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大棚(2)
書迷正在閱讀:坑貨江山,總有刁民想害朕、都市之紈绔兵王、重生古代之妖孽才子、O筑巢后前夫回來了[穿書]、快穿宿主在線BE通關、和男主的兄弟好上了、穿書炮灰逆襲世界冠軍[花滑]、重生之獨占總裁、穿成女頻文的反派大佬、重生之都市仙尊
四人笑鬧了一陣,趙谷便讓李淡然鉆進了大棚里,隨后棚外的三人便等在那里守著。 此時的天氣十分晴朗,但饒是太陽掛的老高,人的身上依舊覺得寒冷,如墜冰窖。 等了片刻,就連身體最強壯的二狗子都有些受不了,準備進屋躲躲。 而此時,大棚里的情況卻和外面完全相反。 當太陽光照進大棚內,大棚內的溫度開始慢慢升高,白色綢緞不透風也不透水,自然捂住了溫度,于是慢慢的,大棚內的溫度變得越來越高。 棚里的李淡然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般,驚喜的叫道:“怎么這么熱?” 二狗子和郝空白撓了撓頭,李淡然不像是愛開玩笑的人???他怎么會這么調侃我們? 而且李淡然一直都十分淡然,很少會如此喜形于色,這一點也十分奇怪。 二狗子和郝空白便跟著鉆進了大棚內,卻陡然覺得溫度升高了許多,待了片刻后更是恨不得將棉襖給脫了才好。 我的天啦! 二人齊齊發出驚嘆,哪里還想不到,這根本就是趙谷造出的大棚的功效??! 三人隨后一起出了大棚,被狂風一吹齊齊打了個冷顫,當即就有些懷念大棚里的溫暖了。 “趙大哥,你早就料到會是這樣了?難道這是遼國的新玩意嗎?”李淡然見趙谷一副早知如此的樣子,不由問道。 趙谷嗤笑道:“遼國?借他們一千年時間也研究不出這種東西?!?/br> “那你是怎么想出來的?怎么這么神奇?””二狗子問道。 “靈機一動就想出來了?!壁w谷高深莫測的笑道。 二狗子三人拜服,趙谷又道:“去將李大人請來看看吧,如果他覺得沒問題的話,就趁早在大宋境內推廣吧?!?/br> 很快的,得知消息的李符來到了小院,他先是疑惑的看了看大棚,接著在趙谷的提示下,鉆進了大棚中感受了一下。 不出意料的,李符剛一進去也是發出了壓抑不住的驚呼,當他出來之后,表情和二狗子三人剛出來時也是如出一撤,毫不掩飾對趙谷的佩服。 李符倒真不愧是宋史留名的官員,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關節,試探著問道:“先生,這里面溫度頗高,如果在里面種植作物的話,是否?” 趙谷點了點頭:“李大人果然厲害,一下子就想到了它的用處?!?/br> 李符羞愧的笑了笑:“我也只是想到了它的用處,比不上先生,竟破天荒的設計出了這種東西,真是讓人佩服至極?!?/br> 趙谷擺了擺手,卻聽李符又問道:“若本官沒猜錯的話,這個大棚是靠聚集太陽光產生暖意的對吧,那若是遇上刮風下雨天怎么辦?又該怎么產暖?” 趙谷笑了笑:“配置若干個爐子即可,但人不可在里面久待,以防中毒?!?/br> 李符恍然大悟,對著趙谷一躬到地,笑道:“先生大才,本官佩服,本官這就將這個小院列為官府禁地,然后排出嫻熟工匠進來學習,爭取早日將大棚傳遍大宋?!?/br> 趙谷扶起李符:“大人為國為民,在下佩服,以后不可如此多禮。在下就不耽誤大人的時間了,眼下早一分推廣大棚,大宋就能多一份糧食?!?/br> 李符起身點頭,隨后就急匆匆的離去了,趙谷則帶著二狗子三人回了兄弟鏢行。 一眾鏢師見四大鏢頭一起回來了,皆是露出喜色,圍著四人問個不停。 當他們聽說趙谷只用了不到半天時間,就將二狗子三人救出,皆是對趙谷佩服不已,同時也對兄弟鏢行未來的發展越發有信心了。 有精明能干的大鏢頭在這兒,兄弟鏢行豈能不笑傲開封鏢行。 和一干鏢師聊了一會兒,趙谷就離開了兄弟鏢行,眼下又到了去給蘇小成和柴郡主做飯的時間了。 ———————— 時間再次一天天過去,開封城內外在這些天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首先,官府撤去了限制酒樓飯館采購糧食的禁令,不少已經關門的酒樓飯館再次開張。 同時官府更是加大了賑災的力度,將流民們一日兩餐的稀粥改為了米飯,時不時還會提供足量的素菜。 之后,官府更是在城里各個地方設立了免費領取糧食的攤位,讓那批進入開封城的流民們都領到了白花花的大米。 緊跟著,開封府再次揮出重拳,下了一道公文。 公文內容大致如下。 因天降大災,流民四起,朝廷不忍見流民衣食無著,故賑災濟民。 但數萬流民聚集城外途耗時間,甚為不智,故由官府牽頭,組織精壯流民于開封城外開辟荒地,屆時官府將提供食宿,并承諾開春之后,流民返鄉之時,朝廷將會核算流民們所開荒地之價值,賣于開封城原住百姓,并拿出一半銅錢贈予開荒流民,充作路費盤纏。 這些消息一出,百姓們爭相慶賀,看官府這架勢,哪里是沒糧,分明就是糧食充足,不怕損耗??! 于是乎,百姓們再也不爭相買糧了,開封府的糧食價格很快就回歸了正常價位。 原先在城里偷偷摸摸的流民們也不再做些偷雞摸狗之事了,朝廷都已經給了他們足夠的糧食,誰還會去做那犯法之事。 最高興的莫過于城里的酒樓飯館老板了,朝廷解除了禁令,他們就又可以掙錢了。 至于城外的流民,則一個個將心放在了肚子里,原來朝廷不會不管他們,相反的還會給予他們更多的保障。 一旦自己等人賣力開荒,不僅有吃有住,開春之后還會分到一筆路費,若有剩余的銅錢,還可以留作明年的種子錢。 一時之間,開封府的氛圍空前熱烈,所有百姓都對官府歌功頌德,尤其是當朝陛下和開封府府尹李符,更是被人們反復頌歌。 所有百姓都以為這是官府糧食充足的緣故,卻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一切的變化只因為一個人,一個大棚。 這段時間,李符四處張羅工人學習大棚技術,鉆研適合在大棚內栽種的農作物,也有越來越多的官員聞訊趕來,一觀改變大宋命運的神奇技術。 但知道大棚是趙谷發明的只有少數人,甚至就連大棚這一技術也只有一部分官員知道。 根據朝廷的指示,大棚技術將會作為一張底牌,只在最合適的時機打出,決不能提前泄露。 至于什么時候才是最合適的時機,當然是等到工部和秘密請來的老農們研究好適合栽種在大棚的農作物之后。 到了那時,朝廷將會派出完全掌握了這一技術的專人,快馬趕往大宋各個府縣,推廣這一技術,爭取一擊即中,快速用它生產出糧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