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亂象(2)
書迷正在閱讀:坑貨江山,總有刁民想害朕、都市之紈绔兵王、重生古代之妖孽才子、O筑巢后前夫回來了[穿書]、快穿宿主在線BE通關、和男主的兄弟好上了、穿書炮灰逆襲世界冠軍[花滑]、重生之獨占總裁、穿成女頻文的反派大佬、重生之都市仙尊
二人正說著話,二狗子那邊便回來了,說是找到了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 趙谷一行人將馬車藏好,然后牽著馬來到了二狗子找到的地方。 只見這是一個小山谷,兩面背山,一面是一道十幾米的懸崖,另一面則是出口,懸崖之上流過一道窄窄的小溪,在懸崖下匯聚成了一個方圓十來米的水潭,里面竟然還有不少游魚。 除此之外,這個水潭的水一路往著出口流去,又形成了另一條小溪,小溪兩邊是平坦的草地,山谷靠近山林的地方則是一大片竹林,正好用來搭建竹屋。 “好地方呀?!币姷竭@副景象,趙谷不禁贊嘆道。 “這川峽路自古便是景色美不勝收,各種地貌應有盡有,光是這一座山上,類似這樣的山谷便有許多,但都不及這里方便,不僅有小溪,更有一個大水潭?!倍纷右驳?。 趙谷點了點頭,川峽路便是這么一個地方,有高山有平原,有丘陵有沼澤,地貌地址十分復雜,不少地方都有巧奪天工之景色,清秀璀麗,非常適合人類居住。 趙谷當即決定,就在這里暫居幾天,直到小一他們傳回信息再說。 當下,一行人抽出隨身馬刀,砍伐竹子搭起了竹屋,同時編織了一道簡易漁網,將小溪的下游圍了起來,這樣魚兒便跑不出去了,正好給眾人當做食物。 少頃,竹屋搭建成功,雖有些簡陋,但同樣可以遮風避雨,反正眾人也不是要在這里常住,沒必要那么講究。 眾人只搭建了三個竹屋,趙谷和柴郡主一間,二狗子等六人平分兩間,至于燒菜做飯,則是趙谷和柴郡主的竹屋里進行,這個竹屋略微大些,被分作內外兩間,里間住人,外間做飯。 趙谷又讓剛才去尋找百姓的那個侍衛拿著銅板,去附近小山村的百姓那里買了糧食,一行人便算是暫時有了立身之本。 ———————— 川峽路成都府,一棟富麗堂皇的宮殿之內,今日聚集來了數千人,十分熱鬧。 這些人里,有人身穿官服,趾高氣昂,有人身穿富貴長袍,一塵不染,有人身著鎧甲,一身殺氣,就算是那穿著普通百姓粗麻布衣之人,也是高昂著頭,信心十足。 這些人便是王小波和李順的臣子。 沒錯,正如趙谷記憶中的那樣,蜀地的王小波和李順終究還是造反了,借著朝廷南征北戰,從民間征集糧草,導致蜀地民怨沸騰之機會,揭竿而起,殺富商聚錢糧,廣發百姓,終于建立了蜀國政權。 而今日,便是王小波登基稱帝的日子,這數千人則是他的追隨者,今日過后,這些人便是蜀國的官員和貴族。 在一眾人的苦候之下,王小波和李順終于身穿帝皇長袍,進入了大殿。 千余人立刻躬身行禮,大呼道:“參見皇上?!?/br> 王小波哈哈一笑:“諸位免禮,自今日起,蜀國成立?!?/br> 他的話音一落,自有那選出來的禮部尚書焚香祭天,發布檄文,倒也有模有樣。 一段不短的儀式過去后,眾人回到大殿之中,王小波高坐龍椅之上,又命人搬來另一張椅子,置于他的左手位,道:“李順皇弟,自今日起,你便是蜀國的四方王,地位只在朕之下?!?/br> 李順領旨謝恩,再三推辭后,坐在了王小波之下。 王小波隨即對一旁的太監道:“宣布旨意吧?!?/br> 那太監點了點頭,拿出一張圣旨,卻是那封賞官員的圣旨,從頭到尾把這一千人封賞了個遍,共封賞了三公九卿,八大國公,十二位侯爺,百位伯爵,三院六部、樞密院、三衙、三司使等等官員,同時還封賞了十余名封疆大吏,卻是那川陜路的十幾個知州和知府。 一時之間,大殿之上感謝之聲響個不停,人人臉上帶笑,激動莫名,只感覺至此便可以告慰蒼天,祭奠列祖列宗了。 等到圣旨上的封賞念完,原川陜路某不知名山村的私塾先生,現蜀國成國公、中書院執相李琦上前說道:“皇上,眼下蜀國初立,正該發檄文傳遍四海,以昭國威?!?/br> “正該如此?!蓖跣〔ㄐΦ?。 又有那曾經是某縣富商的中年胖子,人稱何胖子,現為蜀國三司使計相,稟報道:“除了執相大人所說,臣以為還有一事須得立刻去辦。那就是收攏蜀國民心,我等雖然將幾個主要州府、縣城的富商都控制了起來,將他們的錢財廣撒給了百姓,但一些偏遠地區和鄉村的百姓并沒有感受到朝廷的恩澤,眼下須得讓這些百姓知道我朝的善意,引導他們抵制大宋,支持大蜀?!?/br> 王小波同樣點了點頭:“正該如此,何老弟,此事你便來安排吧?!?/br> “是,微臣定當盡力?!?/br> 王小波又是一笑:“既如此,今日且暫歇政務,我等一起慶祝一番,待得明日太陽初升,便開始正式建設蜀國,以求來日進犯中原,改朝換代?!?/br> “臣等遵命?!?/br> 眾臣子皆是欣然應命,彼此勾肩搭背,往那宮殿之后的宴會廳而去,待得據說是來自于百味飯館的大廚端上美味菜肴后,蜀國君臣皆是眼前一亮,被美味的食物深深吸引住了,隨即大口品嘗起來,期間交杯換盞,氣氛熱烈。 直至深夜時分,所有人皆喝的酩酊大醉,宮女和太監只得將這些人送回府去。 待得第二日,一份來自于蜀國的開國檄文便火速發往了其他州府,并且這一消息,還在迅速朝著周邊蔓延,不日便要到達那大宋首都開封城中。 同一天,何胖子帶著士兵,開始在蜀國各個山村間統計調查,以求摸清蜀國的百姓數量和基本情況。 他們這幫人倒也還算客氣,百姓們和他們接觸之后,竟然大多都愿意接受蜀國統治,似乎對大宋朝一絲留戀也沒有。 其實這也難怪,蜀地多豪俠,百姓性如烈火,之前五代十國的戰亂中,蜀地沒有被卷入中原戰亂之中,因此得以休養生息,家家安居樂業,十分繁榮,而趙光義當皇帝的這些年里,尤其是近兩年,在川陜路廣征糧草,早已引得不少人心里不滿了,再加上弭德超先后害死了不少士兵,這其中損耗的士兵更有三分之一來自川峽路,百姓們痛失家人,自然更是和朝廷離心離德。 若不是趙谷之前發明了大棚技術,改善了民間財力,川峽路百姓也受到了恩惠,怕是他們早就民變了,哪里還能等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