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潘閬(1)
書迷正在閱讀:坑貨江山,總有刁民想害朕、都市之紈绔兵王、重生古代之妖孽才子、O筑巢后前夫回來了[穿書]、快穿宿主在線BE通關、和男主的兄弟好上了、穿書炮灰逆襲世界冠軍[花滑]、重生之獨占總裁、穿成女頻文的反派大佬、重生之都市仙尊
臘月二十八一過,新年便轉眼即到了,新年一到,眾人便開始紛紛串門,等到剛去的人家都去的差不多了,正月十五便也差不多該來了。 有的時候,時間過得就是這么快,尤其是在日子好過的時候。 趙谷娶了五位嬌妻,日子自然是好過,日子過得也就格外的快,新年到來后,他不過是按例接待了一些前來拜年的官員,又按例去給一些官員拜年后,一轉眼便已到了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又叫元宵節,乃是繼春節后的有一個大節日,開封府乃至大宋的百姓自是大肆慶賀,這且不說。 單說這一日所開的文會,便足以勝過往后一年相加的次數。 原因無他,文人們認為春天乃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自然要大肆歌頌,而元宵節又是春天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恰好一般人這個時候也頗為閑暇,自然會格外重視這一天,舉辦文會的時間自然也就多放在這一天了。 這一天里,趙谷收到了幾百封邀請他去參加文會的請柬,這也從側面反應了他如今在文壇的地位。 數百封請柬,他自然不可能全部去應約,只能挑幾個主要的去,但這回絕別人的回書卻得寫好了,否則勢必會得罪不少人。 趙谷便將一些不準備去的文會回絕了,他親自給文會發給人寫了回書,所用的皆是他‘獨創’的瘦金體,那些發起人也知道趙谷如今成了文壇明星,自然不會參加所有人的文會,收到趙谷親筆所寫的回書后,見他言語得當,自然不會計較他不去的事情。 反倒是趙谷的一筆瘦金體,得到了無數文人的青睞,于是許多場文會之上,原本是準備研究詩詞歌賦的,可在見到趙谷的字以后,便轉而開始研究起他的瘦金體來。 宋人不比唐人那么粗狂,宋人更喜歡精致簡約的東西,而瘦金體這一后世某位皇帝開創的字體,更是十分契合宋人的性格,因此一時之間,趙谷的瘦金體在大宋文壇變得炙手可熱起來,無形之中也為他贏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如此一來,那些沒有能夠請到趙谷親自參加文會的發起人,反倒覺得這樣也好,最起碼他們得到了趙谷的親筆所書。 要知道,不少大書法家的作品堪稱一字千金,趙谷的書法作品雖然暫時不算出名,但卻開創了一個流派,日后的價值卻也難以估量。 在回絕了一部分文會的邀請后,趙谷開始在各個文會間趕場,盡管他已經拒絕了大多數文會,但依舊有十多場文會是他不得不去的,因此他依舊顯得十分忙碌。 這十多場文會卻是一些偏好文學的高官舉辦的,或者是某些大儒所辦,趙谷自不好回絕別人的心意,因此也只能抽時間參加了。 除了各大官員外,可別小看這些大儒的能量,他們雖然沒有在朝為官,看似沒有什么權利,但他們的門生卻是遍布天下,掌控著教導萬民的職責,所以他們的一言一行同樣能夠影響大宋天下,其中更有不少老儒的弟子,根本就是大宋高官,這一類人別說是趙谷了,就連趙廣義和趙普這個老怪物也不敢隨意招惹。 這些人中,又以一個老怪物最為出名,他便是潘閬。 此人學究天人,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七音八律、儒法墨佛、天文地理等無一不通,無一不精,堪稱文學怪物也不為過,就連呂蒙正等文學大儒對他也是忌憚三分,自嘆不如。 由此可見,此怪人的本事有多大了。 他的怪,卻也不止怪在學問上,更是怪在性格上。 相傳潘閬舉止不合常理,說話不同常人,形骸放浪、目中無人,如同山野怪物,因此也有人稱呼他為潘閬老怪。 打個比方說,可能你正在和他吃飯,本來吃的好好的,大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他可能突然像是發了瘋一般,一杯酒潑在你的臉上,然后揚長而去。 你說說,這種人怎么相處?說他是怪人都抬舉他了,他這分明奇怪的不似個人。 他的事跡還不止這些。 據史料記載,早在當今皇上趙光義登基之初,其弟趙光美意圖謀朝篡位,潘閬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居然跑去給他出點子,于是乎,趙光美的事跡敗露后,被趙光義幽禁了起來,沒多久便抑郁而終,而潘閬此人呢?卻是在官差來抓他之前,遁跡山林,從此消失無蹤。 趙谷卻是還知道,若是他沒穿越過來的話,潘閬的大名還將在史書上出現。 據后世記載,趙光義死后,王繼恩等人試圖立太祖趙匡胤的孫子繼位,潘閬又跑去給人家出主意了,結果事情依舊敗露,被趙光義繼位的兒子宋真宗趙恒擊破了他們的陰謀,潘閬也由此下獄,凄慘無比。 這便是這個潘閬老怪在史書上記載的兩筆了,他也是少見的除了大宋高官們,能夠以白身記載在史書上的人。 眾所周知,大宋皇帝的出身都十分離奇,據史料記載,他們出生的當晚,他們的母親都會做夢,夢到天龍下凡、鸞鳳和鳴、紫氣東來等等異象,這也算是大宋史書上的一種奇葩規則了,似乎不做這種夢的話,他們的皇帝之位就坐不穩一樣。 大宋的史書還有一點有趣的是,但凡是大宋史書上記錄的文學大儒,無不是在朝為官之人,幾乎找不到一個沒有官身的人,好像除了當官的,其他人就不能有很好的學問一般。 可是如此一來,那些各大書院的山長等等人物,雖然沒有高居朝堂,但能夠教導萬千學子,難道就都是草包嗎? 呵呵,大宋的搞笑之處由此就可以顯現出來了。 也正是如此,潘閬這么一個沒有官身之人,能夠在大宋史書上出現兩次,是有多難能可貴了。 趙谷此時想不通的是,潘閬不是案發后躲藏起來了嗎?他怎么敢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開封城,并且大發請柬,邀請一大幫高官大儒參加他的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