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1章 意外結果
過了兩天詹印緊急召開***常委會,十一位常委出席了十位,戴計田請病假。 前車之鑒,如今戴計田能推的活動一概以身體不佳為由拒絕,堅決鎮守在銅嶺,防止鍥而不舍的所謂調研組玩花樣。 詹印把省大數據中心策劃書攤在桌上,直入正題道: “這個議題有點倉促,沒列入年初規劃但可以理解,干工作不可能事事預見得那么遠,總有這樣那樣的意外,或者臨時捕捉到的商機、靈感,說到這里要批評勝平同志了,百鐵財政固然捉襟見肘,但總要預留一塊備用金吧,就好比打仗,戰斗再激烈手邊都得保留預備隊防止突**況嘛!” 姚勝平情知替方晟挨的批,低頭專心做記錄,一言不發。 今天的會議方晟是做好攤牌準備的,因而一著不讓,淡淡道:“備用金留著應付今年壓降產能安撫和善后工作,這是黃樹上下的大事!” 詹印頓了頓,繼續說:“備用備用本來就是粗估估的事兒,可以十個億,也可以二十個億,完全在于財政狀況和對今年財政收入的預期,我看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到年底財政收入肯定比去年有質的突破!大數據中心卻不能等不能拖,既然喊出口了就必須做到位,不然有可能被兄弟市搶走——咱們的水電站還沒開工呢,七道卻有黃樹最大的水電站和水電站群,我想不需要長篇大論強調建成大數據中心對百鐵的重要性,道理大家都懂!前幾天有同志說要走正常流程,我說非常時期行非常手段,建省大數據中心并招攬人才是我提議的,由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聯合組織的重大項目,沒必要再從發改委等等走形式,難道正府部門還信不過黨委?” 這句話應該相當重了。 方晟隨即頂了一句:“形式重于實質,這是市政項目扎口的原因所在?!?/br> “扎口為了更好的管理,可不是人為設置障礙啊?!闭灿〉?。 “從修橋到環山工業鏈,還有牡丹谷項目的確遇到很多困難,但都不是正府部門設置的障礙?!狈疥傻?。 “省大數據中心對百鐵百利而無一弊,唯一問題是沒在年初立項,這是它被流程和財政卡住的原因么?”詹印道。 “目前在建的十大項目都關系到百鐵國計民生,如果有負面影響常委會也不可能通過,”方晟道,“好的出發點不能代替程序,超億元項目要征得振興領導小組審批才能動工?!?/br> 常委們被兩人唇槍舌劍弄得有些緊張,都噤聲不語。站在他們的立場看巴不得兩人內訌,但內訌的后果是所有常委被迫站隊,接下來將是更激烈的碰撞,日子同樣不好過。 楊花看看詹印,又看看方晟,瞪大眼睛不知所措。 她是最不想看到內訌場面的常委,偏偏因為經歷類似復雜斗爭經驗太少,在此劍拔弩張的緊張局勢竟說不出話來。 也不知如何調解。 詹印道:“科教興國,我相信建省大數據中心的報告提交到振興領導小組也會順利通過!這樣吧,為簡化程序,我提議在常委會進行表決!” “同意詹印同志的建議?!狈疥梢槐菊浀?。 這將是詹印、方晟仕途史上都極為罕見的一次表決,即針鋒相對的雙方居然事前都沒私下與其他常委做過溝通! 因為這是在百鐵。 詹印、方晟、楊花與黃生等常委根本不是一路人,事實上始終存在尖銳的對立的利益沖突,怎么可能發生盤面下的交易? 詹印自信在于省大數據中心項目由組織、宣傳、統戰即***系統主持,必定站在自己這邊,不可能出現自己否決自己的情況。 那方晟的自信從何而來? 沒等詹印想明白,表決已經開始: “我贊成!” “贊成?!?/br> “………贊成……” 彭萬偉、沈兵立即說,楊花稍加猶豫偷偷瞟了方晟一眼也跟著說,沒辦法,三個部門都參與活動的籌備與組織,不能自打耳光呀。 “我反對?!?/br> 姚勝平也別無選擇,必須與方晟保持一致。 第一回合3:1,詹印壓倒多數勝,他心里定當許多,微笑道: “黃生同志?” 黃生慢吞吞道:“棄權?!?/br> 魏玉樹語速更慢:“棄-權?!?/br> 咦,好端端棄什么權?詹印一愣,接下來就聽到張衛康出人意料道: “反對?!?/br> 隨后孫深緊跟其后:“我也反對?!?/br> 原以為碾壓方晟的表決,居然奇跡般地打成3:3,更詭異地是由于戴計田缺席,剩下沒表決的詹印和方晟各執一辭,最終竟是平局! 