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浮夸》
…… 有人問我我就會講~但是無人來~ 我期待~到無奈~有話要講~ 得不到裝載~ 我的心情猶豫像樽蓋~等被揭開~ 嘴巴卻在養青苔~ …… 林在山開篇唱的很輕,比原唱的eason唱的還要輕,他是有點在試唱的感覺。 太久沒唱這首歌了,林在山自己也需要重新找感覺。 但即便沒有投入太多的感情,只在抓音準和調子,歌聲由原來那大叔的嗓子潤色出來,仍舊有種很強的磁性,一出現便特別吸允人的耳朵。 李孝妮由監聽耳機中聽著地球另一端傳過來的音樂,本來是以6/8拍的搖滾節奏推動的,旋律本身又帶著點輕微的古典色彩和一個復古的鋼琴和聲,很有70年代英國art-rock的曲風。 李孝妮怎么都沒想到,耳機中突然飄出的磁性歌聲,竟是一種靜默的訴說的口氣,幾句歌詞娓娓道來,并無驚艷之句,但已讓人的腦海中,想象出了一個始終生活在舞臺陰暗角落里的小人物。 知道林在山這首歌的靈感來自于《發條明星》,李孝妮聽著這樣的開篇,腦子里第一個反應出的形象,就是電影中那個沉默的阿發。 在旁人眼中,這只是一個沉默木訥的小丑,他不說話,沒有動作,永遠保持著一個沉默的姿勢。就像這歌聲一樣,看似平淡,里面卻蘊藏著一種爆發前的邪力。 沒有看到全篇的歌詞,只聽了這一小段詞,李孝妮在純詞作方面已有了一點小小的驚艷感。 從這第一段就能看出來,這是非常典型的粵語構句和文法。 林在山怎么能寫出這樣的詞的?他粵語學到這種程度了? 李孝妮很是驚訝。 至于林在山的聲音,由于太過輕柔了,李孝妮倒沒聽出特別驚艷的地方。 這歌聲中帶著一種很帶感的磁性,這在曾經的林在山的某些歌里,李孝妮也感受過,算是輕熟于心,但還遠達不到讓她特別驚艷的程度。 …… 人潮內愈文靜~愈變得不受理睬~ 自己要搞出意外~ 像突然地高歌~任何地方也像開四面臺~ 著最閃的衫~扮十分感慨~ 有人來拍照要記住插袋~ …… 被平推前進的歌曲感染著,林在山的演唱越來越投入狀態了,歌聲亦變得更加游刃有余。 他真假聲的切換,采取了一種很明顯的對比反差感——真聲就是真聲,假聲就是假聲,變化時幾乎沒留緩沖的余地,抑揚頓挫的強烈沖突,將小人物心中那種扭曲自我的心態,淋漓盡致的反映出來了。 這段詞也著實令人觸目驚心。 人都是不甘寂寞的,每個人都有顆sao動的心,如果太安靜太內斂了,終究是不會得到注意,于是,這個小人物開始了突兀的演出,突兀的話語,就像平地驚雷,給旁人一個意外,給世界一個意外,扮著高調,迎合著人們,以一種近乎病態的姿態,來博得世人的注意,而這樣的姿態,還是他自己嗎? 歌曲推進到這里,幾乎所有的人,腦海中浮現的都是《發條明星》中阿發剛剛得到“神奇發條”開始演繹明星生活的場景。 唯有李孝妮,對曾經的林在山印象太過深刻,她若有若無的感覺到,林在山現在唱的,已不單單是《發條明星》中的阿發,他唱的也是曾經的他自己—— …… 你當我是浮夸吧~夸張只因我很怕~ 似木頭~似石頭的話~得到注意嗎~ 其實怕被忘記~至放大來演吧~ 很不安~怎去優雅~ 世上還贊頌沉默嗎~ 不夠爆炸~怎麼有話題~ 讓我夸做大娛樂家~ …… 第一波副歌隨著澎湃的鍵盤旋律襲來,林在山真假聲瘋狂切換,用幾乎輕嘶吶喊的方式將歌曲推向了一個高潮。 