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8章 斂財法寶
周六,藍朵回東吳黃家取來當初替于煜藏匿的原始證據。 舊證加新證,于煜在辦公室伏案研究了幾天幾夜,對鳳麒麟執掌榆達集團期間巧取豪奪、大肆吞噬國有資產、利益輸送等行徑有了更透徹的了解: 原料采購、半成品和產成品銷售等生產環節的貓膩不必多說,采購商、供應商、經銷商、中介等等一系列手法早就廣為人知。 資本運作由于省國資委牢牢把關,鳳麒麟本身對這方面也不太熟悉,偶有涉足但金額不大。 于煜替鳳麒麟總結的三大斂財法寶主要是: 第一,巨額擔保。作為數百億資產的省屬國企,盡管自身經營不佳信用等級接連下滑,但在擔保市場的聲譽卻是一等一。 為何?一旦被擔保的企業或個人無力償還銀行貸款,每當這時鳳麒麟總是很爽氣,大筆一揮直接讓銀行沒收擔保資產抵扣。漸漸地,擔保成為一項產業,社會上專門有介紹擔保的機構主動上門游說,只要好處費令人心動,鳳麒麟從不吝惜揮霍榆達的信用和資產。 甚至有的機構或個人找榆達擔保時壓根沒想如期歸還銀行貸款,比如借一千萬貸款,事前抽兩百萬給鳳麒麟,再抽一百萬給中介,剩下七百萬直接卷款逃之夭夭! 否則的話,當今社會除了走私軍火和販毒,哪個行業鐵定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利潤? 鳳麒麟對此一無所知么?笑話!那些家伙打什么小算盤他心里透亮,可錢惴進自家腰包,賠償的是國家的錢,他才懶得管那么多閑事。 從巨額擔保還生出一樁產業鏈叫做“過橋資金”。 一家生產企業一月一日向銀行借了兩千萬,按規定六個月后償還即短期生產資金貸款。 然而到了應該歸還的六月三十日,企業沒錢歸還!這很正常,銀行貸款投入到各生產環節,加上回籠周期長、應收款余額增加,還不起是正常的。 怎么辦呢?銀行方面的要求很簡單,只要你六月三十日這天把貸款還了,就保證七月一日再借兩千萬,前提是正常歸還。 哪怕遲一天,銀行貸款就形成逾期,意味著這家生產企業信用污點,以后到任何銀行都借不到貸款。 那么企業需要在六月三十日從別處周轉兩千萬償還銀行貸款,七月一日便還錢,整個過程遂稱作為“過橋”。很多高利貸、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就專門做這個生意,雖然短短一天但利率或者說手續費非常高,且風險非常小,因為企業有銀行貸款作保證。 鳳麒麟聽從中介游說,拿榆達賬面上的周轉資金專門給企業和個人“過橋”,打的名義是扶持中小企業和私營經濟,僅收取非常微薄的費用,而真正的大頭都笑納其囊中! 第二,培訓教育與科研攻關。國資委、財政廳、教育廳、科技廳等***辦局對于省屬國企業在教育培訓和科研攻關都有硬性規定,如每年投入經費不得低于總費用的百分比;每年立項必須涉及哪些方面;每年參培人數不低于多少等等。 對滿腦子想著撈錢的鳳麒麟來說,真是瞌睡送枕頭天大的好事! 他指使遠房親戚跑到京都注冊教育培訓機構,然后搖身一變就成了“京都知名教育培訓大鱷”,開始招搖撞騙。 既是“大鱷”要價肯定比普通培訓機構高,一百萬的項目敢叫到一千萬,食宿、交通等費用還另算;報價單注明四星酒店,實際住宿快捷酒店都不如;每天培訓費用、食宿標準永遠是理論上的,至于邀請來的所謂專家、教授在網上都查不到名字。 接二連天上線名目繁多的軟件項目,什么辦公處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人事信息檔案系統、請銷假系統、物品領用系統…… 網上報價幾萬元的軟件系統,不知哪兒鉆出來的軟件商動輒上百萬、數千萬,胡亂把系統上線后旋即每年收取升級費、維保費,費用大幾萬、幾百萬地嘩嘩往外流,不用說其中很大部分流入鳳麒麟的佛堂。 科研攻關費用更是浮云——這一點之前白鈺曾經指出過,幾個億砸下去連象樣的論文都沒有,更不用說科研成果。 奧妙在于很多立項壓根就停留在紙面上,所有費用都被一家叫做“越華智能咨詢公司”拿走了,最過分的是去年有筆單項支出即高達七千萬元,備注只有四個字:科研咨詢。 試問,如此牛掰的費用支出不經鳳麒麟點頭,集團哪個領導敢批? 再試問,鳳麒麟點了頭的費用支出,集團哪個領導敢不批? 