啊?!?/br> “就算是站在那里不動,讓麒麟軍殺,一天一夜也殺不完啊?!?/br> 轟! 司龍王爆發出恐怖的力量,他身后盤旋黑龍真氣,整個人如同瘋魔一般。 阿木塔,唐國,突良,是第二關,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關。 因為一旦失守,大魏就擁有打持久戰的資格,并且根據戰報顯示,麒麟軍目前連一成將士都沒有犧牲。 也就是說,麒麟軍還有八十萬大軍。 有這八十萬大軍在,大魏藩王根本不敢動。 如此一來的話,大魏就難以制造內亂,而對他們來說的話,就要面對一個真正無敵的大魏。 哪怕這個大魏,已經衰敗了,可他依舊是王朝。 大魏王朝。 七百年的無上王朝。 用鮮血與尸骨鑄造出的輝煌,無法遮掩。 司龍王不可置信,他不可置信啊。 過了一會,他收斂了自身氣勢,目光落在傳信之人道。 “將所有細節,全部說來?!?/br> 當下來人聲音顫抖地將所有細節說了出來。 又是兩刻鐘后。 大殿再一次陷入死寂。 他們聽完所有細節后,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這個許清宵,是天生的兵家啊?!?/br> “此計,當真是防不勝防啊?!?/br> “殺降逼團,營造內亂,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等一直希望大魏內亂,可沒想到這許清宵,竟然一直在讓我等內亂?!?/br> “此戰過后,只怕百國聯盟,不復存在,誰還敢繼續相信所謂的盟軍,到底是不是真心抗魏?” “攻心之計,第一步,殺降!第二步,拉攏!而最可怕的便是這第三步,離間!” “他什么都不做,就已經讓我等心生隔閡,這才是真正的可怕啊?!?/br> “我等聚集而來,是因他許清宵,如今我等心生隔閡,又因他許清宵,我莫名有一種感覺,感覺我等就如同螞蟻一般,被許清宵隨意擺布啊?!?/br> 大殿內,諸國來使紛紛響起苦笑之聲。 這苦笑之聲,既有唐國被滅的驚愕,又有對許清宵智謀的震撼,還有一種莫名絕望的感覺。 許清宵讓他們團結在一起,他們就團結在一起。 而許清宵讓他們分崩離析,他們就要分崩離析。 經此一戰后,百國之間,怎可能沒有隔閡?怎可能不防備他國之人? 甚至許清宵連唐國皇子都策反了,還有什么人,是他許清宵不能策反的? 果然,玩計謀的人,心都臟啊。 “諸位!” “先不要急!” “不要過于悲觀,這種陰謀詭計,贏得了一時,卻贏不了一世?!?/br> “我等真正的希望,其實并沒有破滅,這第四關才是我等真正的希望?!?/br> “第三關拖住他們時間,第四關由我等各自派人把控,主要城池由陳國把控,這樣一來的話,即便是我們當中有叛徒?!?/br> “最多不過是獻一城而去,陳國七十二府,他許清宵就算是有神計也無用,這才是我等的希望啊?!?/br> 司龍王立刻出聲,他看著眾人有些絕望,不由趕緊開口,免得士氣下沉。 可隨著司龍王這般說道,眾人的的確確打起了一點精神。 “沒錯,陳國之戰,他許清宵即便是再有謀略,也于事無補?!?/br> “恩,如若陳國之戰我等還輸了,那我等再抱怨不遲?!?/br> “許清宵想要打壓我等的士氣,大家莫要上當,不管我等當中是否有叛徒,只要大部分人堅守即可?!?/br> “至于這些叛徒,等大魏戰敗后,我等一一收拾,將他們扒皮抽筋?!?/br> 諸國來使開口,互相給互相鼓勵,免得士氣下降。 而司龍王的目光,則落在上面,陳國七十二府上。 這一戰,不能敗。 絕對不能敗。 即便是敗,也必須要讓大魏付出血的代價。 否則的話,第五關就要輪到自己了。 “諸位,我等繼續商談陳國布兵之事,此番必須要防范一切,任何事物,都不可忽略?!?/br> “后勤糧草,兵力補充,各類守城器,皆不可少?!?/br> 司龍王喊道,讓眾人繼續開始商討戰局,這是個大人物,也是個狠人。 唐國被滅,并沒有一直糾結,而是迅速調整狀態,冷靜分析下一步作戰計劃。 如若沒有一定的底氣,只怕聽到唐國被滅,就已經絕望了。 就如此。 