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宴會
書迷正在閱讀:坑貨江山,總有刁民想害朕、都市之紈绔兵王、重生古代之妖孽才子、O筑巢后前夫回來了[穿書]、快穿宿主在線BE通關、和男主的兄弟好上了、穿書炮灰逆襲世界冠軍[花滑]、重生之獨占總裁、穿成女頻文的反派大佬、重生之都市仙尊
趙光義想了想,道:“日后你不必過于監視他了,只需暗中留意就是,更不要被他發現了,朕不想讓他知道朕不信任他?!?/br> “臣知道了,可是先前您不是說……?”小七不解道。 趙光義笑道:“先前朕確實擔心他少年得志,就目空一切,但今日在他府上吃了一頓飯后,朕覺得他不是這樣的人。你見過家里來了客人,卻依舊讓女人上桌子吃飯的人嗎?更何況朕還是一個皇帝,可見他是真的很在意他的女人們,由此可見,這是一個更加看重兒女情長的人,往往這樣的人都不會有太大的抱負。而且他的書房里全是一些野史、文本、詩詞歌賦,可見他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雖然他很聰明,但卻不會是一個逆臣,你若是對他太過監視,被他發現的話,朕又該如何對他解釋呢?” 小七點了點頭,表示明白,趙光義道:“去吧,好好保護他?!?/br> “是?!?/br> —————————— 農歷三月的天氣,清清爽爽,微風習習,吹走了早日的困倦,也帶來了下午的慵懶。 而三月的正午,則是最舒服的時候,陽光高高掛著,略有些刺眼,但卻不顯得炎熱,照在人的身上十分溫暖,感覺暖洋洋的。 踏著正午的眼光,涿州郡侯府外涌來了一大批官轎,官轎里坐著的都是各式官員,從從一品到從九品不等。 當然了,從九品的官員是沒資格坐轎子的,但這依舊不妨礙他們來涿州郡侯府進獻賀禮的熱情。 今日正是趙谷為了慶祝自己高升開國涿州郡侯之位,而特定舉行的午宴,官員們早早就過來了,有資格進入府中的一個個昂首闊步走了進去,沒資格進入的則給門房留下了禮物和拜帖,言明自己來過的事實。 并不是說涿州郡侯府門第太高,小官員進不來,而是因為大家實在沒什么交集,他們為何來此趙谷都心知肚明,無外乎是求官求財,趙谷是一個不喜歡麻煩的人,自然懶得去應酬這一類人,于是干脆讓門房將他們擋了回去。 實際上,這也是所有高級官員的做法,不然若是和這些小官員扯上了關系,他們一旦打著高官們的幌子在外面惹事,搞不好還會連累高官。 官場如戰場,這句話并不是在開玩笑,要想官位做的長久,謹慎小心是十分必要的。 臨近正午,該來的官員都來了,趙谷便宣布了開席。 宴會開始后,趙谷端著一杯酒,每一桌上都去敬了一杯,轉了一圈后回來時,已是過去了半個時辰。 這期間,有不少官員都在跟他套近乎,這一類人以三品到五品之間最多,當然也有部分三品官員來抱大腿的。 對于這一類人,趙谷都一一婉轉回應了,表示自己只是個閑職侯爺,沒有實權,能幫忙的自然會幫忙,幫不上忙的也請勿怪。 至于怎么樣才算是幫得上忙,那就只有趙谷知道了。 這些官員也都是人精,自然知道不可能如此簡單就能和趙谷攀上交情,便都裝作沒聽懂的樣子,對趙谷表示了感謝。 回到主桌上,氣氛就不那么熱烈了,這里坐著的都是從三品以上的官員,誰也求不著誰,反倒顯得有些安靜。 眾人相互之間敬著酒,說些沒營養的話,一個個心眼兒極多,生怕別人套住了自己的話。 趙谷在一旁看的好笑,這官場之上的爾虞我詐雖不比商場上激烈,但卻別有一番兇險。 呂蒙正從進來時就一直板著臉,或者說他這個人一直都是板著個臉,只有偶爾別人向他敬酒時,他才會略微露出一絲和善,和別人輕輕碰一碰杯。 酒席進行到最后時,不少人都已經快喝醉了,或者是快裝醉了呂蒙正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道:“此次出使遼國一事,不知皇上準備派何人前往?” 趙谷豎起了耳朵盯著,只聽張齊賢道:“此次我大宋打敗遼國,奪回燕云十六州,正該一鼓作氣,利用這次出使讓遼國顏面掃地,我建議找一位能言善辯之士,出使遼國,爭取大挫遼國士氣?!?/br> 另一位高官趙昌言道:“話雖如此說,但遼國失了燕云十六州,本就朝堂大驚,若此時再次挑釁,怕是要引發兩國大戰?!?/br> 魯國公等一干率臣默不作聲,仿佛根本沒聽到眾人議論一樣,照樣吃著菜喝著酒,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呂蒙正掃了趙谷一眼,道:“老夫覺得趙大人所言極是,此次出使我大宋應該以穩為主,只要能夠穩住遼國,我大宋有了大棚技術,數年之后定然是國力倍增,到時遼國絕對不敢再犯我疆土,此長彼消之下,遼國數十年后定然會國將不國,到時我大宋必可兵不血刃,拿下遼國?!?/br> 趙谷只覺眼前一亮,這個呂蒙正倒也不愧是被稱作一代名相的人,本事確實不是一般人可比的,若真照他這么說,遼國還真撐不過幾十年。 可惜事情總是不會按照人們預想的那樣去發生,誰能保證遼國被大宋殺了五十萬兵馬后,就會安分幾年?萬一他們熱血沖頭,非要和大宋來個魚死網破,那該怎么辦? 況且大棚技術又不是什么太難的東西,遼國地處北方是不錯,可若是被他們學去了這個技術,大宋的優勢還會有嗎? 更何況,趙光義雖然不是什么有大才的皇帝,但終究也算不上一個昏君,還算是小有成就,誰能保證他死之后,繼任者能有他的這份本事,能夠繼續穩住遼國幾十年,靜等著他們滅國? 總而言之,呂蒙正的設想太過想當然了。 但不可否認的,此時還不到大宋和遼國發生滅國大戰的時候,確實不應該過分挑釁遼國,而是要以穩為主。 至于該怎么穩住遼國,很顯然呂蒙正的設想是行不通的。 有了呂蒙正等幾名高管的帶頭,桌上的大臣們漸漸議論開了,都在發表著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