演變到最后結果是,集團研發中心真正與生產技術、化工產呂相關的項目得不到批準,即使批準了資金也不足,大批科研人員感受前途無望紛紛跳槽。據不完全統計,鳳麒麟在任期間研發中心跳槽人員高達71人,其中半數去了榆達集團的競爭對手旗下。 有這樣豬一般愚蠢、狼一般貪婪的領導,榆達豈有不亡之理? 第三,干部輪崗。 國企干部任期比地方長些,高管一般五至六年,科級、處級干部四至五年,這是劉首長、朱正陽連續兩任領導人刻意打壓和限制國企央企業干部,避免出現利用國企央企彎道超車再回流公務員序列任職的現象。 其實在此之前,國企央企若無深厚背景和人脈,人員游動、崗位調動要比地方還緩慢,很多有志之士、有識之士正是受不到其臃腫而低效的節奏才憤而辭職。 鳳麒麟上任后打著培養“全能型人才”、“復合型干部”的幌子,加快中層干部甚至辦事員的崗位流動: 集團總部機關處級干部每年十二月底洗一次牌;春節前下轄工廠、基地、倉儲中心、培訓中心、研發中心等***大調整一次—— 為什么刻意強調每年十二月份和春節前,奧妙不必多說。 對于副處級、科級干部,鳳麒麟每半年甚至一季度就調整一次; 提拔干部的標準和尺度都在鳳麒麟嘴里說了算,他想提拔年輕人,就說“干部年輕化”;他想提拔的人年齡有點大,就說“需要經驗豐富的老同志掌舵”;他想提拔高學歷的,就說“大力培養知識型人才”;他想提拔的人學歷低,就說“要注重在生產實踐中經過摔打的”。 每次人事調整他至少提前兩周放風,然后送禮的多如過江之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有的想到實惠的位子,有的想提拔,有的希望清閑一點,還有的想進機關,等等。 鳳麒麟妙就就妙在這回收了禮,讓你稱心如意;下次調整前沒送,又把你調整到別的崗位,所以還得繼續送,每次調整前都提前送。 有想法是有想法的份量,沒想法保持原狀的又是一種份量。 而堅持不送禮的,或者一直蒙在鼓里居然不知道鳳麒麟收禮收賄的,就在一輪輪洗牌過程中日益邊緣化,最終淪落到無人問津的地步。 最突出的是鳳麒麟上任前集團事業部部長,正處級,為人比較梗直,以敢于在領導面前說實話而著稱。 鳳麒麟的原則卻是你可以說實話,也可以說謊話,前提是必須送禮。 那位部長卻沒悟透這一點,每年調整都換崗位、滑半檔,目前擔任集團在深山老林里的危險品倉儲中心副主任(享受正處級),他還在反省呢,總覺得自己肯定哪句話冒犯了鳳麒麟。 通過以上種種斂財手法,鳳麒麟掌控榆達集團期間大概撈了多少錢呢? 于煜粗估至少八到十個億! 但鳳麒麟聰明之處在于,無論什么手段、伎倆、花招,他既不是決策者也不是經手人! 查遍財務中心所有大額支出審批單和發票,鳳麒麟沒簽過一個字; 查遍人事、項目、工程的所有決議,統統是集團經營層做的決定,僅僅交給鳳麒麟備案; 查遍所有項目書、資管會議、對外擔保等材料,最終審批人都是總經理張益強! 也正常,張益強是經營層負責人嘛,凡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必定需要他簽字。 所以于煜苦心費詣弄了洋洋灑灑幾十頁材料,落到岳峙眼里就淡淡四個字“口說無憑”,所有問題全部抹平。 說得也是,光靠證人的指控到法庭也站不住腳,因為送禮這種事除非全程錄像,不然很難說得清楚。 你說送了兩箱茅臺,我還懷疑是假酒呢;你說送了兩塊金磚,足金多重,是不是純金? 都難以證實。 如何找出鳳麒麟違規違紀證據呢?總不能沖到他家佛堂,說那些金佛像都是受賄得來的吧。 當然也行,有個罪名叫做“巨額財產不明罪”,套在鳳麒麟身上剛剛好! 不過,據說早在數年前徐尚立親自率隊進駐榆達集團調研,受高人指點,鳳麒麟就把純金佛像都轉移了,目前端放在佛堂的都是鍍金。 對了,金佛像…… 于煜嘴里念念有辭,從數千張談話筆錄里翻出一張,上面赫然記錄著一段對話: 你知道純金佛像藏哪里去了? 聽說交給他meimei保管。 他meimei叫什么名字?在哪兒工作? 哪兒工作不清楚,名字叫做……鳳花花…… “鳳花花,”于煜喃喃道,疑惑地saosao后腦勺,“好熟悉的名字啊,似乎聽誰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