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注定會被歷史銘記的一年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八十年代霸王花、回歸大宋、坑貨江山,總有刁民想害朕、都市之紈绔兵王、重生古代之妖孽才子、O筑巢后前夫回來了[穿書]、快穿宿主在線BE通關、和男主的兄弟好上了、穿書炮灰逆襲世界冠軍[花滑]、重生之獨占總裁
農歷一九二零年,黎歷二百二十三年,隆興五十七年,不同的歷法,卻都指向同一年,這一年注定會被歷史銘記,他代表著一直偏居一隅的云華云氏正式崛起,每一日每一夜,云華云氏的力量都在快速增加,將日后云華云氏的對手追趕上并遠遠的甩在身后。 多年的準備,望海鎮造船廠終于建造出能夠在大海上安全航行的輪船——探字級輪船,探字級輪船區別于傳統的槳船和帆船,它使用蒸汽動力,即便是在逆風的情況下,也能以一個較快的速度航行,很快望海鎮造船廠便依次下水三艘探字級輪船。 正月二十,云氏船隊離開望海鎮碼頭,駛向深海,云氏船隊的目標是探索大海,尋找海外適合開發的島嶼或者大陸,若是有所發現,云華云氏就不需要再屈居于云華郡一地,整個大海都將是云氏的后花園。 功夫不負有心人,二月初二,云氏船隊意外發現一個長大約十四、五里寬大約八、九里面積大約七百頃的云永島。 云永島的發現讓云氏高層萬分激動,云永島不大,卻也能夠容下千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若是云華云氏面臨危機,云永島就能成為云氏的后路,讓云氏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二月十四,云氏船隊休整完畢,再一次出海,這一次,云華云氏現任族長云逸也出現在船上,云逸要親自登上云永島看一看。 二月十六,云氏船隊登陸云永島,就是這次登陸云永島,成就了云逸史上最年輕先天之名。 誰也無法想象到,與世隔絕的云永島上各種珍貴的野生草原遍地叢生,云逸依靠一株千年人參,以未到二十歲之齡,成功晉升先天之境,堪稱史上最年輕先天。 這還不止,當云氏船隊回航的時候,云逸還將一些高年份藥材帶走,到了三月初五,云氏先天的數量已經多達五名,如此數量的先天武者,在大黎帝國也屬前二十之列,云氏終于成長為一個大型勢力,一個幾乎堪比七姓十二氏的大型勢力。 七姓十二氏中哪一個家族不是傳承數百年,甚至有超過一千年的,而云華云氏只傳承二百余年罷了,卻已經取得今天的成就,實在難以想象。 在隨后兩個多月時間里,望海鎮造船廠陸續又下水三艘輪船,兩艘探字級輪船,還有一艘竟然是比探字級輪船更大的臨字級輪船,因為新的輪船加入,云氏船隊正式改制,將整個船隊劃分成第壹船隊和第貳船隊兩支船隊,第壹船隊暫時負責探索大海,第貳船隊暫時負責往云永島上運送物資和人員。 五月十八,第壹船隊在云永的指揮下,開始對大海進行新一輪探索,然而這一次探索的結果,卻讓云氏全部高層激動的徹夜難眠,因為這一次探索,第壹船隊居然發現了新大陸,雖然新大陸最終被證實只是一個面積比較大的島嶼,但是一個面積和澤州差不多的島嶼,也沒有讓云氏高層失望,這么大一個島嶼,云氏想要消化下來還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 隨后云氏開始對被命名為瀛州的大島進行探索,沒過多久,一個個驚喜接連出現,沒有敵人,大片肥沃的土地,金礦,還有那四處叢生的野生草藥,瀛州簡直就是一片未開發的寶地,云氏有瀛州在手,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瀛州是完全屬于云氏的瀛州,可大黎帝國有很大不同,大黎帝國名義上屬于方氏,實際上卻已經淪落為世家大族的大黎帝國,帝君已經和傀儡差不多,而世家大族,封地最多不過一個郡,少的也只有一個縣,無論封地中曾經有多少財富,這么多年過去了,那些財富已經消耗殆盡。 但是現在,一個面積和澤州差不多但是比澤州更富饒的瀛州卻獨屬于云氏,只要云氏將瀛州消化掉,云氏就有底氣與天下為敵。 想到這些,云氏就迫不及待的開發瀛州,對云永島的開發已經停下,大部分人員和器械都轉運到瀛州,之后云逸更是登上瀛州,在瀛州發現各種礦物資源,還確認番薯的存在。 番薯的發現,更是讓云氏底氣大增,有番薯在,日后云氏不需要再為糧食的問題發愁,給云氏兩年時間,云氏不再會缺少糧食。 有了這么多發現,云氏只要沉下心來發展就可以,不過外界的局勢卻在不斷變化。 方曜茍延殘喘,六個帝子帝孫在世家大族的支持開始對帝君之位進行爭奪,朝堂內外,明爭暗斗不斷,好在有丞相周樹居中平衡,才沒有讓大黎帝國亂起來。 然而一場大旱又讓大黎帝國大部分地區糧食減產,部分地區糧食產量銳減,甚至絕收。 面對天災,各地官府無動于衷,賦稅沒有一點減少,在官府的壓迫下,各大頻頻出現小規模動亂,不過都被官府派兵輕松鎮壓下來。 也因為天災,一個一直隱藏在大黎帝國角落中的超級勢力光明教顯露在世人眼前,趁這個時機,大肆吸收信徒,也讓一個個大型勢力對光明教忌憚起來,而且隨著冬季的到來,光明教拿出大批糧食賑濟災民,使得更多的老百姓成為光明教的信徒。 到了十二月,大黎帝國境內局勢繼續惡化,老百姓因為寒冷和饑餓,當光明教的傳教士帶來溫暖和食物后,迅速成為光明教的信徒,一些世家大族有心去阻止光明教,卻發現光明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宗教。 隨后不少官員紛紛向朝廷遞奏折,說明光明教的問題,不止一個官員認為光明教有造反的可能,一旦光明教造反,很有可能對大黎帝國造成巨大影響,卻沒有人認為光明教會推翻大黎帝國。 新平這邊也收到各地官員的奏折,丞相周樹注意到光明教的問題,卻因為帝位之爭,短時間無法分心去關注光明教,各地一等貴族也不愿意與實力未知的光明教起太多沖突,只是簡單的將光明教傳教士驅逐出境,至于各地官府,倒是有對光明教出手的,可惜最終也沒有得到多少結果,光明教的人迅速退走,而光明教的信徒都是他們治下的老百姓,數量頗多,難道他們要將這些老百姓殺光? 另一邊,云氏在暗中快速擴充軍隊,望海鎮造船廠接連下水三艘臨字級輪船,云氏船政也正式組建第叁船隊…… 這是云氏崛起的一年,也是大黎帝國境內風起云涌的一年,有遠見者能夠能夠感覺到大黎帝國要變天了,其他人卻依舊吃喝玩樂,對外界毫不在乎。 “孤已時日無多,死不可怕,可怕的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