不愧為久經沙場的老將,遭受重挫情況下沒自亂陣腳,詹印穩當當道: “看來***對省大數據中心走快車道的問題還沒達成一致,不要緊,工作當中出現分歧是正常的,爭論和質疑才會促使我們做得更好。關于這項工作,會后請沈兵同志整理材料報市發改委,請方晟同志、勝平同志配合一下爭取盡快在市長辦公會通過;請萬偉、楊花同志到省里先跑跑,爭取相關部門和振興領導小組同意,為后面正式申報節省時間;至于工程費用問題,其實根本不是問題,對吧?***市正府會進一步溝通協商,爭取拿出解決方案。今天的會就到這里,散會!” 詹印說得不慍不火,但常委們知道他將怒火強壓在內心深處,畢竟這是書計市長空降百鐵以來第一次公開較量,表面上打成平手實質還是輸了。 楊花滿肚子疑惑,出了門緊緊跟著方晟想問個究竟,不料拐彎時他沒頭沒腦道: “沒時間啊楊部長,我還有個會,失陪?!?/br> 楊花知他惱火自己站在詹印那邊,忙不迭解釋道:“我有苦衷嘛,畢竟……” 方晟抬手打斷,道:“都為了工作,沒關系的?!?/br> 說罷快速閃身下樓,連轉兩個彎就不見了。 “哎——” 楊花恨恨一跺腳,這才領略到體制內站隊的麻煩和后果嚴重性。 其實方晟并不是小家子氣的人,也理解楊花的處境,但站隊就是站隊沒有理由可講。 這次反對自己不甩臉色,她會覺得沒什么,以后還會繼續反對;給她碰個軟釘子,下次表決就得惦量惦量,原先反對起碼改成棄權。 ——直到緩緩踱回辦公室,詹印才悟出方晟毫無懼色跟自己公開翻臉的原因。 籌建省大數據中心,技術人員全部外聘,設備因為從美國公司采購必須走正府招標議標流程,加之興建新址也要由專業團隊把關監管,人、財、物三方面半點油花都撈不到,黃生等本土干部對此毫無興趣。 那么他們關注的重點是什么? 就是避免詹印、方晟當中任何一方在常委會取得優勢,保持相對均衡的局面,既讓他倆不敢忽視本土干部的存在,又要讓他倆繼續斗下去。 也是避免公開站隊的高明之招。 不然無論誰取勝,輸掉的一方必定把怒火宣泄到本土干部頭上,柿子挑軟的捏,沒準會出現第二個戴計田。 方晟正是看穿黃生等人的盤算,無所畏懼地放手與詹印一搏。 方晟相信本土派會幫自己控制住局面,即便戴計田不請假,還是平局結果。 “果然厲害啊,厲害……” 詹印獨自坐在沙發上暗自嗟嘆,總算切身領教到方晟神出鬼沒的戰術——高明之處在于,從旁觀者角度看方晟總贏得很僥幸很偶然,唯有與他正面較量的人才知道竅門所在。 這是因為,從來沒有哪位高官的回憶錄會坦露處理每個事件過程中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總會有意無意地美化、修飾或掩蓋。 如果其他人代寫,那基本是主觀臆測和分析,不可能復原并探究到歷史真相。 不由想起了正治盟友,大肅***書計沈直華。 昨天兩人才通過電話,沈直華發了很多牢sao,也有不少感慨,顯然沈直華與強勢而有主見的竇曉龍磕磕碰碰矛盾不斷,無法和諧共生。 作為地方勢力代表的二代子弟,沈直華一路走到現在的秘訣就是“穩”,在此基礎上最為人稱道的還有“清廉”二字。 難道“穩”和“清廉”不是領導干部應有的素質? 悲哀之處就在這里。 事實上很多干部做不到,有的干部剛開始能做到,隨著地位的提升漸漸迷失自我,又做不到了。 因此沈直華雖然經濟方面毫無建樹,卻靠果斷處理干部、替老百姓伸冤等混出“沈青天”名頭,加之父親或明或暗相助,居然扶搖直上一度還領先詹印等人半個身位。 相比之下能力、應變、威望等均不在方晟之下的竇曉龍看人何其敏銳,不到三個月就看穿沈直華的底細,開始展開咄咄逼人的攻勢。 沈直華之“穩”不代表在面臨權力挑戰時軟弱,立即予以犀利反擊! 今天百鐵常委會攻防大戰,在大肅已經上演了好多回,總體來說沈直華處于下風,但竇曉龍也沒占得太大便宜。 體制內權力爭斗就是這樣,絕少會有酣暢淋漓的勝利,或者象方晟把順壩***趕盡殺絕、家破人亡的慘烈。 更多是平衡。 旗鼓相當時的平衡;占據上風或落到下風的平衡;主要領導之間的平衡;主要領導與班子成員的平衡…… 沈高的平衡論深獲京都眾多領導賞識,也是體制真實生態狀況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