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第一個錦囊妙計
其實,高定這是走入誤區了。 大華國戰斗力是強。 但是現在就算換成呂布來打,換成他手下任何一個將領,都不可能打出陳到的戰績。 因為呂布注重進攻,一往無前,但是不可能每次都能保證零傷亡。 而諸葛亮呢? 他更注重穩,注重計謀,注重用最小的代價來換取最大的受益。 這一戰,如果呂布來指揮的話,白天一戰直接就把他們給全面擊潰了,哪里還需要佯敗,然后再跑去大晚上的襲營? 不過諸葛亮的計策,看起來雖然沒有這么熱血,但是效果其實比呂布指揮要更好。 也算是錯有錯著吧,高定誤會之下,心里對人民子弟兵已經產生了一種宛如神跡一般的敬畏感。 …… 卻說祝融夫人自從失了三洞洞主之后,深感憂懼。 她感覺,自己雖然聚集了二十萬蠻軍,雖然背后還有世家大族的支持,但是根本就不可能是大華國的對手。 尤其是這一次大華國的主帥,還是上一次大破自己丈夫的諸葛匹夫! 這一次,三洞洞主前往,更是讓諸葛匹夫殺了個落花流水。 三洞人馬幾乎被全殲,如果在加上投降的高定帶領得兵馬的話,她南蠻這邊,已經損折了十多萬人了! 已經接近他們總兵力的一半了! 于是,在祝融夫人心里,不由產生了一種諸葛匹夫不可戰勝的感慨。 于是,祝融夫人決定利用瀘水之險,把船和筏子都在南岸收起,在河岸筑起土城,深溝高壘。 但凡大華大軍膽敢渡河的話,他們就能夠憑高射擊。 而南中因為大華國供應,糧食還是非常充足的。 祝融夫人他們感覺,諸葛亮帶著這么多大軍,肯定消耗不起。 不日之間,必定會退軍。 諸葛亮發現這一情況,和各位將領商討計策,始終沒找到太好的應對之策。 諸葛亮親自來到瀘水之畔,親自勘察了一番,最終于定下一計。 諸葛亮決定制造小船,在下游瀘水水流緩和的地方,悄悄潛渡過去,趁機燒毀蠻人的存糧,這樣,蠻人必然會退兵。 于是,諸葛亮就將這個堅決而又神圣的任務,交給了高定去做。 高定的隊伍現在已經縮水了一小半,不過好在這個任務危險性并不大。 并且好歹高定他們的士兵,雖然并不是在瀘水畔長大的,到底也算是南中人。 氣候和地形的影響,對他們怎么說也要差上一些。 而高定,對這個任務也是欣然接受。 這個任務,危險性不高,但是軍功卻是極為豐厚,哪有不接受的道理? 當下,高定帶領士兵扎筏子。 扎好筏子之后,高定帶領士兵,悄悄來到下游,準備用筏子過河。 下游的河水,已經趨于平坦,河水并不深,也就是到腰。 這時候,天氣又熱,好多士兵根本就不用筏子,直接脫了衣服,光著屁股過河。 不過,第一批過河的士兵,剛在水里過了一半,忽然間就倒入河中。 后面的士兵匆忙把人救出來,只見這些士兵七竅流血而死。 高定被嚇了一跳,不敢渡河,連忙回去詢問諸葛亮。 聽到這個消息之后,諸葛亮也被嚇了一跳,不由皺眉不語。 諸葛亮派人在附近尋找土生土長的向導。 不料,祝融夫人早就料到諸葛亮會尋找向導,實現早就把這一代的原住民給搬空了。 這樣一來,諸葛亮不由陷入到兩難之中。 現在祝融夫人叛變大軍就在瀘水南岸,但是現在瀘水根本就渡不過去,連原因都找不到,現在該怎么辦? 諸葛亮不由頭疼起來。 帳中的將領,無不絞盡腦汁,可是始終尋找不到應對之策。 沉思了半夜,諸葛亮始終尋找不到辦法。 不由得披衣起身,走出屋外,長嘆了一聲。 十萬大軍,不可能一直在這里耗著。 如果一直尋找不到辦法的話,就只有退軍一途。 但是他已經在金鑾殿上立下軍令狀,他又怎么能退走呢? 難道要退回去,換一條路,從荊州或者從交州那邊打過去? 可是這樣一來,要繞多少路? 到時候,還不知道祝融夫人躲到哪兒去了??! 諸葛亮不由越想越是煩惱。 這可是自己投奔大華之后第一次統兵啊,皇上對我如此信任。 難道我就這么自甘失敗不成? 枉費皇上對我的一片信任之情? 咦?對了! 想到皇上,諸葛亮不由想起一件事來。 在出發之前,皇上給了我三個錦囊,讓我在遇到困難的事情拆開,或許會有驚喜。 當時諸葛亮只是付諸一笑,根本就沒放在心上。 而現在,諸葛亮眼睛不由得一亮。 現在不就碰到困難了嗎?難道皇上的錦囊,真的能幫自己決絕這個困難吧? 隨即,諸葛亮就苦笑起來。 這,怎么可能? 皇上并不是神,怎么可能事先算到自己會碰到什么困難呢? 不過反正現在也是一籌莫展,諸葛亮決定看看皇上給的錦囊。 想到此處,諸葛亮不由返回屋里,點起油燈,將皇上給的三個錦囊找了出來。 這三個錦囊,先看哪一個呢? 諸葛亮忽然發現,這三個錦囊的封口處,有一排小字。 諸葛亮拿起一個錦囊,發現這個封口處寫的是,渡河不得,可拆此囊。 看到這句話,諸葛亮不由得又驚又喜。 喜得是,沒想到皇上給的錦囊里面,竟然真的有解決渡河的辦法。 驚的是,皇上到底是怎么算到,自己會在這里碰到麻煩的? 諸葛亮沒有多想,馬上拆開錦囊,打開看時,只見上面寫道。 瀘水之水,內有瘴氣,白天天氣炎熱,瘴氣上揚,渡河必死。 解決辦法,可以用活性炭吸附毒性,同時可以采摘這些草藥解毒。 可以在附近就地取材,制作防毒口罩,士兵帶上這些口罩,在晚上渡河,可保無虞。 看到此處,諸葛亮不由大喜過望。 連忙找來士兵,命令士兵按照呂布在錦囊中傳授的方法去尋找原材料。 尋找來原材料之后,連忙命令士兵制作防毒口罩。 一天的功夫,便制作出一萬多個防毒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