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宋雪名跑到宋墨玉身邊,瞟了好幾眼這霉豆腐,只覺得還沒吃就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辣意:“meimei,宜年兄的魚圓也做好了?!?/br> 解宜年揭開鍋蓋,將鍋里顏色恍如白玉的魚圓撈入湯盆中。一條魚,魚頭用來做煲,魚頭則可以做丸。 他做的這道菜名叫清湯魚圓,以湯清、味鮮、滑嫩、潔白而著稱。 要想讓味道滑嫩鮮美,對魚rou的要求還有處理技巧都很高。 解宜年選擇了rou質鮮嫩彈性足的花白鰱為主料,把魚頭脊骨去掉后,用刀刮取魚泥,剁碎后加鹽慢慢攪打,當魚泥起了粘性時加水順同一方向繼續攪打,直至起小泡后先靜置片刻隨后繼續加水還有少許姜汁水攪打成魚蓉。 解宜年一只手握魚泥用虎口擠出,另一只手用勺子把魚泥挖出放入冷水鍋中,用小火加熱,保持鍋水似滾非滾的狀態氽熟。 汆熟后撈起放入火上盛了清湯的砂鍋中,只放鹽和豌豆苗煮沸。煮沸后再盛入湯盆中,放置幾顆加油和水焯過的翠綠菜心和一顆熟香菇做點綴。雪白的魚圓飄在其中格外漂亮。 這樣做出來的清湯魚圓清淡卻很營養,而且魚字象征年年有余,圓字代表團團圓圓。不論是色香味還是名字,都讓人有想嘗試的沖動。 余慶則是做了一道rou包飯。 rou包飯是在豬rou糜中加入醬油、鹽、胡椒粉、蔥花還有雞蛋,混合后順著一個方向攪打均勻。然后把玉米粒和青豆粒過水焯熟后加入蒸熟的糯米飯中,放些豬油和鹽抓拌均勻。 豬rou團和糯米飯團格子分團成塊后,取一團糯米飯在其中填入一顆咸蛋黃,然后在外頭裹上一層飽滿的豬rou糜,就成了一個拳頭大小的rou團。rou團放到鍋中小火慢煎,利用鍋鏟翻面定型,直至焦香熟透。這樣一份rou包飯切開時,里頭外頭有rou,里頭有飯有菜還有蛋,用料扎實,口感非常豐富。 三樣菜分成多份擺在桌上,誰也沒想到最先吃光的會是余慶的rou包飯。 有飯有菜有rou,香噴噴熱乎乎的誰也阻擋不了這個誘惑。 畢竟對這些打工人來說,宋墨玉的霉豆腐獵奇,初嘗奇異美妙,多吃兩口就感覺咸辣,需得許多米飯去配,而解宜年的清湯魚丸,吃起來雖然清香鮮嫩,但口味太清淡,冬日里沒有那么開胃。 幾相比較下來,人人都屈從于自己味蕾和胃的選擇,自然是先把那rou包飯搶吃一空。 一群人中唯獨宋雪名和小燈硬生生端著一碗飯就著一塊霉豆腐在那吃,捧場得不能再捧場。 宋墨玉看著他倆被霉豆腐辣得四處找水喝的模樣,忍不住過去給了他倆一人一杯橘皮泡的茶。冷茶帶著橘子的清香緩緩地沖淡了辣氣。 “東家做得好吃,是小燈不太吃得辣?!彼螣艨人詭茁?,又扒拉了幾口飯。 宋雪名也跟著點頭,有理有據道:“依我看,這三道菜倒是各可得個第一?!?/br> 陳幕和陳平把碗里最后一口rou包飯吃光,抬頭看他:“宋郎君有何高見?” 宋雪名清清嗓子,在那三道菜前踱步,眉眼舒緩露出一個笑來:“余師傅的菜第一口味豐富,宜年兄的菜第一好看鮮嫩,我meimei的菜第一劃算獨特。大家覺得我評得不好可不要見笑?!?/br> 這三道菜,一個評了味,一個評了色,一個評了性價比,誰也不落后誰。 宋墨玉暗想,原來我哥是端水大師。 余慶和解宜年也忍不住笑了。 眾人自然對宋雪名這個說法毫無異議,都爭先恐后地說要打包霉豆腐和魚圓回去,等休息日的時候帶給家里人吃。 試吃會后大家把酒樓收拾妥當后便各自散去,陳幕和陳平住在酒樓,宋墨玉則和宋雪名一道往家里走。 “哥,我怎么一天都沒看到陳司懸,他上哪去了?”宋墨玉忍不住問道。 其實她下午就想問了,只是酒樓一直有事耽擱著才沒顧得上。 “你不是說新畫了一批食盒的樣子給了如意坊,今天讓他回鎮上去取樣品,順道再接阿衡放學一起回來?你這就忘啦?”宋雪名一手拿著劍一手提著燈籠說道。 自從宋家和酒樓一塊搬到縣城后,還需要在云起書院上學的宋之衡便無人照看。 一家人便議定,每個月逢雙和過節的日子接宋之衡來縣城,其余時候便讓他去和邵奶奶同住。本來紀嫣還怕兒子不樂意,打算主動留在鎮上照顧他,但沒想到宋之衡聽說要去和邵奶奶住,答應得那叫一個飛快。 今天陳司懸被宋墨玉派去鎮上辦事,正好可以順道把人接來,不用再另外派人去。 “這我當然沒忘?!彼文裱鲱^看看天,月亮都躲在云層里,天上不過寥寥幾顆不太閃亮的星星,“那現在都這個時辰了,他倆便是走路都該從鎮上走回來了吧?!?/br> 宋雪名想了想弟弟那腿腳:“你要說走路妹夫還行,他會輕功,咱弟弟怕是夠嗆?!?/br> “你這妹夫叫得倒是順溜?”宋墨玉不由看著他。心里想著陳司懸有功夫在身,總不至于遇到危險,說不定只是帶著宋之衡先回了家沒有再來酒樓。不過這些日子陳司懸當真奇怪,總有些時候消失不見,問他也不說去哪了。 宋雪名咳嗽兩聲笑笑:“既然你認定他要與你相伴一生,那他不管進不進咱宋家的門,生是宋家人,死是宋家鬼魂你說是不?反正以后總是要叫妹夫的,現在叫順口了多好,以后都不用改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