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登基為帝(下)
到了第三天,呂布終于支持不下去了——或者說,他覺得推辭到這種地步,應該已經足夠了。 呂布走到大殿里面,苦苦勸道:“諸位,諸位,整整三天時間啊,你們粒米未進,這怎么行???你們趕緊吃點東西吧,再不吃東西的話,你們的身體根本就支撐不下去??!” 聽到呂布的話,下面的百官好多不由做會心微笑,暗贊主公說話之嚴謹。 這三天,他們的確是粒米未進,他們吃的是面條。 嚴格說起來,第一天晚上吃的是面條。 到了第二天,白天侍衛就有送糕點過來,甚至還有水果…… 當然了,作戲就做全套的。 百官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齊聲協力地大聲說道:“主公一天不稱帝,我們就一天不吃飯!” 聲音之洪亮,直震的大殿簌簌作響。 賈詡更是決絕,一擼袖子,作勢就要向大殿上的柱子上碰去。 “主公,你要是再不答應的話,今天屬下就碰死在這里!主公!” 賈詡彎腰低頭,做出一副頂牛的架勢,隨時都在準備沖鋒! 看到賈詡的表現,大殿里的文武百官不由暗暗在心里罵了好幾聲娘! 這個臭不要臉的! 但是不得不說,這就是差距??! 他們只能在人家做出來之后羨慕嫉妒恨。 但是在事情正在進行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想不到這一點! 不得不說,和賈詡相比,他們真的差了很多。 看到賈詡要自盡,呂布嚇得臉上變色,大聲喊道:“快拉住軍師,快拉住他!” 賈詡一直在吆喝,實際上根本沒動,否則的話,只怕這會子已經涼了。 聽到呂布的話,左右早有人一左一右扶住了賈詡,其實也沒怎么用力。 但是隨即賈詡就做出一副奮力掙扎,但就是掙脫不了的假象,讓扶著賈詡的兩個官員暗自敬佩不已。 賈詡大聲說道:“主公,你能讓人看的了屬下一時,還能看的了一世嗎?主公!” 聽到此處,呂布不由仰天長嘆道:“可是,可是你們這是要陷我于不仁不義之中??!我,心好痛!” 這算是答應了嗎? 算! 不管是不是,他們必須要有表態! 大殿里的文武百官,頓時齊刷刷地跪倒在地高呼道:“萬歲!萬歲!” 呂布甩了下袖子,咳嗽了一聲說道:“眾愛卿平身,都起來吧!” 成了! 大殿里的文武百官喜氣洋洋地謝恩起身,不由歡呼起來。 既然呂布已經決定登基,接下來需要忙碌的事情就多了起來。 首先就是要定國號和年號,這個是重中之重。 其次要修繕宮殿,修繕內宮。 這個倒是不急,可以稍微緩一緩。 因為當初建設南京城的時候,呂布就是按照后世的規格來的。 地方已經留足了。 當然了,因為當時呂布緊緊是刺史,南京府的建造不能逾矩。 現在升級為皇宮,就不能那么寒磣了,必須要進行擴建。 好在當初留夠了足夠的地方,現有的地方,足夠他們臨時辦公用的了。 其他的宮殿,可以慢慢修建不遲。 再接下來就是登基大典,這個是件相當繁瑣的事情,需要準備很多東西。 再接下來就是要設置朝廷,提拔文武百官。 這才是文武百官最關心的事情,畢竟事關自己的切身利益嘛! 總之,事情千頭萬緒,最近一段時間,有的他們忙碌! 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確定國號和年號。 對于國號,大殿之內的文武百官紛紛給出自己的意見。 有提出叫吳國的,有提出叫呂國的。 還有的提議叫溫國,有的提議叫南國。 不過對這些提議,呂布都不太滿意。 吳國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中已經有了,但是呂布覺得不夠大氣。 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不夠高端大氣上檔次。 最終,呂布提議道:“你們覺得,叫華國怎么樣?” 荀彧率先說道:“九州華夏,華夏也稱“夏”、“諸夏”。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定國號為華,好名字!” 隨著荀彧的發言,剩下的百官也紛紛表示贊同。 國號十分重要,不可兒戲。 不過這個國號是皇上呂布所起,并且華這個字,源遠流長,的確是個好國號。 于是國號就這么定了下來,大華國正式確立。 接下來就是要定年號了,最終還是按照呂布提出來的中元而定。 這個中元,呂布是有意為之。 在后世,所用的都是西方的公元。 就算是中國歷史,都喜歡用公元來紀年。 比方說,說起黃巾起義的年代,很多人馬上能夠脫口而出,公元184年! 我們堂堂炎黃子孫,一個年號而已,干嘛非要用西方的紀年方式??? 當然了,在后世,世界工廠,統一年號、重量、時間等等的標準,是有莫大好處的。 但是這里是東漢,他呂布回來了! 既然如此的話,以后的規則,理應由他說了算。 只要有他呂布,若干年后,全世界用的年號將是他呂布提出來的中元! 而今年,則是中元一年。 去年,則是中元前一年。 國號和年號都定下來了,接下來就是要封賞群臣了。 呂布決定將官僚制度改革一下。 漢朝實行的是三公六卿制度,到了晉朝開始實行三公九卿制度。 一直到隋朝開始實行三省六部制,然后一直延續到清朝。 三公六卿制度中,三公的權利極大,可以開府設僚佐,也就是說,三公可以形成自己的一套領導班子。 碰到強勢的三公,丞相府中的領導班子,可能會比朝廷的領導班子更有權威。 三公的存在,嚴重威脅到了皇權。 而三省六部制,則是加強了中央集權,皇帝收回了大部分的權利。 其實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的中書省的長官,實際上就相當于左右丞相。 中書省可以統領六部,權利極大,最終在明朝中書省被廢除。 所以,呂布并沒有準備照搬三省六部制制度,他準備一步到位。 然后呂布將改制后的官僚體系介紹了一番。 體系中,設置門下省,職掌為侍從皇帝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皇帝外出,則侍從參乘。 然后是內閣,內閣形勢的權利和丞相有相似的地方,當然,也有很大的不同。 比方說,丞相可以開府,形成自己的一套領導班子。 而內閣則是團體決策機構,它本身也是參議和執行機構。 內閣,其實就是削弱版的丞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