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暗斗(4)
書迷正在閱讀:坑貨江山,總有刁民想害朕、都市之紈绔兵王、重生古代之妖孽才子、O筑巢后前夫回來了[穿書]、快穿宿主在線BE通關、和男主的兄弟好上了、穿書炮灰逆襲世界冠軍[花滑]、重生之獨占總裁、穿成女頻文的反派大佬、重生之都市仙尊
呂蒙正從回府以后,便一直緊緊皺著眉頭,對于趙光義的突然任命十分不解,同時也有些擔心。 呂夷簡在書房外敲了敲門,隨后走了進來,問道:“伯父,怎么了嗎?” “皇上讓我去招安趙谷,可趙谷眼下已然成事,運作的好的話,怕是有改天換地的可能,他這個人一向錙銖必較,當年我曾經致使李浩謀害過他,差點讓他喪命,我擔心此去真定府,趙谷會對我不利?!眳蚊烧?。 “皇上難道以為還可以招安趙谷嗎?趙谷何等天縱奇資,他會甘心屈居人下嗎?況且就算他接受了招安,日后他和皇上間又該如何自處?”呂夷簡皺眉道。 呂蒙正想想也是,道:“皇上按說不應該不知道這些啊?!?/br> “那他為何還讓伯父前往真定府?滿朝大臣只有伯父和趙谷交惡,他就不怕伯父被害嗎?”呂夷簡疑惑道。 突然,呂蒙正和呂夷簡齊齊偏過了頭,對視了一眼,幾乎異口同聲道:“皇上就是要讓他殺我(伯父)?!?/br> 呂蒙正點了點頭:“是了是了,我和趙谷曾經交惡,趙谷又是個錙銖必較的性格,皇上就是要讓我去真定府送死,等我死了以后,他便滿天下宣揚我遇害的事,鼓動我的那些學生門人替我報仇,拉攏士子之心?!?/br> “皇上怎么會想出這種辦法?這無異于殺雞取卵??!”呂夷簡嘆道。 今年是淳化五年,呂夷簡也有十六歲了,未來的大宋宰相已然漸漸成熟,智慧遠超同輩,他的這句殺雞取卵正中了呂蒙正的心底。 “是啊,殺雞取卵?!眳蚊烧挠囊粐@,想起自己高中狀元那天,覲見趙光義的一幕幕,不禁有些傷感,曾經的趙光義是何等的禮賢下士啊,對呂蒙正更是關懷備至,呂府門前那塊質厚寬儉的牌坊還是趙光義親手所題,可為何事到如今,他卻能狠心用呂蒙正的命去換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計劃呢? 卻說為何呂蒙正覺得趙光義的計劃不可能實現?那是源于他對趙谷數年的觀察和琢磨,在呂蒙正看來,趙谷做什么事情總是能夠未雨綢繆,盡量將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若是發生緊急情況,他也總能快速反應,拿出最好的解決辦法,試問如此精明的趙谷,是趙廣義能夠算計的嗎? 且不說趙廣義的這個計劃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縱然趙谷看不出來,他難道真的會為了一己私怨,得罪全天下的文人嗎? 呂蒙正對自己這一點還是很有自信的,他自高中狀元以來,對天下士子一直十分關心,舉辦各種文會數百場,門人門生遍布天下,可謂大宋實至名歸的文壇盟主,若真有人將他害死了,勢必會被這些文人們口誅筆伐,直至身敗名裂。 況且,趙谷之前經歷和呂蒙正的文斗以及五國大比,早已將盛名傳播到了文壇,其在文壇的地位比起呂蒙正來也低不了多少,這難道不是趙谷早就布置好了的事情嗎? 他既然知道文人們的重要性,又怎會殺死呂蒙正?怕不是他還會利用呂蒙正,達到一些別的目的吧。 呂蒙正不用想也知道,自己去往真定府一定不會有事,讓趙光義如愿,相反的,趙谷或許還期待著自己前去呢。 但他卻不好將這件事稟報趙光義,因為那樣做就等于在說趙光義在暗害他,所以哪怕明知道此行會正中趙谷的下懷,讓趙光義的處境更加艱難,呂蒙正也不得不去,對于趙光義而言,這或許便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吧。 二人又商量了片刻,最后卻拿不出什么好辦法來,呂蒙正打從心底里是想維護趙光義的,但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趙光義是個獨裁者,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再加上趙谷實在是太聰明了,因此他也只能徒增奈何了。 第二日一早,呂蒙正便踏上了北上的路程,往真定府而去。 而在開封城中,一場關于爭奪士子之心的無形戰斗,卻悄然開始了。 這一場戰爭,卻是由許久沒有露面的潘閬主持。 就在呂蒙正走的那一天,潘閬給開封城里各大書院的山長以及名聲在外的學生們發了請柬,邀請大家前來賞析一副古畫。 之前潘閬曾經賣過一副古畫,這是開封城文人圈盡人皆知的事,此時聽說他再次得到了一副古畫,不少人皆是心癢的很,想要去看一看這幅古畫。 而在當天中午,便有千余人來到了潘閬展覽古畫的地方,其中多是些名宿大儒以及各學院學府的優秀子弟,也有一些是忍不住前來湊熱鬧的,雖然他們沒有得到請柬,但潘閬還是將他們迎了進來。 一番客套吹捧后,展覽正式開始,潘閬命人從屏風后取出了一副故意盎然的畫卷,隨即慢慢打了開來。 “??!居然是唐玄宗李隆基親手所畫的古畫,他還在上面題字了?!碑嬕淮蜷_,一個胡子頭發都白了的老儒當即驚嘆道。 其他人也紛紛看了過來,只見這幅畫果然是李隆基所畫,雖然后世并沒有流傳出什么李隆基的大作,但誰都知道,他的文學功底十分精深,所以也就越發顯示出了這份畫的價值。 盡管這幅畫不能進行對比,但畫上所題的字確實是李隆基的字跡無疑,他在畫上說是自己所作,那必然也錯不了的。 能夠親眼見到李隆基的畫作,不管是老儒還是年輕士子,皆有些激動,一個個如同打了雞血一般,恨不得將這幅畫揉進眼睛里一般。 眾人一邊看畫,一邊議論紛紛,有人更是拿出紙筆,記錄著李隆基的大作的各種特點,準備勘測成書。 眾人正興高采烈的研究著這幅畫,一個聲音突兀的響了起來。 “當今天子倒行逆施,殘害忠良,假仁假義,好大喜功,致使大宋烽煙四起,百姓人心惶惶,值此國將不國之際,爾等還有時間在這里研究畫作?這難道便是你們所讀的圣賢書上的教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