李孝妮身上過了一層電,被林在山的歌聲第一次點到了思維的g點。 仿佛回到了十幾年前,她腦海中浮現出了那個沿著炸翻所有頭條的路不死不歸狂奔而去的林在山。 那時的林在山,雖然不是為了浮夸而變得浮夸。但現在回過頭去看,他當年的所做作為,真的都很浮夸,透著一種歇斯底里的瘋狂。 從某種層面上講,這種行為的產生,不光是林在山自己的性格所致,也是被娛樂圈給逼的,被那些陰險的娛媒給哄的。 這首歌中的小人物,又何嘗不是被娛樂圈給逼成了這樣? 慢慢的思索著,李孝妮突然覺得內心深處,這么多年來,躲在角落里一直在瑟瑟發抖的那部分靈魂,被林在山的歌聲給透視到了。 到這時,她才逐漸明白關雅玲講的林在山的歌聲很特別——會讓人情不自禁的隨著他的歌去發散思想是什么意思。 可能是這首歌對于她們這些圈里人來說,寫的太過殘酷了,李孝妮莫名的就有些抗拒,但林在山的歌聲就像一雙扭曲的大手,將她靈魂中最不愿意暴露的一面,拉出來一頓暴打,她卻無從抵抗,只能隨著這歌聲繼續漫游下去,倒要看看歌中的小人物,最后會被扭曲到什么程度。 關雅玲聽了副歌靈魂樂段,被刺激到已有些心潮澎湃。 如果說,林在山之前的《山丘》,是一首沉淀了人生的足夠厚重的作品,那這首《浮夸》,絕對是一首從妖異幻想中擒來的劍走偏鋒的邪作! 這首歌的每一個音符,在關雅玲聽來,都透著一股子病態的邪氣! 林在山手下的keyboard旋律,則一直在醞釀著一種爆發前的狀態。 這段副歌,已有點小爆發的姿態,往外噴出不少邪氣,令人心生寒意,卻又血脈噴張! 最后的落筆收音,林在山用一個很輕的假音給收住了,并沒有讓歌曲中的所有傷感和邪氣都爆發出來。 那感覺就像是一個人知道自己要瘋,但還沒有徹底瘋,他在用最后的意志,努力控制自己,不要真的瘋掉。 但誰都能看出來,只要在沿著這條無法回頭的路走下去,他必瘋無疑! 該來的暴風雨,總是會來的。 但在那之前,主人公仍在做著最后的抵抗。 于b段中,拾回人生旋律的他,給自己無可逆轉的癲狂,在找著各種各樣的理由和借口—— …… 那年十八~母校舞會~站著如嘍羅~ 那時候~我含淚發誓各位~必須看到我~ 在世間~平凡又普通的路太多~ 屋村你住哪一座~ 情愛中~工作中~受過的忽視太多~ 自尊已飽經跌墮~重視能治肚餓~ 末曾獲得過便知我為何~大動作很多~ 犯下這些錯~搏人們看看我~算病態麼~ …… 他已經分不清什么才是正常的人生,所以才會捫心自問:這算病態么? 完全投入歌境的林在山,感受著原來那大叔心底的戾氣和怨念,再被這首歌本身的氣質所感染,渾然間早已不是試唱的狀態了,而是將扭曲的情感,越來越多的由原來那大叔渾然天成的磁中帶銳的嗓子給透了出來。 聽到這段,屋中幾乎所有人,都快要忘掉陳德友的《傀儡》了。 在聽《浮夸》之初,大家腦海中生出的畫面幾乎都是《發條明星》中的阿發。 他們忍不住會去對比這首歌和《傀儡》哪一個更讓他們有所觸動。 相比《傀儡》單一的結構布局,林在山的這首《浮夸》,用慢描的方式,將一個小人物的過去、現在、未來都給勾畫出來了。 歌曲層次遞進,越往后越緊揪人心。林在山鞭辟入里的傳神演繹,就像手術刀一樣,細細的解剖著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以血rou模糊的方式。 