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邪馬臺的請求
鐘繇點了點頭,“很好!立刻派人封鎖峽谷四周,任何閑雜人等都不得進入!派人將這里的情況察報徐使君!” “諾!”校尉抱拳應諾。 “郡守,我們在旁邊的木屋中現了一些情況!”一名軍官奔進大倉稟報道,鐘繇當即跟隨軍官來到一旁的木屋中。 當鐘繇看到屋內的情況時,不禁微微一驚,問身旁的軍官道:“是誰殺了他們?” 軍官回道:“郡守,我們進來時,就是這樣了!” 鐘繇不禁皺了皺眉頭,蹲下身子,待看清楚其中一人的臉龐時,不禁有些驚訝地道:“這不是樊家的老三嗎?他怎么會死在這里?” 鐘繇站了起來,四下看了一眼,喃喃道:“這里是樊家的產業,看來樊家與此事脫不了關系!” 鐘繇扭頭問一旁的軍官道:“你們有搜索周圍嗎?” 軍官回道:“回郡守,我們的人在第一時間搜索了周圍!不過由于雨勢太大,沒有發現任何痕跡!” 鐘繇看了一眼門外依舊沒有絲毫減弱的雨勢,不禁皺了皺眉頭,回過頭來盼咐道:“這里的情況不要到處亂說,本官會察報徐使君!” “諾!”軍官抱拳應諾。 鐘繇看了一眼地上的兩具尸體,“把這兩具尸體裝上大車,運回青州!” “諾?!?/br> 大約半個時辰之后,身在青州驛館的徐庶就接到了相關的訊息,此時,天色已經晚了,磅礴的雨勢已經停歇。 徐庶當即傳令鐘繇暫時不要急著將糧食、錢財兩運回青州,待第二天再說,隨即徐庶又派御林軍前往城外的地方軍軍營調兵,以加強青川峽谷的安全,徐庶現在可不敢冒一點險了。 而與此同時,袁尚和幾名親信已經逃進了附近的章丘縣。在秘密據點隱藏下來,隨即派出親信前往青州的樊家。 第二天一大早,天空中竟然出現了久違的太陽,鐘繇親帥五千余地方軍將士護送著這救濟青州災民的錢糧朝數十里之外的青州城而去。 隊伍很快速的就抵達青州城。不久之后,青州各地的販災點便開始全運轉起來,修復河堤的工作也同時進行。 長安乾清宮。 “想不到竟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曹cao皺眉,放下手中的周折,掃視了一眼立在殿下的大臣。問道:“元直請示如何處置樊家!你們的意見呢?” 荀彧等交換了一個眼神,陳宮出列道:“樊家既然參與叛亂,那么就理應為此付出代價!微臣以為,樊家三族盡斬,三族之外,應該處以流放之刑!” 魯肅當即反對道:“不可!就目前的情況看,參與叛亂的就是樊家的三當家,并未有證據顯示整個樊家參與此事!冒然下罪,只怕人心難服!” 陳宮皺眉道:“樊家的三當家在這件事當中運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憑他各人在樊家的地位是不可能做到的!樊家的當家人定然參與了此事。不過是居于幕后罷了!” 曹cao點頭道:“公臺所言極是!不過子敬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 曹cao背著手來回踱著步,臉上有思忖之色。 “陛下,要不只派人對樊家申斥一番,這樣雖然在短時間內無法對樊家造成多少傷害,不過在長遠來說,樊家所受的損失會很大!”荀彧建議道。 曹cao頓住腳步,皺眉道:“這樣豈不打草驚蛇?” 荀彧笑道:“樊家不過是青州一地有些錢財的經商之家,陛下完全沒有必要將他當做一個對手來看待!只要緩緩地削弱他的賴以生存的經濟實力便可以了!當他們沒有了錢財,即便想要干什么,也不過是癡人的妄想罷了!” 曹cao一愣。笑道:“文若所言極是!就這么辦吧!就讓徐庶代表朕到樊家申斥一番,同時將此傳告青州全境!” 殿下幾人相視一笑,很有默契地一起拱手道:“陛下英明!” 曹cao在龍椅上坐下,想起一件事情。問幾人道:“邪馬臺國的使者剛剛代表他們的女王來請求朕派兵救援他們!你們怎么看?” 曹cao的臉上有幸災樂禍的笑容,見此,賈詡出列笑問道:“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曹cao習慣性地敲擊著案幾,瞇著眼睛道:“朕決定派兵,不過不是去救援而是與北方聯軍軍隊一道瓜分了邪馬臺!” 幾人聞言不禁一驚,魯肅當即勸道:“陛下。萬萬不可!” 曹cao不禁眉頭一皺,不悅地問道:“子敬何出此言?” 魯肅道:“目下,邪馬臺國已經臣服于我大魏,恭恭順順,并未有絲毫不敬盾越之處!若陛下興無名之師,只怕會令周圍眾臣屬國人人自危??!陛下,自古無出師無名之師??!” 曹cao不禁猶豫起來,魯肅說的話不是沒有道理。 荀攸也道:“子敬所言極是。而且現在就算瓜分了邪馬臺,對我大魏來說有弊而無力!” 曹cao不禁笑道:“公達,想不到你也有和子敬意見一致之時??!” 隨即面色一整,“說說你的看法吧!” 荀攸應諾一聲,繼續道:“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我軍要占領邪馬臺國,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不過,陛下想過之后的情況嗎?” 曹cao不禁皺了皺眉頭。 “當我軍完成戰略計劃后,先要面對的就是群情激奮的當地百姓,而如果此時北方聯軍甚至是其背后的狗奴國也趁機發難的話,我軍的處境將非常不妙!扶桑一地與我大魏畢竟遠隔重洋,我大魏不管是兵力和物質都難以及時運抵扶桑!同時,海上向來險惡,一旦我軍海上道路被斷,那么身在扶桑的我軍陸軍必然危以!” 曹cao不禁又踱起步來,片刻后,曹cao停下腳步,望著窗外的太陽,有些無可何地喃喃道:“看來,做一個皇帝在很多時候確實不能隨心所欲??!” 回過頭來,對翹首以待的眾臣道:“公達、子敬所言極是!朕也要感謝你們的諫言!” 兩人連忙拱手拜道:“陛下言重了!” 同時心中不禁有些激動,暗自慶幸自己所遇的不愧是千古明君。(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 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