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高祖欲立劉如意
未央宮前殿,劉邦居于首位,文武百官各在左右側,君臣禮畢,劉邦略作思考的說道:“今皇太子劉盈雖躬親,卻懦弱,唯有那如意與朕相似?!?/br> 諸官聽言,大部分還是有些明事理的,蕭何首先出列答道:“當初皇太子乃是陛下欽定,況且皇太子溫良謙恭,總比俠義之風要好些?!?/br> 劉邦在旁,聽罷蕭何的話,臉色略有些不高興,這分明是在說自己不適合盛世,但細細想來,安定之世,為人表率即可,也沒有必要涌出俠義精神,民生淳樸總歸是好的。 “子玉有何看法?不若說來聽聽?”劉邦轉眼看向了一旁的陸言,希望他能同意自己的決策,如此這個事情就算成了。 陸言亦是當即出列道:“啟稟陛下,臣在學宮之時,便知曉皇太子勤懇好學,皇室之中,百官之內,諸多弟子皆不及也,不知今皇太子有何過錯,使得王上心中有所偏見,而那三皇子又有何優勢,使得王上心中有所偏袒?” “這個?朕只是覺得如意性格和朕相似,故而憐憫喜愛?!眲钣行]有底氣的說道。 “啟稟陛下,當今選太子,而非以陛下之意,乃是以萬民之意,長安萬民皆是擁戴皇太子,此事還有什么需要商議的嗎?”陸言緊接著說道。 劉邦沉吟良久,方才緩緩說道:“子玉言之有理,此事日后再議,暫且退朝?!?/br> 然后宮之中戚氏聽聞此事被駁回,心中頗感無奈,當下便前往未央宮拜見劉邦,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的兒子。 劉邦此時正在批閱各地的呈報,忽見戚氏前來,不免有些驚訝,“愛妃不在后宮,為何來我這未央宮中,當下諸事甚多,他事容后再議?!?/br> 哪知道不待劉邦起身迎接,戚夫人直接撲倒在劉邦懷里大哭起來,“陛下,今如意年紀尚幼,才學非同一般,陛下卻不以重用,恐怕我母子二人性命憂矣?!?/br> “愛妃何來如此之言,今天下太平,百官和諧,你母子二人何來攸關性命的事情?”劉邦也是頗為茫然的問道。 “陛下有所不知,那呂后強權后宮,處處為難于我母子二人,今陛下尚在,呂后如此,陛下若是不在,吾母子二人自然性命攸關?!逼莘蛉顺槠?。 “愛妃莫要憂慮,那如意與朕性格相似,朕自然會好生解決此事,絕不會讓呂雉欺負到你們?!眲罹従徴f道。 戚夫人聽罷略微點頭,抽噎兩三聲方才離去,真恨不得劉邦能將此事寫在帛書上,拿回去心中還有個念想。 然而漢家不乏有觀念的老臣,對于此事相當看重,聽聞劉邦欲要廢除皇太子,心中大為震驚,當即前往宮中拜見劉邦。 此人便是周昌,這個人在劉邦稱帝后稍顯名氣,其實他也是沛縣的,他的哥哥周苛想必大家也有所了解,就是死守滎陽的那位。 劉邦覺得周苛之死甚是可惜,便大力提拔周昌,猶如酈生死后,劉邦甚是懷念,便封其子為侯,這也算是劉邦報答戰友的方法之一。 當日周昌聽說陸言和蕭何二人都沒有說動劉邦,心中甚是驚訝,想來皇太子豈可隨便廢立,加上其學識淵博,忠于儒學,因此思想頗為頑固。對于廢立卻有自己的看法,那就是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 說來也巧,周昌到宮里的時候,劉邦和戚夫人正在摟摟抱抱,周昌見狀扭頭就跑,覺得自己這是對皇帝大不敬的行為。 而戚夫人也是剛剛與劉邦商議好事情,這邊戚夫人起身時,劉邦恰好看見周昌向宮外跑去,劉邦覺得有趣,立即持劍追了出去。 “老匹夫給我站住,你跑什么!”劉邦在后面大喊道。 周昌聽見劉邦呼喊,慌忙停下身子欲要行禮,哪知道劉邦竟從后面跳了過來,直接騎在了周昌的脖子上。 “老匹夫,剛才看見什么了,快給我如實招來!”劉邦故意大聲喊道。 周昌雖然被劉邦騎在頭上,依舊不忘整理衣衫,頗為恭敬的說道:“啟稟陛下,正與后宮婦人卿卿我我?!?/br> “那你覺得朕是什么樣的人?”劉邦緊接著問道。 “啟稟陛下,此刻猶如夏桀、商紂一般?!敝懿芸齑鸬?。 劉邦聽罷,只是大笑,心中卻對周昌頗顯敬畏,當即從他脖子上下來,將其請入后殿之中,賜座備茶。 君臣敘禮畢,劉邦首先開口道:“今天下無事,御史為何現在前來宮中,不說出一個所以然不準離開此處?!?/br> 周昌稍微抿口溫茶,“臣聽聞陛下欲要廢掉皇太子,臣覺得此事不妥,還請大王打消此顧慮?!?/br> 由于剛才戚夫人還在說此事,劉邦便趁機問道:“你覺得我為什么要立劉盈,而不能立劉如意呢?” 周昌這個人本來就不善言談,對劉邦這般突兀的問起,頓時有些手足無措,當下便慌忙的說道:“臣不擅長口才,反正陛下這樣做是不對的,臣不能接受陛下的詔令?!?/br> 劉邦在旁,聽到周昌的話語之后,有些無語的掩面而笑,他以為周昌這么著急趕來,定會有一番高論,哪知道就說出這么一句話來。 “行了,朕知道了,這個事情朕會先放下的,你且回去忙吧?!眲铑H為無奈的說道。 周昌叩首退下,未曾想還沒有走出未央宮,就被呂雉攔了下來,周昌見是呂后,立即行禮道:“微臣拜見娘娘?!?/br> 哪知道呂雉竟直接在周昌面前跪下,很是感激地說道:“多謝御史在陛下面前據理力爭,否則皇太子的位置難以保全也?!?/br> “娘娘真是折煞老臣也,國本不可動搖,此乃臣的職責也?!敝懿琶Ψ銎饏物粽f道。 劉邦在廢劉盈立劉如意的事情上,經過蕭何陸言的殿上勸諫,周昌的宮中勸慰,使得劉邦在此事上有所躊躇,遂多日不再提起。 但是劉邦不提,不代表此事過去,在眾人看來,只要劉如意封王,才算是劉盈的地位穩固,否則劉如意在長安一天,劉盈的地位就時刻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