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祝融夫人的危機
卻說楊鋒洞主還有朵思洞主的六萬蠻兵,被陳到大軍幾輪弓箭射擊,便成了一鍋亂粥。 然后陳到用大軍將他們的隊伍分割成幾個方陣,只用了區區兩個時辰的時間,便將六萬蠻兵幾乎屠殺殆盡。 剩余一萬多蠻兵,被殺到膽寒,紛紛投降。 至于他們的頭領楊鋒洞主還有朵思洞主,則是統統戰死。 其實,如果諸葛亮一心想要活捉他們的話,也并不是不能做到。 只不過,臨行前皇上已經說了,既然蠻人不服的話,那就殺到他們夫妻為止。 既然如此的話,這些蠻人頭領,就不需要再留著了,只需要招降一些蠻人士兵就足夠了。 其實諸葛亮埋伏的人馬,遠不止這些。 在前面的山坡上,諸葛亮還有五萬伏兵。 這些伏兵,是為了對付祝融夫人派來的援兵的。 不過祝融夫人也不知道是聰明,還是已經被嚇破了膽。 她并沒有派出援兵前來救援,所以,諸葛亮的伏兵并沒有派上用場,反倒是被她們躲過一劫。 諸葛亮倒是真希望祝融夫人能夠親自帶兵前來,如果這樣的話,說不定就能競全功于此役。 像現在這樣,祝融夫人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滿世界跑。 諸葛亮就只能追在她屁股后面,滿世界跑,也是十分無奈。 …… 話說祝融夫人帶領各洞洞主,來到銀坑洞。 銀坑洞中出銀,所以被命名為銀坑洞。 這里的風俗還沒有開化,青年男女洗澡,都在一條河里洗,并且還是在一起洗的那種。 如果想干什么羞羞的事情,更是沒人進行干涉了,還美其名曰學藝。 這里的開放程度,要比后世的小日本更加開放,絕對是現代宅男的天堂。 而在這里,卡扎赫洞主則為祝融夫人推薦了一個猛人。 這個猛人就是木鹿大王,傳聞此人深通法術,坐騎是一頭大象,能夠呼風喚雨,身邊有虎豹豺狼還有各種毒蟲跟隨。 手下還有三萬神兵,異常神勇。 祝融夫人聽了之后不由大喜,連忙寫信請這位木鹿大王。 不多日,這位木鹿大王就帶著三萬手下趕至。 祝融夫人親自出面迎接,只見這位木鹿大王騎著一匹白象,身材高大,身上帶著兩把寶刀。 而木鹿大王的手下士兵,一個個面貌丑陋,并且身上不穿衣服,只是在胯下捆著幾根藤條遮羞。 額,有些士兵藤條捆的不夠結實,或者松散下來的話,隨時都能看到風吹丁丁毛飄得節奏。 并且這些士兵身上都紋有各種各樣的怪異紋身,看上去異常猙獰可怖。 更可可怕怕的是,這些士兵之中,還有五千士兵,騎著野牛坐騎。 這些野牛,一個個勇猛兇悍,眼睛里透露著野性。 看到這一切,祝融夫人不由得大喜過望。 不用說別的,但是這五千野牛騎兵,足以抵的住十萬精兵! 有此野牛騎兵團,他們就能夠保證必勝無疑! 于是,祝融夫人熱情招待了木鹿大王,并且將木鹿大王封賞為叛軍的元帥,地位只在木鹿大王之下。 看到祝融夫人如此厚度自己,木鹿大王也是大喜。 祝融夫人之所以能夠成事,靠的主要是孟獲的威信。 孟獲被諸葛亮斬殺,現在祝融夫人打著為夫報仇的口號,才會有這么多洞主跟隨。 其實,到了后來祝融夫人已經是連戰連敗,根本就不是諸葛亮和大華軍隊的對手,仍然有這么多蠻人洞主前來相助。 并不是這些蠻人洞主有多么團結,而是因為諸葛亮并沒有想要招降他們的意思,對他們這些蠻人,諸葛亮似乎要趕緊殺絕。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只要諸葛亮肯招攬他們,相信會有不少蠻人洞主會投入諸葛亮的懷抱的。 而呂布指定下來的對蠻人的政策,反倒是逼迫剩下的蠻人擰成一股繩,共同對抗大華軍隊。 令木鹿大王驚喜的是,他剛剛投奔過來,居然便被封為元帥。 如果再能降服祝融夫人這匹烈馬的話,自己豈不是能當上南蠻的頭領? 到時候,再靠自己座下的三萬神勇兒男,何愁不能統一整個南中,建立不世功勛? 甚至能夠憑借南中一地,進而發展壯大,進軍中原,一統天下,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額,不得不說,這才剛剛投奔過來,木鹿大王的野心已經迅速膨脹。 …… 木鹿大王來投,祝融夫人心里大定,便在銀坑洞里住下,加強防備,在這里等著諸葛亮大軍。 準備就在這銀坑洞外,徹底消滅掉諸葛亮的大軍。 不幾日,諸葛亮大軍趕到銀坑洞外。 祝融夫人直接向諸葛亮下戰書,讓兩軍在銀坑洞外排兵布陣,決一勝負! 看到祝融夫人的戰書,諸葛亮帳下的將領不由哄堂大笑起來。 這個祝融夫人真是太逗了,倒是是誰給她的勇氣??? 這一路上,真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一路上,被人民子弟兵追的是,急急如喪家之犬,茫茫如漏網之魚,一路逃竄。 現在居然敢大言不慚地要和人民子弟兵決一死戰?這一路上,她腦袋真的進了這么多水了嗎? 不過,軍師諸葛亮卻是臉色凝重,沒有絲毫輕視的意思。 諸葛亮沉聲說道:“祝融夫人,女中豪杰,她此舉,必然有我們不知道的情況存在。如果我們輕視她的話,說不定會遭受大??!現在大量派出斥候,探聽銀坑洞內的消息?!?/br> 南蠻生活的地方,實在是太恐怖了,尤其是他們還極度排外。 因此,就算是情報遍布天下的中情局,在這里都沒有展開情報系統。 他們想要收集情報,就只能通過斥候來完成了。 不過,大華國的斥候,也很難打入銀坑洞內部,獲取有效情報。 最終,他們只知道銀坑洞里來了位木鹿大王,帶來了三萬蠻兵,至于其他的消息,他們就探聽不出來了。 最終,諸葛亮還是應下了祝融夫人的戰書。 畢竟,他們是來平反的,既然來到這里,就沒有不應戰的道理。 祝融夫人在得知諸葛亮應戰之后,不由大喜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