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一路上,林松筠一直在打量云莊里的人。 他發現莊子里的下人們,眉宇間似乎并無多少愁苦。 即便是縣里富戶宅院里的下人,如今見著,也都眉心緊縮,有諸多憂愁。 看來豐水縣的困境,對縣城外的云莊,是真的沒有多大的影響。 林松筠將觀察到的東西記在心中,二人到東廂房落座后,梅蘭第一時間上了茶來。 官吏們都守在門外,廂房的門敞開,很快筆墨又端了個冰盆放在不遠處。 在筆墨退下之后,林松筠喝了口茶,入口一瞬間,就被茶香驚艷。 他有意詢問是何茶,又怕云懷瑾以為他在討要,便生生壓住了話頭,而是說明自己來意。 現在糧食才是最重要的。 云懷瑾聽了林松筠來意后,也覺得提前收割放糧是最好的結果。 往后拖雖然能讓糧食多產一些,可本來就是大旱,再多留一月,也是杯水車薪。 且還不知這一月里會生出怎樣的禍端,不如先收了,解燃眉之急。 只是云懷瑾也有自己的疑惑,“大人,若縣里沒有能力買糧救急,為何不上報,讓知府出面?” 林松筠聽到知府的反應也如趙縣令一般,直接就黑了臉。 他怕云懷瑾誤會,很快又解釋道:“本官不是對莊主你,實在是縣里也有苦難言?!?/br> 這事不好瞞著,也沒必要替那江沂山遮掩。林松筠壓低聲音將趙縣令在府衙里遇到的事說了一遍,云懷瑾聽的滿頭問號,只覺得知府有病。 可他再怎么想,也沒辦法左右。 最后只能嘆息一聲,“云莊會配合縣衙收割的?!?/br> 八月中旬,大批流民聚集在豐水縣外,縣城里亦缺糧少食人心惶惶。 在武力鎮壓過一次流民暴亂后,城外快馬疾馳,小吏高呼,“有糧食了!” 消息如同瘋長的野草,傳遍了豐水縣內外。 報信小吏被蜂涌的流民圍住,在外官吏拔刀相護,“速速退后!否則無糧可發!” 讓流民知道有糧可發,也是重中之重,小吏見流民們因糧而退,知曉自己完成了任務,便騎馬進城。 第二日,天剛蒙蒙亮,縣城里便出去許多人,他們都拉著板車,往城外走。 此時城內百姓與城外流民都在翹首以盼。 傍晚時分,城外出現了第一輛裝滿了紅薯的板車。接著是第二輛,第三輛…… 有了糧食后,流民和城中百姓都被安撫。 一時間城內城外都飄起了烤紅薯的香甜味道。 云懷瑾這次數百畝地的產出,除了佃戶們的那些,以及云莊自留的,全都賣了。 林松筠是按著如今縣城里米面的價格給的錢,這是雪中送炭,解豐水縣危機困頓的。他不好用黃豆這些粗糧賤價去收購。 且縣里富戶出了大頭,如今錢在豐水縣也不值錢,因此云懷瑾得了近萬兩的白銀。 這樣的價格,在豐年是不可能賣到的。 有了這些紅薯和土豆,只要省著點吃,是能撐幾個月的。 只是幾個月后又該如何?而不久后的秋稅又如何交呢? 豐水縣在不安中到了九月。 而說好的八月前來的渝州商船并沒有來。 九月初,江州知府調任了。 調任的速度十分快,甚至都沒來得及與下一任交接,直接將手里的事情交給下面的兩位同知,帶著早就打點好的行囊南下。 豐水縣里的趙縣令和林縣丞聞言面面相覷,想到此前江知府說的話,要豐水縣撐到秋收后…… 莫不是那時候就知道他會被調任? 所以才怕事情傳出去,影響他的調任結果? 可一個小小的江州知府調任,又為何有那么多的人在背后護著打掩護? 豐水縣好歹是有通商的碼頭,這段時間里,愣是一艘船也沒有。 說不是替江沂山打掩護的,他們都不信。 九月中旬,雍京傳來急報。 帝王駕崩,新帝登基。 彼時趙縣令和林縣丞才明白,為何會有那么多人給小小的江知府打掩護了。 他們不是在幫江知府,而是陛下龍體不安,朝堂動蕩。所有人都在背后有動作,都在用盡一切的力量去運作。 江知府人微言輕,可江知府背靠的國公府不一樣。 利益糾葛,權衡利弊后,讓許多人選擇避開豐水縣。 只等著事情塵埃落定再說。 說到底,是他們豐水縣沒能得到上蒼庇佑,在這時降了旱災,成為了博弈下被輕易犧牲的棋子。 而云懷瑾聽到皇帝駕崩,新帝登基后,也知道了為什么書里明明寫了積極賑災,最后還是引發了流民暴動攻城。 新帝登基,朝臣弄權,國祚不穩。 更別提這位新帝,才年僅十歲。 第38章 隨著國喪與新帝登基的消息一同傳來的,還有由丞相崔慎輔國的消息。 這消息沒有像其他消息一樣連百姓都知,只有各地官員內部知曉。 可不論朝堂如何動蕩調整,豐水縣的困境依舊存在。 而且以江沂山的跑路的速度來看,這事十成十的要趙縣令自己背黑鍋。 定是要說他好大喜功,知情不報。就是為了政績上能好看一點。 趙縣令上次急火攻心暈了之后,身子骨就一直沒好全。整天時不時的咳嗽一聲,眉心緊皺,憂心忡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