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笑傲江湖》
不過,真正從整篇《俠客行》來看,這種“三層神功”的法,并不成立。 首先就是《羅漢伏魔神功》,這門不被外相所迷,以一顆赤子心性,無為修練的武功。 第二個佐證方法是金大,對石破天的鐘愛,以及對石中玉的丑惡描寫。 第三個,就是整篇中的重要道具“臘八粥”。 最后,才是《俠客行》石刻。 整篇書里,所有的高手,都被表相所迷。 雪山派,不三不四,叮叮當當,都將石破天當成石中玉,卻根本看不清,或者不在乎,兩者間的本質差別。 而俠客島也是如此,無論正邪,江湖人只記得“賞善罰惡令”的恐怖,卻根本沒想過,他們所滅門的,都是那些罪大惡極的幫派。 而臘八粥更是增進內力的天材地寶,偏偏眾人因為它顏色碧綠,有如毒藥,一個個避之不及,全部便宜給了石破天。 三個本質極佳的存在,偏偏因為那一層邪惡的表相,而被眾人誤解。 再加上石中玉的油滑,整本書的基調已經很明顯了。 表相永遠只是迷瘴,讓人難以窺見真實,只有其本質,才是最為重要的東西。 因此,為神功吸引,忘記了自己愛人的白自在,丁不四,在意識到“翠”已經投崖身亡后,才最后痛哭流涕。 不為表相所迷的石破天,才明了了《俠客行》的真功。 這也能解釋為什么《俠客行》,會在石破天神功大成時,戛然而止。 對石破天來講,他想要的,從來都不是什么稱霸武林,而是與愛自己,自己也愛的人長相廝守。 以前他喜歡叮叮當當,可是叮叮當當只愛石中玉,把他當成了個備胎。 直到遇到阿秀,他才明白自己愛的到底是誰。 現在自己所練的神功,已經將自己鐘愛一生的阿秀救了下來,那就已經是發揮了最大效用。 至于稱霸武林,打敗反︾¤︾¤︾¤︾¤,派,這,重要嗎? 以前林牧不懂這個道理。 但方才回來時,被蘇桃花一言明,明白了“不忘初心”的道理后,這才理解。 這些話,暫時還不能出來,免得劇透,林牧便將這些感悟,寫了下來,答應他們,在整本書結束后,與新書一起刊發給他們看。 這些感悟,并不多,林牧干脆現在就寫,沒費幾十分鐘,就碼了出來。 發給《故事會》編輯汪洋后,對方正好也在線。 汪洋:“我算是服了你了,這樣深層次的內在,也能想到……” 先前林牧把結局發給對方時,《故事會》還曾害怕過,覺得林牧這是把寫崩了。 但即使是寫崩,《俠客行》也是武俠中尖的那一類,加上其創造的成績,這才沒有什么事情。 把整篇的重,是玄素雙劍石清、閔柔的父母情,很是牽強附會。 但若是“不忘本心”的話,結局的“倉促”,反而是一大亮。 《俠客行》只有二十一章,再過一個半月,就連載完了,汪洋趁此機會,就問林牧新書的事。 《笑傲江湖》,是林牧準備開的下一本書。 原本他是想開《射雕》的,但想想,還是不合適。 《俠客行》中,內力的重要作用,被提升到無上限的地步,石破天從前兩章,內力傲視群雄,一直到最后,都是靠內力強橫稱雄的。 可想而知,注意到林牧設定的那些作者,接下來,勢必大大重視,甚至是夸大內力的作用。 永遠不要看武俠家的奇思異想,天知道這群家伙,會把武力上限,設置到何種程度! 如果直接上《射雕》,即使因為劇情精彩,但與那些內力強橫的“江湖少俠”一比,頓失先機。 讀者或許就有這樣的想法:什么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看起來,內力還沒其他里高手強嘛…… 永遠不要看武力值高低,對一本的影響。 前世的三國演義吧,從貼吧創建,一直到林牧穿越,近十年的功夫,一群人就在那討論武力排名問題,或者項羽、李元霸和呂布,哪個更強,一個問題,一直討論了幾年…… 估計林牧要是不穿越,直接老了咯屁那天,那群家伙還是在討論武力值的話題…… 因此,《俠客行》表明內力重要與強大,《笑傲江湖》給他們降降溫,兩者正好搭配。 這時候,也該是將《笑傲江湖》發過去,由雜志社負責宣傳的時候了。 想到就做。 “《笑傲江湖》,兌換需要100萬聲望,是否兌換?” “兌換!” 先前殺程耀祖時,自己還有兩百五十多萬聲望,這些天,慢慢積累,聲望已經到了三百萬多些。 想想剛穿越時,自己只有一千的聲望,寫個短篇,都得籌劃好久,確定最大的過稿率,林牧就有些唏噓。 所幸,一切都過去了! 確定一下,聲望頓時降為兩百余萬,而自己,腦海中也多了本《笑傲江湖》。 其實嚴格來講,兌換,可以是記憶宮殿里,性價比最好的選項了。 其他諸如古詩詞選項,電影歌曲選項,都存在一定的漏洞。 比如,如果林牧前世,曾經熟背古曲詩詞,那整個詩詞偏殿里需要的兌換聲望,就全部能夠省下來。 而如果林牧是個藝校生,對樂譜、以及電影拍攝有比較專業的素養,并且在網上搜查過相關的知識的話,也能少花很多聲望。 就好像在一個專業導演的眼中,只消看一遍《唐伯虎秋香》,就能將整個電影的拍攝掌握個七七八八,劇本,音樂,全部都記在心里。 但無奈,林牧前世只是個普通人,即使將周星星電影看了無數遍,也無法將電影整個劇本寫下來。 歌曲更是無奈,大多數歌詞他都記不清,偶爾有兩個會唱的,也只會哼,樂譜不會寫不,連其中用了哪幾種樂器,都沒法確定。 哪像,即使你對各個情節記得再深,如果沒兌換選項的話,一個人也沒法把整篇文章記下來。