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東漢輪胎問世
中國隊勇奪世界杯冠軍,引爆了全世界無數球迷的眼球! 整個中國的球迷,更是因為這件事情而徹底瘋狂起來! 聽說當天晚上,全國超過百分之八十的酒吧庫存被清光,不得不臨時加送。 …… 當然,這一切和呂布都沒什么關系了。 踢完世界杯之后,呂布就悄悄地返回東漢去了。 目前江東處于飛速發展期,大量的金銀從扶桑源源不斷地運送到了江東。 大食和貴霜和江東的商業貿易量激增,雙方各取所需,都從中獲益匪淺。 現在的交易碼頭仍然放到了上海,因為這個原因,上??h的發展極為迅猛。 現在上??h的規模,已經和南京相當。 現在的規模,已經不適合叫做上??h了,應該升級為上海市才更為準確。 額,當然了,現在并沒有市這個叫法,應該叫上??げ艑?。 江東的農業大豐收,今年的糧食收成,足夠江東百姓三年食用。 糧食大豐收,老百姓手里有錢了,副業也開始飛速發展。 其實,商業的發展,正是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后,才能開始迅速膨脹。 要是老百姓都吃不飽飯,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商業發展只能是空中樓閣。 一轉眼的時間,一年時間又過去了。 這一日,黃承彥興沖沖地找到呂布匯報工作。 “奉先,奉先,橡膠已經研制出來了,你說的那種輪胎我們也造出來了!距離制造你說的那種更夠自己跑的汽車,更進了一步!” 當初看過呂布拿出來的玩具汽車,聽呂布說過有自己會跑的汽車之后,能夠親手制造出汽車,已經成了黃承彥的終極夢想。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完成了呂布交給他的任務之后,黃承彥就迫不及待地進入制造汽車的研究之中。 只有呂布心里才清楚,想要制造出汽車,哪有這么容易的事情? 不過黃承彥有這個夢想是好的,有動力才能迅速推動科技發展。 于是呂布先讓黃承彥研究橡膠和輪胎。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汽車不是一天能夠造出來的。 但是,如果能夠先研究出橡膠和輪胎的話,好處多多。 這個時代的馬車,用的還是木輪,行走起來顛簸不說,也不夠結實。 如果能研究出輪胎來的話,就可以在民間大量應用小推車,甚至自行車都可以問世。 小推車應用起來的話,將會大大解放勞動力,節約勞動力成本。 …… 因為有呂布給出的資料,所以黃承彥經過一年多的研究,終于成功研制出了橡膠和輪胎。 聽到黃承彥的匯報之后,呂布也是大喜過望,跟著黃承彥去看了他制造出來的輪胎。 看到成品之后,呂布只能說差強人意。 但是在這個時代,輪胎的出現,簡直就是顛覆性的創作! 輪胎研制出來,那真是太好了! 呂布決定將輪胎工藝交給科研院,大量制作各種型號的輪胎。 首先是民用的獨輪車和排車,這個研究出來之后,是一項利民工程。 同時,這種民用輪胎,還可以出口到大食和霜貴國,換取外匯。 然后就是軍用的了,現在軍用運送糧草,還是用的馬車。 而馬車的車轱轆是木頭做出來的,制作麻煩不說,還特別顛簸。 質量還不好,經常會變形或者散架。 一旦變形的話,直接就廢棄,沒辦法繼續使用了。 因此在維修和更換轱轆上,就要投入大量的經費。 而有了橡膠輪胎之后,這一現象就能大大改觀。 中國能夠種植橡膠樹的區域,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廣西、福建、云南還有臺灣等地區。 而這些地區,可以說基本上都在呂布的控制范圍之內。 也就是說,現在別說其他諸侯根本就沒有制作輪胎的工藝。 就算他們知道工藝,也找不到原材料。 輪胎行業,注定要被江東所壟斷。 當然了,呂布制造出來的輪胎,可以出口換取外匯,但是現在絕對不會賣給其他的諸侯。 他和其他諸侯之間,早晚會有一戰,將輪胎賣給他們,相當于在資敵。 不過,要是制造出自行車的話,倒是能夠賣給他們一些自行車。 反正自行車只能民用。 …… 在研究出輪胎之后,黃承彥迫不及待地進入到下一個研究之中。 對黃承彥來說,研究出來輪胎,等于在制造汽車這個夢想上前進了一步,但是這還遠遠不夠。 想了想,呂布決定讓黃承彥先研究電能。 科技進步,需要一代人,一批人共同的努力。 目前來說,江東的科研人員在黃承彥的帶領下,涌起了一大批的人。 但是頂尖的科技人員還是太少了,遠遠不夠。 就黃承彥一個人的話,終其一生都未必能制造出汽車來。 既然如此的話,索性先讓他研究一下電能吧。 先把電研究出來,然后等科研人員逐漸成長起來,大家一起努力,相信制造出汽車就為時不遠了! 電能的制造,簡單點來說,就是線圈切割磁場,原理很簡單。 但是要想成功制造出發電機還有燈泡等照明工具,也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 如果讓黃承彥閉門造車,盲人摸象的話,一輩子都未必能夠成功。 不過有了呂布給出的資料之后,這項工作的難度就大大降低了。 對于呂布讓他先研究電能,黃承彥有些理解不了。 在黃承彥看來,電能和汽車根本就沒有太大的關系嘛! 對于黃承彥的質疑,呂布只能解釋道,其實電能就是汽車能夠自己跑起來的動力。 研究出來電能,距離制造出汽車,已經為時不遠了。 聽到呂布的解釋之后,黃承彥不由得恍然大悟。 然后興致勃勃地去研究電能去了。 …… 因為江東第一界科舉考試的成功舉辦,江東的教育事業目前正處于蓬勃發展之中。 現在就連夷洲還有扶桑,都創建學校,讓孩子可以到學校里免費讀書。 甚至就連那些扶桑奴都有讀書的機會,有參加考試當官的機會。 因為這個機會,那些扶桑奴工作起來更加的死心塌地。 所謂哀莫大于心死,如果注定沒有一點希望的話,他們會一蹶不振。 但是現在能夠看到光明,他們心里就活泛起來。 如果,如果他們的孩子通過科舉能夠做官,甚至能夠當一個大官的話,未來肯定能夠改善他們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