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七章:難如登天
呂布的猜測,非常正確。 真實成績的話,估計連一分都懸。 因為真實成績低的恐怕,所以那些改卷老師才網開一面,多給了幾分的人情分,最終的平均成績,才勉勉強強達到了三分。 他們也想盡量將平均分值拉的更高一些,至少面子上不至于這么慘淡。 但是他們也害怕被皇上查出真實情況,到時候治他們一個欺君之罪,他們還活不活了? 看到這個成績之后,呂布臉色陰沉的可怕。 差不多十年的時間啊,你們就給朕交出這樣一份答卷? 就憑這樣的成績,還談什么文化入侵? 就算給他們一百年的時間,能做出多少成績出來? 必須要改變這種情況了,否則的話,想要搞什么文化入侵,無疑是癡人說夢。 估計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文化入侵的重要性吧? 憤怒之下,呂布下了一道旨意,命令他們給出一個,成績為什么會這么差的理由。 時日之后,駐霜貴帝國外交部部長,遞交了一份成績分析報告。 在報告上,他們分析了主觀原因和客觀因素。 主觀原因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蠻夷之邦,他們根本就領悟不了我們華夏文明,領悟不了圣人的教誨。 想要教會那些蠻夷圣人之道,難度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之內。 客觀原因就是,華夏的漢字太難了,繁瑣的筆畫,他們根本就掌握不了。 似乎那些蠻夷得手指靈活性欠缺,寫不了我們如此優美的漢字。 其實,有不少的蠻夷,已經學會好多漢語發音,簡單的日常對話,他們基本可以掌握。 如果單考他們口語,不考他們寫字的話,成績要比現在好的多。 看完這份報告之中,呂布不由陷入沉思之中。 呂布感覺,這份報告,其實是有道理的。 就如同后世一樣,將漢字簡化,推行白話文。 經過改革之后,最終才逐漸普及了全民教育。 繁體字還有文言文,難道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別說讓那些外國人去學了,就算是大華的百姓,學習起來都極為困難。 所以,如果想要繼續進行文化入侵的話,現在就必須要將漢字簡化,推行白話文。 要知道,就算將漢字簡化,推行白話文之后。 在后世,漢語都是最難學習的語種之一,都把那些外國人虐的痛不欲生,欲仙欲死。 如果不簡化,不推行白話文,文化入侵,基本上不可能取得太大得成績。 既然如此的話,那就將漢字簡化,推行白話文! 做出這個決定,呂布都感覺頭大如斗。 在這個時代,要做出這種改革,實在是太難了。 估計一旦推出得話,整個大華所有讀書人,都會跳出來反對的吧? 就算是大華的官員,恐怕都沒有人贊同。 這個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就算呂布是一國之君,一言九鼎,想要推行文字改革,都將困難重重。 一個搞不好,就將前功盡棄。 但是一旦改革成功的話,帶來的好處也將是巨大的。 現在對呂布來說,唯一的好處就是,現在整個大華,能對呂布造成掣肘的力量并不多,或者說基本上沒有。 大華畢竟剛開國不久,世家已經被呂布徹底打壓下去,百官之中,那些平民子弟占據了半數以上的席位,官員還沒有明顯的黨派之爭。 在這種情況下,呂布才能做到大權獨攬。 不過,怕就怕到時候會碰到所有官員的集體反對??! 因此,呂布先召集了內閣擴大會議。 首先將內閣的龐統、郭嘉、賈詡參與列席,然后將諸葛亮、荀彧、蔡邕、戲志才、許攸、周瑜、陸遜、魯肅等人,也一并出席此次會議。 在會議上,呂布并沒有馬上提出文字改革的事情,而是先仔細講解了一番文化入侵的重要性。 講解完畢之后,呂布觀察了一番,發現出席會議的十一人,臉上都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看到這種情況,呂布不由暗中點了點頭,然后向諸葛亮問道:“孔明,這件事情,不知你怎么看?” 諸葛亮沉吟片刻,然后說道:“皇上雄才大略,微臣十分欽佩,微臣認為,皇上文化入侵的策略可行!一旦文化入侵的策略成功的話,以后全面入侵,必將起到事半功倍得效果?!?/br> 呂布點了點頭,然后向周瑜問道:“公瑾,你的意見呢?” 周瑜不由說道:“皇上,微臣也認為可行!” 嗯,周瑜和諸葛亮都比較年輕,年輕人接受能力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 問完兩個年輕人之后,呂布才詢問了幾個老臣得意見。 大家的意見,基本上是贊同的。 這十一人,可都是大華精英中得精英,見識非凡,自然能夠看出文化入侵策略的厲害之處。 看到眾人都持贊同意見,呂布這才接著說道:“可是,我們的漢字極為繁瑣,文章晦澀難懂,推行起來十分困難。別說讓那些從來都未接觸過的外國人來學了,就連我們大華的子民,學習起來都是困難重重。諸位愛卿,不知你們可有什么好辦法嗎?” 聽到皇上的問話之后,十一位大臣先是相互對視了一眼,然后小聲議論起來。 半晌之后,不由紛紛搖頭。 盡管這十一人,無不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碰到這種難題,他們也很難給出解決辦法。 如果用后世的說法的話,那就是歷史局限性束縛了他們的思維。 看到眾人都給不出解決方案,呂布咳嗽了兩聲,不由給出了自己的改革辦法。 “朕倒是想到了一個辦法,朕以為,漢字十分繁瑣,我們可以把漢字進行簡化,盡量修改的簡單易學。文章晦澀難懂,我們可以推行白話文,文章就用我們平時說話的風格來寫。這樣一來,無論是我大華的普通百姓,還是那些外國人,接受起來,就會容易的多了?!?/br> “皇上,此事萬萬不可??!” 呂布的話音剛落,就聽蔡邕迫不及待地開口進行反對。 呂布早就做好了有人反對的準備,在聽到蔡邕的話之后,不由問道:“國丈,不知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