一連過了兩天。 終于一堆厚厚的情報,從唐國一路疾馳,送到了大魏文華殿。 “報!” “唐國,阿木塔,突良,戰利品清點結束?!?/br> “請許大人過目?!?/br> 七八名信使進入大殿內,將數百本奏折呈上。 這一刻,文武百官都激動好奇了。 現在仗打贏了,自然最在乎的就是戰利品了。 他們還真的很好奇,唐國等地,有多少寶物。 “念?!?/br> 許清宵淡然開口,同時看了一眼顧言,相對其他大人的好奇,顧言反而是顯得很平靜,拿著一碗茶,緩緩喝了一口,望著百官的眼神之中,更是帶著少許不屑。 覺得他們沒有見過世面。 而下一刻。 信使拿出最大的一封奏折,這是總奏折。 “啟!許大人!” “臣,射陽侯,已完全清點戰利” “此番唐國之戰,累積清算白銀,五十萬萬兩,黃金兩百萬兩,戰刀兵器百萬,戰馬三十五萬匹,戰甲五十萬,戰俘七十萬,各類珍寶不計其數,藥王一株?!?/br> “糧草五千萬石?!?/br> 這是射陽侯的戰利品清算。 當聲音響起,大殿瞬間鴉雀無聲。 咔嚓! 突兀之間,杯碎之聲響起。 百官看了過去。 是顧言。 他手中的茶杯,被他捏碎了。 可眾人沒有說什么,而是怔怔地聽著這個消息。 五十萬萬兩白銀!黃金兩百萬兩!這就是七十萬萬兩啊,再加上戰刀兵器百萬,戰馬三十五萬,戰甲五十萬,各類珍寶不計其數,還有一株藥王? 最絕的是,五千萬石糧食,這夠九十萬大魏麒麟軍吃上幾十年啊。 當然五千萬石糧食,應該是包括了百姓口糧,畢竟唐國是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提前準備這么多糧食,這個還真沒什么問題,只能說唐國可惜了。 還沒開始吃,就全部送給大魏了。 最主要的是銀子。 唐國國庫,加起來比大魏國庫還有錢。 這才是讓人不可思議的地方。 這唐國怎么有這么多銀子? 百官們實在是想不明白啊。 這不可能啊。 這完全不可能啊。 但仔細想想,也不是不可能,三個原因讓唐國富裕。 第一,唐國沒有遭遇戰爭,這是數百年的國庫存款。 第二,唐國沒有大力發展國家,小國家好管控,百姓一輩子翻不了身,所以老老實實干活賺錢。 第三,初元王朝與突邪王朝的各種援助。 以上三點,使得唐國之富有。 而許清宵原本沒有任何驚訝,可聽到藥王后,不由眼神閃過一絲驚訝之色,但很快還是收斂了。 “其他兩國呢?” 此時,顧言直接站起身來了,他激動無比地詢問道。 他懵了,徹底懵了。 他本以為沒多少,沒了想到,居然有這么多! 自己當真是個蛤蟆??! 井底之蛙??! 顧言內心無比激動! 同時內心也無比期待! “報?!?/br> “阿木塔國,白銀二十萬萬兩,黃金一百萬兩,戰刀兵器五十萬,戰馬十五萬,戰甲四十萬,戰俘三十五萬,各類珍寶不計其數!糧草兩千萬石?!?/br> 好家伙,一個小小的阿木塔,都有兩千萬石糧食。 得了,大魏不用打了,把這些糧草全部運輸回來,直接給大魏百姓們吃,免費發放,吃飽后去種田,光是這個,大魏都別想不富啊。 “報!” “突良國,白銀十五萬萬兩,黃金五十萬兩,戰刀兵器二十五萬,戰馬十萬,戰甲二十萬,各類珍寶不計其數!戰俘二十五萬,糧草一千五百萬石?!?/br> 隨著聲音落下。 百官們已經麻了。 光是白銀,就有一百二十萬萬兩啊。 其中戰爭資源就更別說了。 而且,這只是基本的銀子。 土地呢? 國家呢? 一些重要的礦山呢? 這些都是無窮無盡的價值啊,就好比唐國目前就有兩條山脈,大魏一直想要,但一直不好意思開口,只能從唐國手中購買。 現在還需要開口要嗎? 戰敗國,不滅你國都是給你面子了。 所以這些好處,無窮無盡。 大魏這回。 真的飽了。 徹徹底底飽了。 然而就在此時,信使的聲音響起。 “許大人?!?/br> “射陽侯問您,所有戰俘,該如何處置?” 隨著這道聲音響起。 眾人徹底安靜下來了,目光紛紛落在許清宵身上,顯得有些古怪。 目前戰俘已經超過百萬之數了。 這一百萬戰俘。 如果許清宵要殺的話,那就.......太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