到這一段,沒有人再去想《傀儡》了,甚至都不去想《發條明星》了。 林在山將鋒利的刀子直接的捅進了每個人心口的縫隙,讓他們生出了感同身受的一種小人物自我即視感。 這段講的很直白,我們每個人應該都經歷過這樣的時刻,在某一個場景,被人忽視到爆,自尊飽經跌墮,于是,我們躲去一個角落,咬牙切齒,以血淚書!對著自己發誓,總有一天,我要出人頭地!讓世人看到我的光輝! 然而,一次次的打擊之后,我們的自尊和自信早被消磨殆盡,只有重新獲得重視才能拯救你,可是誰會來重視一個自甘消沉的人呢?沒有人,就只能靠你自己了。 這時候,變得浮夸,或許就是拯救你的終極方式。 被林在山越發邪異的歌聲帶著,李薇等人都生出了一種對歌中小人物十分理解的心態。 其歌聲中演繹而出的那種超強代入感,剝離了幾乎所有人心中光明的部分,單單拎出來那塊最晦澀最灰暗的部分,逐一放大,繼而將每一個聽著的人,都變成了《浮夸》中這個充滿悲劇色彩的小人物。 用音符抓著人心,狠狠的一擰,在旋律上大筆一揮,第二段高**涌而出! …… 你當我是浮夸吧~!夸張只因我很怕~! 似木頭~似石頭的話~得到注意嗎~! 其實怕被忘記~至放大來演吧~! 很不安~怎去優雅~! 世上還贊頌沉默嗎~! 不夠爆炸~怎麼有話題~! 讓我夸做大娛樂家~! …… 啊~! 啊~~! 啊~~~! …… 每一個假音都變得更加高挑! 每一個真音亦變得更加蒼實有力! 就像分裂的靈魂一樣,這波高潮襲來,邪氣盡顯! 尾聲三個假音嘆詞挑高,一聲比一聲扭曲! 唱到盡興處,彈著keyboard,林在山身子都要顫抖了! 歌中小人物卻仿佛還在做著徹底癲狂之前的最后一次努力。 但不管他怎么悲歌,怎么想挽回,都沒用了,因為現實,早已將他逼的毫無退路! 他只能沿著浮夸的路越走越遠—— …… 你~叫我做浮夸吧~!加幾聲噓聲也不怕~! 我在場~有悶場的話~表演你看嗎~! 夠歇斯底里嗎~! 以眼淚淋花吧~!一心只想你驚訝~! 我舊時似未存在嗎~! 加重注碼~青筋~也現形~! 話我知~現在存在嗎~! …… 啊~凝視我~別再只看天花~~~~! 我非你杯茶~也可盡情地喝吧~! 別遺忘有人在~為你~聲沙~~~~! …… 三度來襲,越發瘋狂的高潮風暴,昭示著他的心靈已徹底扭曲!精神已徹底癲狂! 到最后,林在山將每一個音都變成了分裂的假音,以可悲的口吻,訴說出小人物的終極心聲:求你們都來看看我吧!我都這樣了,你們就別再看天花板了! 就算我不是你們的茶,也請盡情的喝吧! 只是,喝完,請莫忘,有人曾為你們唱到過沙??! …… 啊~~~~~~~~~~~~~~~~~~~~~~~! …… 發瘋一般飆出一聲歇斯底里的超高八度沙啞長音,將歌中的小人物徹底唱瘋了! 吳一凡等人一直被旋律緊揪的心緒,剎那間就被林在山給唱爆了! 就好像被一把滄桑的大刀給劈成了兩半。 幾乎每一個人,聽到最后,頭皮被林在山的這聲高音給炸麻了! 瞬間的超脫,讓他們的思緒仿佛進入了一個極度癲狂的異度空間! 如此震撼,是他們在進琴房之前,想都不曾想過的! -------- 【避免被打死,這章提前更出來吧。今天的兩更都出了,跪求推薦票!下章周四凌晨更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